首页 > 教学范文 > 诗词鉴赏

泽宫诗,泽宫诗刘禹锡,泽宫诗的意思,泽宫诗赏析

missirag

【简介】感谢网友“missirag”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泽宫诗,泽宫诗刘禹锡,泽宫诗的意思,泽宫诗赏析(共9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泽宫诗,泽宫诗刘禹锡,泽宫诗的意思,泽宫诗赏析

泽宫诗,泽宫诗刘禹锡,泽宫诗的意思,泽宫诗赏析 -诗词大全

泽宫诗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体裁:四古   秩秩泽宫,有的维鹄。祁祁庶士,于以干禄。

彼鹄斯微,若止若翔。千里之差,起于毫芒。

我矢既直,我弓既良,依于高墉,因我不臧。

高墉伊何,维器与时。视之以心,谁谓鹄微。

篇2:冥会诗,冥会诗宫嫔,冥会诗的意思,冥会诗赏析

冥会诗,冥会诗宫嫔,冥会诗的意思,冥会诗赏析 -诗词大全

冥会诗

作者:宫嫔  朝代:唐  体裁:七绝   争不逢人话此身,此身长夜不知春。

自从国破家亡后,陇上惟添芳草新。

休说人间恨恋多,况逢佳客此相过。

堂中纵有千般乐,争及阳春一曲歌。

幽谷穷花似妾身,纵怀香艳吐无因。

多情公子能相访,应解回风暂借春。

恩情未足晓光催,数朵眠花未得开。

却羡一双金扼臂,得随人世出将来。

篇3:从过旧宫诗,从过旧宫诗鲍照,从过旧宫诗的意思,从过旧宫诗赏析

从过旧宫诗,从过旧宫诗鲍照,从过旧宫诗的意思,从过旧宫诗赏析 -诗词大全

从过旧宫诗

作者:鲍照  朝代:南北 肃装属云旅。

奉承末涂。

严恭履桑梓。

加敬览榆。

灵命川渎。

帝宝伏篇图。

虎变由石纽。

龙翔自鼎湖。

功冠生民如。

道妙神器初。

宫陛留前制。

歌思溢今衢。

余祥见云物。

遗像存陶渔。

泉流信清沪。

原野实甘荼。

岂伊爱酆z。

天险兼上腴。

东秦邦北门。

非亲谁克居。

仁声日月懋。

惠泽云雨敷。

卢令美何歇。

唐风久不渝。

微臣逢世庆。

征赋备人徒。

空费行苇德。

采束谢生刍。

篇4:渚宫莫问诗,渚宫莫问诗齐己,渚宫莫问诗的意思,渚宫莫问诗赏析

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齐己,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的意思,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赏析 -诗词大全

