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班主任 > 班主任范文

中职班主任应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

ag9999

【简介】感谢网友“ag9999”参与投稿,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中职班主任应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共13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中职班主任应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

中职班主任应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

职业素质是职业劳动者所应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和素养,一般包括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与职业态度等。在这诸多因素中,除了必备的“一技之长”外,更重要的是责任心、质量意识、组织纪律性;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富有集体荣誉感及团体精神;富有自信心,勇于承担风险、承受挫折,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坚韧的意志品质;具有学习能力,保持进取心,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开拓、创新等等。

职业教育是各类教育中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一部分,它直接为社会输出高素质的劳动者。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职业准备阶段,因此在学习生活中,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是职业学校最重要的也是最艰巨的任务。

从职业素质所包含的内容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不仅仅是智育领域的问题,而应把它放到“人格质量”的大的德育范畴中去探讨、去发掘。班主任工作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仅就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的班主任工作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学生是以班级为单位的,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班主任工作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因此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该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等心理成分的综合。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实际上处于职业准备阶段,他们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的认识难免偏颇,对所选专业未必有较全面的了解,所以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平时可多搞一些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且多组织学生看一些教学影像资料、出去参观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所选专业的性质、工作的内容及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等,使他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明确的职业动机,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很快进入角色、步入正轨。而且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不断强化这种意识,使其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从而形成一种潜意识,贯穿到他们的行为中去。

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应该重视职业习惯的养成教育。

有了正确的职业意识,并不等于有了良好的职业习惯。班主任要从所学专业的角度做工作,严格要求学生。由于近年来职校生源质量下降,学生身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与所选专业相悖的行为习惯,而且根深蒂固,要想革旧布新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就要求班主任工作细致、全面、周到有序。

如有些学生刚入学时,不带脏字不会说话,坐立行走很随便,为了使学生符合职业要求,我在班上建立了语言文明积分制度,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评比总结,并反馈给家长,使在这方面有不良习惯的同学处于全班同学和家长的双重监督之下,一直坚持下去,可以养成符合专业要求的良好习惯,谈吐文明,举止礼貌。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卫生习惯方面,我们抓住每天的值日,要求达到检查标准。一开始,都做不到,作为班主任就要教他们做,逐步养成习惯。总之,班主任老师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把职业教育渗透到每一件事物中去,并且贯穿始终,才能培养起学生的职业习惯。

三、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该重视发挥集体作用,使学生在集体中形成团队精神,养成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在职业素质中,合作能力,即善于协调关系、协同他人工作、富有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等等,都是在集体中形成的,在与人交往中养成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老师应重视发挥集体优势,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互助合作的能力。可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搞一些集体性强的活动,如拔河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形成班级凝聚力。

四、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该重视职业实践活动。

重视实践活动是职业教育的特点之一。学生的实践活动大致可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在校内学习期间的实践活动应把握实践性原则,创设和模拟工作环境,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职业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我。

五、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该加强教育的开放性。

职校学生由于其具有双重身份和角色,即学生和劳动者的特点,他们的思想行为更接近于现实社会,更讲究实际,更具有开放性,因此不能只限于老师的说教,而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请成功的在受教育领域就业与发展的毕业生或行业模范人物到学生中间现身说法,这样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职业素质的影响,把对学生的性格再塑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许多职校的学生之所以在职业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并不是因为他们智力低下,而是受自我控制能力及坚韧性等意志品质的影响,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缺乏持续性。勤奋影响着学生参与职业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可使一般素质的学生达到较高能力水平,而懒惰则相反,因此需要班主任针对学生不同的气质、性格加以指导,使其扬长避短,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七、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应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教师的素质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管理能力,更需要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良好的师德等人格魅力,这样才能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总之,时代呼唤职业素质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是每一位从事职业教育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篇2:中职旅游管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

中职旅游管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

一、旅游职业素质的基本内涵

旅游职业素质是以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为基础,以旅游组织人员的的职业道德体系为标准的道德指标的衡量。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为其工作的旅游组织人员和旅游管理人员,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其专业为第一首要因素,专业知识的高低决定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的高低。在为客户服务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旅游公司品牌树立的关键。对于接待外国游客而言,良好的职业素质也是树立我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关键。

二、制约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职业素质的因素

(一)知识教学体系不合理

旅游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拥有广泛的旅游专业知识体系,对旅游文化如数家珍,对各地的旅游景点了如指掌,在具体教学中将自身知识完整的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而现今的中职学校中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缺乏完整的教育体系,忽略学生的整体教育和全面教育。导致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对旅游知识与文化知识产生厌倦心理,对课堂知识产生厌学现象,使其自身知识体系难以建立。

