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文档 > 通讯稿

环保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简报

姹紫嫣红

【简介】感谢网友“姹紫嫣红”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环保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简报(共10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环保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简报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环保督查组反馈意见,更好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2月27日,市农业局联合市环保局召开了全市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工作会,会议对绵阳市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各县市区农业(牧)局分管畜牧工作的副局长、畜牧股(站)长,局畜牧科、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科、市农推中心、畜牧站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整改存在污染隐患的禁养区外规模养殖场,整治城市近郊水域散养密集区,制定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指导方案,摸排全市需治理规模养殖场名单,以及建立环保一票否决制等举措,让养殖业主提高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加强散养密集区环境整治,在散养密集区,加快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实施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等环境整治。

篇2:环保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简报

近年来,汶川高度重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及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管,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不断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进一步落实省、州、县各级对环保工作的要求,3月6日,汶川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在漩口镇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境专项执法检查活动。

检查组实地检查养殖企业环保工作

检查组一行先后来到了漩口镇农辉山鸡发展有限公司、众力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等需要重点整改的几处养殖厂进行了再次检查,对养殖场畜禽粪便、尸体、污水粪便分流等工作进行了详细了解,并对农辉山鸡有限公司化粪池的扩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

据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畜牧中心副主任刘玉全介绍,本次专项检查行动是结合全县环境大保护、大检查工作,对全县的规模以上养殖企业进行全面检查,重点对紫坪铺库区一带进行深入检查。通过对全县24家规模以上养殖企业进行,检查组依法关停了其中环保不达标的4家企业,对其余20家也提出了整改要求,对两家涉嫌乱宰的非法屠宰点进行了关停处理。

检查组要求,全县各养殖企业要严格落实好环境保护工作,不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要将省、州、县各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上来,精心把控好环境保护源头,建设科学环保的绿色养殖企业。

漩口镇众力生猪养殖场负责人周志平说:“我们一定严格按照环境整治的`要求,做好养殖场污染治理,将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全部用于樱花基地种植”。

通过执法检查和宣传教育,养殖企业充分认识了到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提高了养殖企业的防治污染的自觉性,全县养殖业污染物排放得到进一步规范,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负责人表示,开展此次行动,旨在保护岷江上游的水生态环境。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一如既往的加大执法力度,保证岷江下游的用水安全。

篇3:县环保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简报

为进一步加强辖区内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力度,全面清理禁养区内非法畜禽养殖,优化人居环境,县环保局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多管齐下整治畜禽养殖污染。

宣传引导,转变观念。借助广播、宣传栏、微信等传播媒介,对畜禽养殖清理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环保认知度,增强自觉改善生活环境的内在动力。

全面摸排,引导“清养”。镇街环保所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畜禽养殖点逐村进行摸排,重点排查村庄500米内养殖场所,细致掌握养殖场的存栏量、污染情况,以及摸清养殖户心理动向,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集中整顿,防范“复养”。组织多部门联合行动,采取“集中强制拆除”和“边腾空边拆除”的方式,对辖区内畜禽养殖场所进行逐步拆除,从根源上杜绝“复养”现象发生。

群防群治,完善监管。对辖区内畜禽养殖情况实行动态管控,加强日常监督,实行动态巡查、跟踪监察,防止反弹现象发生。加强社会监督,公布举报电话8771883及12369,呼吁全社会参与,形成“不敢养”监管氛围。

篇4:县环保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简报

市政府召开会议安排面源水污染防治工作后,梁山县立即行动,于11月14日召开书记办公会,安排部署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县委书记贾治阜要求,严格按照“属地管理、综合治理”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全面加快,依法规范治理畜禽养殖业。

底前,梁山县将对城市规划区、南水北调流域水土保护区、河道流域以内的畜禽养殖业户全部关闭搬迁,彻底杜绝畜禽养殖带来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同时确定,按照“生态养殖、环保养殖”的基本思路,规划建设不少于300亩的标准化畜禽生态养殖区、特色品种养殖交易区。鼓励农户进区饲养、规模饲养,以便集中治理污染,促进全县养殖业集约发展。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将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大大减少因养殖给环境带来的压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重收获。