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

作者:齐己  朝代:唐  体裁:五律   莫问疏人事,王侯已任伊。不妨随野性,还似在山时。

静入无声乐,狂抛正律诗。自为仍自爱,清净里寻思。

莫问伊嵇懒,流年已付他。话通时事少,诗着野题多。

梦外春桃李,心中旧薜萝。浮生此不悟,剃发竟如何。

莫问休行脚,南方已遍寻。了应须自了,心不是他心。

赤水珠何觅,寒山偈莫吟。谁同论此理,杜口少知音。

莫问孱愚格,天应只与闲。合居长树下,那称众人间。

迹绝为真隐,机忘是大还。终当学支遁,买取个青山。

莫问无求意,浮云喻可知。满盈如不戒,倚伏更何疑。

乐矣贤颜子,穷乎圣仲尼。已过知命岁,休把运行推。

莫问闲行趣,春风野水涯。千门无谢女,两岸有杨花。

好鹤曾为客,真龙或作蛇。踌蹰自回首,日脚背楼斜。

莫问真消息,中心只自知。清风含笑咏,明月混希夷。

坏衲凉天拥,玄文静夜披。善哉温伯子,言望至公知。

莫问休持钵,从贫乞已疏。侯门叨月俸,斋食剩年储。

簪履三千外,形骸六十馀。旧峰呵练若,松径接匡庐。

莫问依刘迹,金台又度秋。威仪非上客,谭笑愧诸侯。

礼许无拘检,诗推异辈流。东林未归得,摇落楚江头。

莫问无机性,甘名百钝人。一床铺冷落,长日卧精神。

分已疏知旧,诗还得意新。多才碧云客,时或此相亲。

莫问关门意,从来寡往还。道应归淡泊,身合在空闲。

四面苔围绿,孤窗雨洒斑。梦寻何处去,秋色水边山。

莫问□□□,□□逐性情。人间高此道,禅外剩他史。

夏□松边坐,秋光水畔行。更无时忌讳,容易得题成。

莫问多山兴,晴楼独凭时。六年沧海寺,一别白莲池。

句早逢名匠,禅曾见祖师。冥搜与真性,清外认扬眉。

莫问衰残质,流光速可悲。寸心修未了,长命欲何为。

坐卧身多倦,经行骨渐疲。分明说此苦,珍重竺乾师。

莫问野腾腾,劳形已不能。殷勤无上士,珍重有名僧。

坐觉心心默,行思步步冰。终归石房里,一点夜深灯。

篇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出处】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译文】水气蒸腾,笼罩着云梦泽;波涛汹涌,摇撼着岳阳城。云梦泽:本为古代低洼积水的两处地方,在今湖北省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世大部分淤为陆地。岳阳城:即今湖南省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洞庭湖或其他江湖水雾蒸腾,浪涛汹涌的磅礴气势。[例]可是直到今年,国际屈原学术讨论会在岳阳举行时,我才有幸在岳阳市博物馆副馆长张中一先生的陪同下,登上岳阳楼,饱览洞庭湖烟波浩渺,衔远山,吞长江,“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壮阔景色。(龙光沛《今上岳阳楼》)

【全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全鉴赏诗】这是诗人游洞庭湖观景有感之作,也是一首投赠之作。题中张丞相,一说为张九龄,一说为张说。就关系而言,浩然于九龄较深;从事迹而言,则此诗投献张说的可能性为大。因为张说曾罢相为相州刺吏,开元四年(716)坐事贬岳州刺史,岳州即在洞庭湖东畔,九龄并未作过这一带地方官,浩然临洞庭而写诗投赠张说,似较合理。洞庭本是长江中游巨浸,所谓“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含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诗人来在八月,正值秋水盛涨,只一个“平”字,便形容出湖水的更加浩渺。湖水给人的强烈感受,除了广、还有深,“含虚混太清”一句就专写洞庭的孕大涵深,所谓“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这两句是大处落墨,静态的描写。接下来就取动态,写洞庭的气势和声威。据宋人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云“(岳阳)城据湖东北,(不仅如此,古代的`云梦大泽也在洞庭的东北,具体而言,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相当于今湖北东南与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方圆八九百里。)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就写出西南风至,湖之声气东行所具有的威力和影响,“蒸”、“撼”二字,就写出了一处力度、一种震撼。这也就是孟诗“冲淡中有壮逸之气”的范例了。湖水呈现的这种活力,这种气象,就使人联想到时代脉搏,盛唐气象。这触动了深藏在诗人潜意识里的不安,怎么能在这样千载难逢的大时代里无所作为呢?——“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完成了此诗从写景到陈情间的过渡之妙。已经表现出希望援引的意思了,不过只说“欲济无舟楫”,就不那么露骨,反过来说也就是委婉。想到湖的彼岸,可惜没船;“鱼,我所欲也”,可惜没有钓竿。《淮南子·说林训》云:“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一种蠢蠢欲动之情,跃然纸上。这是在陈情,在干人,然而运用的却是比兴手法,“欲济”呀、“舟楫”呀、“垂钓”呀、“羡鱼”呀,这些喻象都紧紧扣住观湖感兴而来。因此,全诗浑然一体,决无前后割裂、勉强凑合之感。诗中三四两句意境雄阔,历来与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并提,“后人自不敢复题(诗)”(方回)。