(二)缺少相应的教师资源

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导致对旅游工作人员的需求量逐步增加。对旅游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越来越重要,在多数中职学校中对于由于新兴的旅游业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教学资源的配置中对其专业的师资力量配置薄弱。另一方面大量的教师对于新兴的旅游业缺乏完整的知识体系,对知识也缺乏相应的实践力度,对旅游景点的描绘缺乏完整重现的能力,导致学生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景点不相符,进一步加剧了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其职业素质的难度。

(三)学生自身素质较低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年龄较低,在入学门槛的制定上,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较低,使其很难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大学对于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高,入学门槛高,使大学生在四年的知识理论教学中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考察相结合,进一步促进了其旅游职业素质的形成。中职学校学生的普遍心智较小,面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缺乏相应的耐心学习,在对旅游景点的实践落实不强,导致其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职业素质难以形成。

三、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一)加强校企联合力度

中职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对于中职旅游类专业的教学,也应该充分体现今后就业的性质。在制定教育计划的同时充分考量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市场的就业趋势,以促进学生的就业为目的,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在制定教学计划后,通过稳定教师力量,加强教师的主页技能培训,增强教师的教学水平。中职学校还要与诸多旅游企业建立“校企联合”制度,通过将优秀学生在旅游企业的实习工作,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完美结合,弥补知识与实践脱机的现象,在逐渐的实习过程中学习企业工作人员对于旅游管理的经验,从经验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使学校与企业形成良好的人才输送模式,从而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

(二)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在中职学校的旅游管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小组进行知识的学习,利用“小组学习”模式,将课堂上的学生进行分组,积极促进小组学生之间对于曾经旅游景点的介绍,以及对于旅游进行的心得,从而使整个小组的整体旅游知识得到进一步增长。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选出小组的组长,组长收集小组对于旅游景点的信息与心得,并由组长进行发言和总结,各组组长发言过后,教师将组长发言内容中重复的部分进行提取,着重讨论重复部门,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讨论其旅游景点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在学生们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在必要的时间,提出相应的问题。在课堂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中提到的景点进行推荐,由组长进行推荐理由的收集,学生们通过对景点历史及其景点相关资料的查询,增长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培养职业道德

中职学校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对其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旅游知识,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旅游知识,从而形成必要的知识体系,而在整个知识体系形成过程中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中职旅游类专业职业道德是评价旅游工作人员是否符合工作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纯拥有良好的知识体系难以满足现今的旅游服务。因此,在中职学校旅游类专业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服务理念、良好的服务态度、正确的服务姿态、优秀的交流理念。在培养学生以上素质之后,还要开设相应的实践技能考试,在具体的实践技能考核中,了解学生的具体状况,使学生意识到职业素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目的。

篇3: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背景分析

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成为当今企业关注的首要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80%以上企业选择用人时,首先关心高职毕业生的爱岗敬业、职业道德、职业精神。

大部分企业在选拔人才时也关注高职毕业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

企业建议高职学院在培养人才时,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校园文化的开展要贴近职业文化。

企业对人才使用上有五点担心:沉不沉得下心,留不留得住人,做不做得了事,吃不吃得了苦,能不能合作共事等。

这些要求都是对职业精神要求的具体体现。

二、基于劳模精神育人的职业素质培养设计思路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方式,也是实现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要途径。

为开展与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拓展教育资源,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思路。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加强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与劳模育人基地“双基地”建设,满足学生在三年的培养过程中,每一年都把劳模精神育人与职业精神培育合二为一,从而达到劳模精神育人的目的。

学院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与上海铁路局、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建设了铁路上海站、上海南站、虹桥站、上海铁路局客运段、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等稳定的劳模育人基地,使学生三年都可以在劳模精神感召下提高职业素质,着力打造了“德育导师,专业导师,就业导师”为一体的劳模德育导师队伍。

1.校企推行“循岗施教”的劳模育人模式。

根据本专业“三师并行、岗位导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专业学生就业的一线岗位群,总结一线岗位群对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继而提升为“劳模精神”。

推行“循岗施教”的劳模育人模式,培育“忠诚企业、甘于奉献、严守规章、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真诚服务、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职业素质,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2.校企架构“四轴联动”下“三年三阶段”职业素质培养模式。