篇5:县环保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简报

为加强生态环保、发展畜牧产业,近日,芮城县县委书记董旭光带领县环保、畜牧等部门负责人,赴福建省南靖县温氏集团福建分公司考察温氏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工作。

温氏百万头生猪养殖一体化项目是芮城县与广东温氏集团签约引进的一个大型畜牧养殖招商项目,投资12亿元,是市县两级重点项目。董旭光一行先后参观了南靖县温氏种猪场及合作家庭农场,对该公司采用的养殖污染零排放治理设施进行了详细了解,并听取福建分公司就温氏致力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情况介绍。据了解,温氏种猪场及合作家庭农场采用的分级发酵塔、室外发酵床零排放养殖污染治理模式,利用微生物发酵分解生猪的粪便、尿液,猪圈不冲洗,养殖无污水,实现零排放无污染。

通过考察,大家一致认为,温氏养殖项目是一项富民惠民工程,要加快发展,及早发挥其在农民增收致富中的积极作用。芮城县环保、畜牧等部门要站在全面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高度,划定畜牧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正确引导温氏种猪场及合作养殖小区、家庭农场在发展中兼顾养殖污染治理,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切实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扶持引导果农、菜农、粮农增施有机肥,着力实现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健康科学发展。

篇6:乡镇环保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简报

1月25日,湖南省双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常健率环保、畜牧等相关部门到甘棠镇密阳峰村调研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副县长杨斌参加调研。

朱常健一行深入密阳峰村杜晚堂的养殖场进行实地察看,详细了解养殖污染、污染物排放等情况,并与养殖业主进行交流。开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就如何做好防治水污染工作作了发言,并提出了意见及建议。

朱常健就猪场防治污染方案及后续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强调,要进一步加快污染治理的进度,加大宣传力度,镇村干部要带头负起责任,继续加大生猪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要制定详细方案,依法依规依程序推进工作;分工负责,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创新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帮助养殖业主谋划转型产业,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找致富的新路子。

篇7:乡镇环保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简报

17日,市长许维泽轻车简从深入延平区太平、炉下等乡镇,检查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情况如何?各地都已采取哪些治理措施?带着这些问题,许维泽先后来到太平镇长万水库、炉下镇瓦口洋流域污染水体治理现场,详细了解污染治理进度,现场协调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他叮嘱项目负责人要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加快清理进度,确保长万水库和瓦口洋流域水质达标。延平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将工作做细做透,全力打赢畜禽养殖污染攻坚战。

检查中,许维泽强调,要强化责任担当,按照“拆、转、治、清、管、查”的要求,坚持疏堵结合,实施系统整治,确保按时完成治理目标任务。要加大养殖场清理力度,做到应拆尽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排放,扎实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有效解决畜禽养殖污染的问题。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做法,探索市场化治理模式,采取“环保一体化”措施,不断提升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效。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游等特色产业,在养殖场升级改造、养殖户转产转业等方面精心做好服务指导,确保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常态长效,精心呵护好南平的绿水青山。

篇8:养殖环保工作简报

3月16日从邵阳市畜牧水产局督查汇报会上获悉,3月7日至13日,该局抽调畜牧、渔业、纪检监察等科室人员,由局领导带队分成四个督查组对全市畜禽养殖环保突出问题和产业发展规划制订、渔业安全生产、禽流感防控工作情况进行督查,采取听汇报、查阅资料、走访问询、现场查看和抽查等方式,重点检查了48个突出问题的养殖场和已拆除的场户以及禽流感哨卡的布点等情况。