篇6:《宫词》全诗翻译赏析

《宫词》全诗翻译赏析

《宫词》

作者: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注解】:

1、十二楼:指一清早宫人就在梳妆以待幸。

2、望仙楼:意谓望君如望仙。

3、水滴句:指铜壶滴漏,古时计时仪器。

4、袍晒人:指穿着衣傻墓女。

【韵译】:

大清早,宫妃们在十二楼打扮梳妆;

登上望仙楼台,盼望着临幸的君王。

兽形门环紧锁宫门,内心十分凄怆;

铜龙漏斗越滴越慢,坐待更觉日长。

发髻梳理完毕,还要对镜反复端详,

重换一件罗衣,注意加熏一些麝香。

远远看见,正殿闪动人影启开珠帘;

看见短袍绣裤宫女,正在打扫御床。

【评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内容是写宫妃的怨恨的。诗一落笔就写宫妃企望君王来幸,然而从早到午,百般打扮却不见皇帝到来,于是越发觉得度日如年。最后发觉宫人打扫御床,说明皇上准备降幸正宫,企望已经破灭,猛然觉得自己远不及那些洒扫的宫女接近皇上,心里益加怨恨。

全诗对人物的心理状态,刻画极其细腻、逼真。首联总写望幸之意以后,以下三联即把这种“望”的心情,融化在对周围环境的描画,对人物动作的状写,以及对人物间的外境的反衬之中,生动地反映了宫妃们的空虚苦闷。

赏析:

宫怨是唐诗中屡见的题材。薛逢的这首《宫词》,从望幸着笔,刻画了宫妃企望君王恩幸而不可得的怨恨心理,情致委婉,有其独特风格。

诗的首联,即点明人物身份和全诗主旨:“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十二楼”、“望仙楼”皆指宫妃的住处。《史记·封禅书》记,方士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又,《旧唐书·武宗本纪》记,“会昌五年作望仙楼于神策军”。诗中用“十二楼”、“望仙楼”代指宫妃的住所,非实指,是取其“候神”、“望仙”的涵义。这两句是说,宫妃们在宫楼之上,一大早就着意梳妆打扮,象盼望神仙降临一样企首翘望着君王的恩幸。

颔联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渲染,烘托望幸之人内心的清冷、寂寞:“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这两句说,宫门上那兽形门环被紧紧锁住,那龙纹漏壶水滴声声。上句“冷”字,既写出铜质门环之冰凉,又显出深宫紧闭之冷寂,映衬出宫妃心情的`凄冷。下句“长”字,通过宫妃对漏壶中没完没了的滴水声的独特感受,刻画出她昼长难耐的孤寂无聊的心境。

颈联通过宫妃的着意装饰打扮,进一步刻画她百无聊赖的心理。“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是说刚刚梳罢那浓密如云的发髻,又对着镜子端详,惟恐有什么不妥贴之处;想再换一件新艳的罗衣,又给它加熏一些香气。这一联将宫妃那盼望中叫人失望、失望中又怀着希望的心理状态,刻画得十分逼真。“望”的时间越长,越叫人心情难堪,说是没指望吧,又怀着某种期待;说是有希望吧,望眼欲穿,实在渺茫。罢梳复又对镜,换衣重又添香,不过是心情烦乱无聊和想望之极的写照。

末联写宫妃“望”极而怨的心情,不过这种怨恨表达得极其曲折隐晦:“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袍袴”,指穿短袍绣袴的宫女。“遥窥”二字,表现了妃子复杂微妙的心理:我这尊贵的妃子成日价翘首空望,还倒不如那洒扫的宫女能接近皇帝!又表明,君王即将临幸正殿,不会再来的了。似乎有一种近乎绝望的哀怨隐隐地透露出来。