强化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高职素质教育的重点。

提升的学生职业素质,必须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着手。

职业素质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表现为从业者遵循职业内在要求,在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行为习惯。

而这种作风和行为习惯是在训练或培养中逐渐形成的。

良好行为习惯靠严格养成,或者说靠严格训练得来。

我们的军队为什么有严明的纪律和顽强的作风,就是从平时认真严格的训练中培养起来的。

其实良好行为习惯训练或养成的过程,是这些良好规范内化成观念,再由意志把这些观念外化成行为,以形成习惯和文化的过程。

要使这样的训练或养成富有成效,过程是艰苦的,要求是严格的。

现在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精神”,例如铁路运输企业的基本精神:一是“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奉献精神;二是尊客爱货的服务精神;三是遵章守纪的法治精神;四是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深圳地铁的企业精神为:“铁魂”精神———铁的意志、铁人品格、铁的纪律、铁军行动。

上海地铁企业精神:以责为先、以诚取信、以才而立。

南京地铁企业精神:奋斗、奉献、向心、向前。

现代素质教育观强调,对学生的爱要以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为前提,对学生的严应当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而有信、严而有序。

我们今天对学生要求严格一点,就是对学生明天负责,从本质上体现了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大爱。

只有那种没有爱心的学校和教师,才会对学生不问不管,放任自流。

正因为如此,学院的从严管理将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长及学生的认同。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围绕轨道交通行业求发展的专业建设理念,根据铁路、地铁运营管理各岗位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构建“劳模精神养成、职业素质培养、职业人文素养熏陶、职业综合能力提升”等“四轴联动”下的“三年三阶段”职业素质教育模式。

“四轴”中的每一轴都要通过校企合作的相应课程体系实施和第一、二、三课堂活动实现职业素质培养目标,三年三阶段,层层递进,使学生从职业启蒙到职业意识的培养,再到顺利毕业就业,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劳模育人的目标。

三、基于劳模精神育人的职业素质培养实践

1.第一轴的三年三阶段职业素质培养。

一条主线:劳模精神认知,劳模精神教育,劳模岗位实践。

第一年:入学教育劳模第一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专业认识”,劳模精神教育的专题活动(理想信念教育),观看劳模宣传片等。

第二年:开设“体验式”企业实践课程,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管理。

聘请劳模担任德育导师,观摩上海地铁“羽翼杯”3D之星选拔赛等。

第三年:在劳模岗位上实践,注重对学生劳模精神的“爱岗、敬业、严谨、奉献”的劳模品质,以及“勇于创新”“、坚韧不拔”“、团队合作”的新时代的劳模精神的培育。

2.第二轴的三年三阶段职业素质培养。

通过与铁路、地铁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春运”、“春游”、“暑运”等时节的工学交替,培育学生“忠诚企业、甘于奉献、严守规章、坚韧不拔、团队合作、真诚服务、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职业素质,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3.第三轴的三年三阶段职业素质培养。

职业素质大讲堂、铁路、地铁2号线车站志愿服务、社团建设等,达到对学生基本人文教育、专业人文教育,到特色人文教育的培养。

4.第四轴的三年三阶段职业素质培养。

第一年: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职业岗位体验性实习(“春运”2周),感受企业职场氛围。

第二年:学习专业知识,专业顶岗实习(“十一”黄金周、“春运”2周、“春游”周末“、暑运”售票实践(两三个月)等,掌握企业职业规范。

第三年:毕业设计,就业顶岗实习(4~6个月),接受企业文化熏陶。

四、结语

总之,劳模精神育人与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专业建设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着力点,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必须进行广泛深入地研究,加强职业素质培养的深度与实效。

作者:张桂华 单位: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

篇4: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一、我国高校旅游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许多高校旅游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导致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不少高校开展旅游教育更多注重的是生存因素,考虑发展因素少,导致学生在道德素质上的缺失。

(二)师资力量不足,知识更新周期长。

旅游专业是新兴专业,尤其在中国发展才20多年,不少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缺乏系统的旅游专业知识,教师队伍总体素质偏低,“双师型”教师少,名师更少。

近年来,虽然有一批旅游院校毕业生充实到高等职教队伍中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动手能力方面仍需提高,且这些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社会实践经验,而学校很少为年轻教师提供外出实践机会。

再者,教材的发展明显落后于旅游业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慢,与现实、实践严重脱节。

(三)教学模式僵化,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差。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其教学方法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导,并且存在实践环节与教学内容衔接不紧等问题。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老师作为主讲,机械地灌输学生书本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断降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大部分教学只是偏重理论教学,轻视了实践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难以适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对专业人才要求的需要。