在这次督查中发现,大部分县市区都高度重视各项工作,成立了专门班子,召开了会议,制订了实施方案,并确定了专人负责。但也有个别县市区措施不力,工作开展缓慢,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邵阳市局进行了专项通报,并对各县市区养殖环保存在的突出问题下发了交办函。一是要求各县市区加大对养殖场日常监管工作,对突出环保问题加快整改力度,督促环保设施正常运转,确保粪污处理达标排放。二是对还没有设禽流感哨卡的县市区要求立即设立哨卡,防止疫区禽类进入我市。三是要求加快养殖业产业规划的.制订工作,四是要求抓好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篇9:养殖环保工作简报

3月14日,省畜牧水产局副局长黄财高一行前来永顺检查指导养殖业环境保护工作。州畜牧水产局局长胡丕忠,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玉芳,县畜牧水产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陪同。

督导组深入到鸿源牧业、湘西芙蓉资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永顺县湘西黑猪“236”家庭牧场等养殖场所,对养殖场所的选址、规模、经营状况以及粪污处理等情况进行检查。

副县长李玉芳就永顺县养殖业生产及环境保护等情况作出汇报。她说,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永顺充分依托自然资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围绕“畜牧养殖大县”建设目标,大力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以湘西黑猪、湘西黄牛、山羊养殖为重点,强力推进永顺现代化畜牧养殖建设。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养殖环境的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对养殖环境进行整治,共关闭养殖场4个,整改养殖场5个,搬迁养殖场2个,确保了永顺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黄财高指出,永顺养殖业及养殖业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养殖程度不高、养殖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不大等诸多不足。他要求,永顺作为农业大县,在充分利用好本地资源的同时,务必加大对养殖场所的监管及整治,加强宣传和培训,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加大养殖业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与项目支持,倡导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充分解决好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问题,积极通过实施种养平衡,把粪污变成粪肥等方式,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搞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加大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进养殖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篇10:养殖污染治理模式探讨论文

养殖污染治理模式探讨论文

摘要介绍了天长市养殖污染现状,分析造成养殖污染的原因,并提出科学防治养殖污染的建议,以促进天长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养殖污染;现状;原因;建议;安徽天长

随着天长市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畜禽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户)的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饲养产生的大量畜禽粪尿等未能得到及时处理和合理利用,极大地污染了环境[1-2]。因此,科学防治养殖污染,对于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促进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实现畜牧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天长市养殖污染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天长市有各类规模养殖户2 613户,其中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652户,500只以上养禽大户1 931户。绝大部分养殖场的畜禽粪污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已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

2养殖污染的原因

2.1规模养殖快速发展

自2007年国家出台多项扶持生猪生产政策,如生猪标准化养殖、能繁母猪补贴和生猪保险等以来,天长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户迅速发展,畜牧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

2.2废弃物利用不充分

由于养殖者不种地、废弃物土地没有及时消纳、畜禽废弃物这一宝贵的农业资源得不到及时利用,同时由于化肥生产的发展,种地者用化肥取代了畜禽粪肥,不愿意再用畜禽有机肥,造成畜禽废弃物被随意堆放、丢弃。

2.3治污设施投入不足

据统计,天长市众多养殖户,由于规模小,经济实力有限,大多没有修建化粪池和沼气池,畜禽粪便只经过畜粪池便直接排出。而一些大中型养殖场也不按标准配套建设治污设施,导致污染物排放量与治污设施处理能力不配套,治污效果差,达不到治污标准。

3科学防治养殖污染的建议

3.1广泛宣传,努力营造防污治污共识

一方面,向规模化养殖业主大力宣传畜禽生态养殖的必要性,使其把生态养殖作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迫切要求,增强治理养殖污染的紧迫感和自觉性[3]。另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和科普宣传,让公众了解畜禽规模化生产的污染危害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让规模化畜禽养殖接受全社会监督。

3.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在畜禽规模养殖场的选址、场区布局等方面应从保护环境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科学规划和布局本辖区内规模养殖场户,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把好养殖企业的“入口关”。