这首诗对人物心理状态的描写极其细腻、逼真。自首联总起望幸之意后,下三联即把这种“望”的心情融于对周围环境的描画、对人物动作的状写和对人物间的处境的反衬之中,生动地反映了宫妃们的空虚、寂寞、苦闷、伤怨的精神生活。

篇7:李商隐《宫妓》全诗赏析

李商隐《宫妓》全诗赏析

宫妓,是指供天子娱乐之公妓,犹宫女。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曾以此为题材创作一首歌咏宫廷生活而有所托讽的诗《宫妓》。

宫妓

珠箔轻明拂玉墀,披香新殿斗腰支。

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

【赏析】

宫妓是公妓之一种,供天子娱乐之公妓。我国宫妓之设,原以供天子娱乐,性质颇似朝鲜之宫妓,起源不可考。《晋书·武帝本纪》云:“大康二年,选孙皓妓妾五千人入宫。”此“妓妾五千人”既为宫妓之滥觞。(参考历史学家黄现璠著:《唐代社会概略》 )这首诗的题目“宫妓”,指唐代宫廷教坊中的歌舞妓。当时京城长安设有左、右教坊(管理宫廷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百戏的教习排练),左多善歌,右多工舞。唐高祖时,置内教坊于禁中;玄宗开元初,又置于蓬莱宫侧。诗中所写的宫妓,当是这种内教坊中的女乐。

“珠箔轻明拂玉墀,披香新殿斗腰支。”一两句描绘宫廷中的歌舞场面,正点题目。汉代未央宫有披香殿是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歌舞过的地方。唐代庆善宫中也有披香殿,“新殿”或取义于此。但此处主要是借这个色彩香艳而又容易唤起历史联想的殿名来渲染宫廷歌舞特有的气氛。对于披香殿前的歌舞,诗人并未作多少具体的铺叙,而是着重描绘了“珠箔轻明拂玉墀”的景象。珠箔即珠帘;玉墀指宫殿前台阶上的白石地面。轻巧透明的珠帘轻轻地拂着洁白的玉墀,这景象在华美中透出轻柔流动的意致,特别适合于表现一种轻歌曼舞的气氛,使人感到它和那些“斗腰支”的宫妓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斗腰支”三字,简洁传神,不仅刻画出宫妓翩跹起舞的柔媚之态,而且传出她们竞媚斗妍、邀宠取悦的心理状态。同时,它还和下两句中的“鱼龙戏”、“偃师”,在竞奇斗巧这一点上构成意念上的关联。不妨说,它是贯通前后幅,暗示全诗主旨的一个诗眼。

“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三、四两句突转,集中托讽寓慨。“鱼龙戏”,本指古代百戏中由人装扮成珍异动物进行种种奇幻的表演。《汉书·西域传赞》颜师古注云:“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于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可见这是一种变幻莫测、引人注目的精彩表演。不过,从题目“宫妓”着眼,这里的“鱼龙戏”恐非实指作为杂技百戏的鱼龙之戏,而是借喻宫妓新颖变幻的舞姿。末句的“怒偃师”用了《列子·汤问》的一则故事;传说周穆王西巡途中,遇到一位名叫偃师的能工巧匠。偃师献上一个会歌舞表演的“假倡”(实际上是古代的机器人),“钡(抑)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穆王以为是真人,和宠姬盛姬一起观赏它的表演。歌舞快结束时,假倡“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穆王生气,要杀偃师,吓得偃师立即剖解假倡,露出革木胶漆等制造假倡的'原料,终于免祸。三、四两句是说,等不到看完宫妓们那出神入化的精彩表演,君王就要对善于机巧的“偃师”怒气冲冲。