(四)重视知识技能培养,轻视职业道德教育。

长期以来,旅游专业方面的高等院校注重的是传授旅游专业学生知识和技能,即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旅游专业知识,让学生具备从事旅游行业所需要的基本服务技巧和管理能力。

而几乎没有学校设置与旅游职业道德相关的课程,无形之中把职业道德教育置于一种或有或无的边缘地位。

旅游专业学生对旅游职业道德的概念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对旅游职业道德内容的理解比较狭隘,职业道德认知比较模糊。

目前旅游行业中出现的旅游专业毕业生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知识技能教育不能取代职业道德教育。

因此,旅游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重技能、轻道德”的做法势必会影响未来旅游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高等院校旅游职业素质教育的培育措施

(一)明确培养目标,更新教育观念。

现代旅游业在人力资源上总体供不应求,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更是短缺,这就要求高校在旅游专业人才培育上适时调整目标,使得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的`要求。

高校旅游专业在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旅游专业定位的同时,也应突出自身特色,灵活教学,针对目标市场培育目标人才,如为特定的旅游市场制定教学方针,培育其指定的专业人才,可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矛盾。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旅游教育作为应用型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都有一定要求,而我国目前旅游教育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且普遍偏低,缺少“双师型”人才。

因此,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不仅要注重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培养,也要注重其实践经验的培养。

学校可定期选送部分优秀新教师到旅游行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服务规程、服务标准,积累实践经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管理人员为实践指导教师,以弥补专业教师从业经验的不足。

(三)改革教学模式,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学校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结合,去粗取精,通过良好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PBL,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不断思考,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以及课堂参与积极性。

此外,旅游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服务性专业,在课堂教育之外,学校应积极创造学生的校外实践机会,促使学生真正接触、感知旅游这个行业,让其对职业素质要求的认识具体化、形象化,同时自觉注重自身职业素质的培养。

(四)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

旅游专业学生是旅游行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诚信缺失问题越来越严重,旅游行业的一些从业人员言行不一、强迫消费、弄虚作假行为严重影响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对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健全旅游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加以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旅游人才。

作者:罗杰 单位:西南大学

篇5:中职幼儿教育专业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

中职幼儿教育专业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幼儿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幼儿教育成了当前教育的热门话题,而其改革也是大势所趋。就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促进中职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中职;幼儿教育专业;职业能力;职业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精神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教师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精神是推动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助推器。而幼儿促进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职业情感并加深其职业认同感。影响职业情感培养的因素有多个,首先,对职业本身的兴趣。这种兴趣大多会与学生的性格有关,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热闹,喜欢与孩子们吵吵闹闹一起玩耍,而有的学生喜欢安静,觉得孩子们太吵闹,和孩子们在一起会不舒服。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否认真和脚踏实地,以及在工作后是否能够主动追求教学进步。其次,所选职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当前有一部分人常常会根据其在行业中的声望来对其所从业的方向和职业进行决定。长期以来,幼儿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看孩子”“管孩子”“保姆”的工作,而且工资报酬普遍偏低,使其付出的巨大劳动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这些都是阻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不愿从事这一行业的不利因素。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学校可做相应的安排,首先在入学前期,给学生安排一些相关活动,如参观幼儿园、听幼儿园教师讲课等,让学生尽快熟悉并融入幼儿教育的职业环境中去,感受到职业情感、认同职业情感,并培养其职业精神,进而让学生对幼儿教育产生高度的认同感,提高学生对幼儿教育专业学习的`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和主动。

二、加强学生职业知识的学习

想要学生自身能力切实有效地提升就必须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且全面的学习。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知识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基础知识,包括文学、艺术、管理、教育等方面,对这一内容的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2)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包括幼儿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如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舞蹈、幼儿简笔画、幼儿折纸等,这一内容的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其专业水平;(3)实践性知识,包括幼儿活动组织与安排、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这一内容的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这对学生以后参加工作快速融入工作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学校还应该专门安排学生到当地的幼儿园见习或是观摩活动。学生的见习活动应该由学校和幼儿园来共同设计和制定,以此达到实训的目的,同时应努力涉及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表现行为以及教师教学行为等各个方面,并及时进行反馈,从而有效地提高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见习的有效性。

三、对学生职业技能的重点培养

中职学校为了培养幼儿教育专业学生会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而想要实现其方案的最终目标,仅仅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学习职业知识以及塑造职业形象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职业技能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部分,中职学校必须加强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并且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操作。