3.3因地制宜,积极采取治污措施

根据天长市畜禽规模养殖现状以及污染治理技术的可行性,建议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3.3.1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模式。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是一种生态食物链循环,就是在猪舍内建立一个“微循环”,对生猪排泄的粪、尿利用培养的有效生物菌进行降解,变成生猪可食用的高蛋白营养饲料供生猪食用,从而形成一个“生态食物链”,既解决猪粪、尿的污染问题,同时也提高经济效益。

该模式首先要制作发酵床。发酵床深度约90~100 cm,根据地下水位的高低,采用地上式、地下式等建造方式。床体由有机垫料制成,分为上下层。下层50 cm左右,主要用细小木段、秸秆和少量谷壳、锯末制成。上层40 cm左右,由锯末、谷壳、泥土、食盐、少量米糠等营养物添加生物菌,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要求水分含量达60%(手抓紧一把物料,以指缝见水不滴水为宜)。发酵床建好后,夏秋季节经3~5 d发酵,冬春季节经7 d左右发酵,即可进猪圈养。

通过该模式处理后可以达到以下效果:一是零排放,无污染。微生态发酵床养猪猪粪、尿全部通过发酵床生物降解,不向外排放,发酵床地下水、土壤等环境经监测也无污染,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二是成本低,效益高。虽然发酵床养猪建造费用比普通的.猪舍略高,主要是每平方米发酵床需要几十元菌种费用,但产出效益大幅上升。相比传统养猪,可以节水85%~90%;而且由于猪场不需要清粪,所以1个劳动力可批次饲养800头生猪,较一般猪场节约一半左右的劳动力;同时根据发酵床养猪的实践证明,每头生猪可节省饲料15%~20%。

3.3.2沼气池粪污处理模式。该模式利用猪粪等建设配套沼气池粪污处理工程,为场区和周边农户提供生活用能源,从而减少猪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带来综合效益。沼气池粪污处理系统包括储粪池、发酵池、沼液池、沼液沼渣排出管道。年存栏生猪150头、出栏生猪500头的猪场建储粪池15 m3、发酵池100 m3、沼液池50 m3、沼液沼渣排出管道1200 m。粪污自猪场排出,先储存在储粪池,然后抽到发酵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可输送到周边农户,发酵残留物通过管道排放到农田综合利用。

沼气池粪污处理系统是一个粪物产能系统,100 m3的发酵池每年可以供100家农户日常用气,沼液是一种很好的天然有机肥料,每一周期产生的沼液可灌溉当地1~2 hm2农田。该系统不仅可减少污染,还能为农户提供能源和优质的有机肥料,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无害化循环养殖种植模式,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新的模式。

3.3.3粪污土地还原利用模式。该模式采取“雨污分流、两级沉淀、封闭排污、综合利用”的原则进行建设。一是建排水明沟,屋面雨水经排水明沟直接排入附近水体;二是建规格为26.0 m×3.3 m×1.2 m的三级沉淀池1口,池上加盖预制板;三是猪场附近农田上建粪污专用池,规格为2.5 m×1.8 m×1.0 m的15个,3.5 m×1.8 m×1.0m的1个,3.0 m×1.8 m×1.0m的1个,池上加盖预制板;四是三级沉淀池内粪污经吸污车收集后运至田间粪污专用池贮放作为有机肥使用。进行粪污工程改造后,可明显改善养殖场周围的生态环境,把粪便作为有机肥不仅降低种植业成本,而且解决了粪便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种植的农产品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从而保证规模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4参考文献

[1] 李雷雷.对川渝地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议[J].中国牧业通讯,2010(2):16-17

[2] 朱永德,马春明,王瑞.国外养殖污染补偿制度考察及我国养鱼业的启示[J].当代畜牧养殖业,2009(12):47-50.

[3] 苗蕾,寇渊博,李有,等.河南省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分析及对策[J].河南科学,2010(1):94-97.

[4] 周光,吴兆波.东辽县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9(6):55-57.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