原故事中的偃师是一个善弄机巧的人物,但他却差一点因为弄巧而送命。这种机关算尽、反自招祸患的现象具有典型意义。诗人用偃师故事,着眼点正在于此。诗中的宫妓和“偃师”的关系,相当于原故事中倡者和偃师的关系;而诗中所描绘的“斗腰支”、“鱼龙戏”,又正相当于原故事中倡者的歌舞,所突出的正是偃师的机巧。那么,透过“不须”、“终遣”这两个含意比较明显的词语,可以看出,诗中所强调的正是善弄机巧的偃师到头来终不免触怒君王,自取其祸。如果把这首诗和《梦泽》、《宫辞》等歌咏宫廷生活而有所托讽的诗联系起来考察,便很容易发现“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莫向樽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和“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之间有着十分神似的弦外之音。宫廷歌舞原是政治生活的一种隐喻;而迎合邀宠、红粉自埋的宫女,一时得宠、不管将来的嫔妃,和玩弄机巧、终自召祸的偃师,则正是畸形政治生活的畸形产物。在诗人看来,他们统统是好景不常的。

篇8:李商隐古诗《楚宫》全诗赏析

李商隐古诗《楚宫》全诗赏析

《楚宫》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描写了怎样的情境?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楚宫

湘波如泪色漻,楚厉迷魂逐恨遥。

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

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

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

【注释】

⑴漻漻:水清澈貌。

⑵楚厉:指屈原,他投沼罗江而死,无后人、无归处,古称“鬼无所归则为厉”(《左传》昭公七年),亦可称“迷魂”,即冤魂。

⑶“枫树”二句:化用屈原、宋玉原诗为句,写楚厉的生活环境。女萝山鬼:女萝,菟丝,一种缘物而生之藤蔓;山鬼,山中之神,或言以其非正神,故称“鬼”。宋玉《招魂》:“湛湛江水分上有枫,目击千里今伤春心。”屈原《九歌·山鬼》:“雷填填今雨冥冥,猿啾啾今狖夜鸣。”《九歌·山鬼》: “若有人今山之阿,被薛荔今带女萝。”

⑷犹难复:与“岂易招”均指难以为楚厉招魂,原因是屈子沉江后,身体腐烂了,葬身鱼腹了。

⑸困腥臊:屈原自沉,葬身鱼腹,故日“困腥臊”。

⑹三户:指楚人。《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⑺彩丝:指五彩丝线扎成的棕子。《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沼罗死,楚人每至此日,竹简贮米投水祭之······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沼罗遗风也。”

【白话译文】

湘江如泪色一般又清又深,屈原的冤魂随浪而去,他的怨恨永无绝期。夜晚的枫树林中猿啼使人愁断肠,唯有穿着萝带的山鬼相邀。埋在土里,身形腐败,魂魄难以招回,更用说是葬身鱼腹了。只要楚地后人还在,谁会可惜那喂食蛟龙彩丝包的食物?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历史背景和寓意,注家说法不一。近人张采田认为是公元848年(大中二年)诗人由桂州(今广西桂林)郑亚幕返长安途经潭州(今湖南长沙)等地时作,专吊屈原,并无其他寓意。以张说较是。李商隐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生活道路非常坎坷,此诗既吊屈原,也融进了对社会政治和个人身世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不同于其他凭吊屈原的诗文,它并未从屈原的人品才能和政治上的不幸遭遇着笔,通篇自始至终紧紧围绕住屈原的“迷魂”来写:首联写迷魂逐波而去,含恨无穷;颔联写迷魂长夜无依,凄凉无限;颈联叹迷魂之不易招;末联赞迷魂终有慰藉。这样围绕迷魂来构思,内容集中,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反复书写,从而使诗具有回环唱叹之致。

诗的前四句是以景写情。屈原忠而见疑,沉湘殉国,此诗亦即从眼前所见之湘江落笔。“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对着湘江,想起屈原的不幸遭遇,诗人悼念不已。在诗人的眼中,清深的湘波,全都是泪水汇成。这“泪”有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泪,有后人悼念屈原之泪,也有诗人此时的伤心之泪。湘江流淌着不尽的泪水,也在哀悼屈原。而在这如泪的湘波之中,诗人仿佛看到了屈原的迷魂。“逐恨遥”写迷魂含着满腔悲愤,随波远去,湘江流水无穷尽之时,屈原迷魂亦终古追逐不已,其恨亦千秋万代永无绝期。“恨”字和“泪”字,融入诗人的强烈感情,既是对屈原的悲痛哀悼,也是对造成屈原悲剧的楚国统治者的强烈谴责。

颔联又从湘江岸上的景物再加烘托。这联化用《楚辞·招魂》、屈原《九歌·山鬼》语句。“枫树夜猿”,是说经霜的枫树和哀鸣的愁猿,构成一幅凄楚的秋夜图。“愁”既是猿愁,也是迷魂之愁,而猿愁又更加重迷魂之愁。下句的“女萝山鬼”即以女萝为带的山鬼。“语相邀”既指山鬼间互相呼唤,同时也指山鬼们呼唤屈原的迷魂,境界阴森。长夜漫漫,枫影阴森,迷魂无依,唯夜猿山鬼为伴。此联景象凄迷,悲情如海,读之使人哀怨欲绝。

下面四句似议似叹,亦议亦叹,抒发诗人内心的慨叹。五、六两句是说:即使屈原死后埋在地下,其尸也会归于腐败,魂也难以招回;何况是沉江而死,葬身于腥臊的鱼虾龟鳖之中,他的迷魂就更难招回了。以上三联,都是感伤悲叹,末联情调一变,由凄楚婉转变为激越高昂,以热情歌颂屈原的忠魂作结。这一联糅合了《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典故和《续齐谐记》楚人祭祀屈原的传说。意思是说:只要楚人不灭绝,他们就一定会用彩丝棕箬包扎食物来祭祀屈原,人民永远怀念这位伟大诗人。

这首诗化用《楚辞》和屈原作品中的词语和意境入诗,而不着痕迹,读来语如己出,别具风采;全诗以景托情,以感叹为议论,使全诗始终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气氛;内容上反复咏叹使此诗“微婉顿挫,使人荡气回肠”(清翁方纲《石洲诗话》评李商隐诗语),感人至深。

篇9:李商隐《齐宫词》全诗赏析

李商隐《齐宫词》全诗赏析

齐宫词⑴

李商隐

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注释:

⑴张《笺》编此诗于大中十一年(857)时商隐任盐铁推官,游江东,至白下。凭吊齐、梁旧事,有感于两朝皆务浮华享乐,于纸醉金迷、轻歌曼舞之间,兴衰代续,乃有此作。

⑵“永寿”二句:《南史·齐废帝东昏侯纪》:“齐废帝东昏侯宝卷起芳乐、芳德、仙华、大兴、含德、清曜、安寿等殿,又别为潘妃起神仙、永寿、玉寿三殿。……萧衍师至,王珍国、张稷应之,夜开云龙门,勒兵入殿。是夜,帝在含德殿,吹笙歌,作《女儿子》。卧未熟,闻兵入,趋出北户,……直后张齐斩首送萧衍。”同书又载:“又凿金为莲华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此以永寿宫代指齐宫,言宝卷宠潘妃及亡国之事。夜不扃:夜里未关宫门(因有内应)。

⑶梁台:晋、宋间称朝廷禁省为台。梁台即萧梁宫禁之地,故址在今南京玄武湖畔。

⑷九子铃:《南史·齐废帝东昏侯纪》又载:“庄严寺有九子铃,外国寺佛面有光相,禅灵寺塔诸宝珥,皆剥取以施潘妃殿饰。”

赏析:

前两句“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写南齐亡国。齐废帝宠潘妃,专为她修建永寿、玉寿、神仙等豪华宫殿;又凿金为莲花,贴放于地,令潘妃行走其上,说是“步步生莲花”。公元501年(永元三年),雍州刺史萧衍(即后来的梁武帝)率兵入建康,齐将为内应,夜开门,勒兵入殿。当晚废帝在含德殿笙歌作乐方罢,还未睡着,却被斩。在实际中,这个事件时间跨度大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而诗人单刀直入,截取横断面,从兵来国亡之夜着笔,将“永寿”、“金莲”等情事不露痕迹地融化在里面,不仅简炼紧凑地交代了南齐的覆亡,刻画出了废帝死前茫然不觉、纵情享乐的荒淫昏聩,而且透露出亡国前的种种奢淫情况。由此却可窥见南齐亡国的原因、过程和历史教训。

这种集中概括的写法颇像戏剧作品把场景限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构成具有尖锐戏剧冲突的场面,通过幕前交代幕后一样。将“含德殿”改为“永寿殿”,将夜开宫门改为“夜不扃”,这种细节上的改动,同样出于集中、强烈地反映生活的需要。废帝国亡身死,是以“金莲无复印中庭”这种富于暗示性的咏叹之笔轻轻带出。“无复”一语,似讽似慨,寓讽于慨。

后两句“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转写梁台(宫)歌管。梁台实即不久前齐废与潘妃荒淫享乐的齐宫,不过宫殿易主而已。“歌管三更”与“夜不扃”、“犹自”与“无复”呼应。在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时间,不同的角色上演相同的故事。诗人既没有对梁台歌管作正面描写,更不诉诸平板的叙述议论,而是抓住“九子铃”这一细小事物加以巧妙的暗示。

九子铃是宫殿寺观的饰物。史载齐废帝曾剥取庄严寺的玉九子铃来装饰潘妃宫殿。这在废帝的荒淫生活中虽只是小插曲,却颇具典型意义。诗人特意让九子铃出现在“梁台歌管三更罢”之时,不仅串贯了齐、梁两代,而且让它发挥丰富的暗示作用。

以静托喧,暗示梁台歌管的喧闹。诗人虚点“梁台歌管”,实写歌管声歇(“罢”)后寂静中传来的“风摇九子铃”的声响,巧妙地暗示出不久前的喧闹。因为在喧天的歌管声中是听不到铃声的。“九子铃”是齐废帝奢淫、荒唐行为的突出表现,这个亡齐遗物出现在梁宫歌管声中,暗示了梁宫新主继承的.是亡齐旧衣钵,“犹自”一语,点明此意。

以已经闭幕的一出衬托正在串演的一出,暗示梁台的必然崩溃。“九子铃”不仅是齐废帝荒淫生活的见证,也是其亡国殒身的见证。和荒淫亡国联结在一起的九子铃,对于歌管依旧的新朝来说,乃是一个不祥的预兆,歌管既然依旧,“永寿兵来夜不扃”的一幕,“金莲无复印中庭”的结局也必然重演,“荆棘铜驼,妙从热闹中写出”(姚培谦评),“不见金莲之迹,犹闻玉铃之音;不闻于梁台歌管之时,而在既罢之后。荒淫亡国,安能一一写尽,只就微物点出,令人思而得之”(屈复评),对这首诗构思的新颖精巧,表现的含蓄蕴藉,特别是暗示的成功运用,都作了精到的分析。

作者的微意似乎不止于此。如果仅仅是以古鉴今,向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提供一个荒淫亡国的历史教训,专写齐事即可达到目的,不必兼写齐梁,作者借同一齐宫串演齐梁两代统治者肆意荒淫的丑剧,特别是借九子铃着重揭露梁台新主重蹈亡齐旧辙,无视历史教训,其真正用意似乎是要通过“亡国败君相继”的历史现象显示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杜牧《阿房宫赋》的结尾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李商隐暗寓在艺术形象中没有明白说出的旨意,杜牧恰像代他作了痛快淋漓的表达。着力写“梁台歌管”,正是给当代封建统治者画像。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