(一)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手工、音乐、舞蹈、绘画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技能,对其进行深入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这也是一位合格且优秀的幼儿教师所必须完全掌握的技能。因此,中职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计划,将实践性教学这一环节放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位置,从而让学生不断地通过实训、见习、观摩等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二)开展小组实训活动

我们这里所说的小组实训活动,主要是通过解决幼儿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是以小组为单位,就幼儿教育专业中较为典型的案例或是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来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此间是由小组共同完成。小组实训活动是以幼儿园实际操作为基础,针对实际情况中的典型案例和职业情境,例如游戏活动、教学设计、环境创设、评价问题等,可以模仿幼儿园班级教师组织结构的形式,以此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积极主动地开展讨论和综合实践,这样有助于学生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而学生的职业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开展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中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在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已经要求学生顶岗实习。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就上岗,而且上岗之后就能马上适应环境,因此学校积极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幼儿园合作,积极开展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在职业能力训练中提高其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总之,要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第一要位,针对幼儿教育的特点,突出其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和技能性,使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完善的工作技能,在步入工作后更快地适应工作,满足社会对幼儿教育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分析和培养策略[J].魅力中国,(18):43-45.

[2]丽君.岗位对接,工学结合,培养学前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J].教育界,(13):36-38.

篇6:应重视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应重视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注重传输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材。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的人文知识和信息,指导学生去了解、认识、思考、联想,从而学习和借鉴。比如教材中的诗、词、文、赋、小说、戏曲等中国古典文学中蕴含着传统的审美文化,道德、风俗、礼仪文化、建筑、音乐、工艺文化等,内容十分广泛。教学中,教师对这些内容稍加点化,让学生从中接触到传统文化,了解其丰富和悠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认识其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教材中那些包含着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展现中华民族传统的性格、精神品质的优秀 篇章,更值得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他们从中感悟人的内心世界,思想情感,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等;思考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及其规律;体认大自然和客观物质世界的奥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初步的与人、社会和世界发展相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要发掘和利用教材中弘扬的科学而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理想,纠正学生思想言行上存在的不良倾向和模糊认识,从而使科学的知识,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愫、行为规范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

二、大力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高级层次。只注重了人文知识的输导是不够的,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还要下力抓好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不仅容纳了传统民族文化和当代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张扬着华夏民族五千年之所以生生不息、日益兴旺发达的民族传统和人文精神。比如,以人为本,民为邦本,天人合一,贵和持中,舍生取义,正道直行,人定胜天,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反对分裂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品格,我们不但要继承,还要发扬光大。此外,教材中还为我们树立了大量的人格榜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祖国,为了理想,终身正道直行的执着追求精神;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现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高尚人格;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还有表现中国劳动妇女勤劳、质朴、善良、勇敢、坚强的花木兰、江竹筠、刘胡兰等女英雄形象,教材中随处可见,举不胜举。他们惊天动地的事迹,光照人间,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做人的楷模。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心发掘这些人物形象中蕴含的精神内涵,精心地选择、组合、疏导,在人物形象与学生心灵中间架起一座情感桥梁,使学生的灵魂超越时空,与那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交流沟通,沐浴他们的人格光辉,感受他们的精神道德力量,从内心深处得到震撼和陶冶,从而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人文精神自然融合。自觉地成为中华民旅人文精神的承载者和实践者。

三、精心塑造人文品行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也不例外。如果说传输入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是人文教育的实施过程,那么,塑造人文品行就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怎样让学生养成人文品行?一方面,我们语文教师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要善于将教材中提倡和教学中阐释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见诸行动,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使课外做的与课堂讲的相一致,为学生树好榜样,当好示范。另一方面,要努力引导学生躬行实践,自觉做中华民族和世界先进人文精神的传人。比如,要尊老爱幼,扶贫助弱,伸张正义,就要求学生关心同学,乐于助人,明辨是非;要自强不息,发奋有为,就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知难而进,拼搏进取;要光大天人合一的精神。就要求学生爱护环境,和谐自然;要体现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理念,就要求学生珍爱生命,崇尚文明,破除迷信,反对邪教,拒绝毒品;要正道直行,爱国爱家,就要求学生讲道德,重信誉,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热爱党,热爱祖国,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人。若能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地精心疏导,言传身教,那么,在传统的文化精神的潜移默化中,在优秀人物榜样力量的激励下,在教师本人师德及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学生的人文品行是可以逐步培养塑造出来的。

篇7: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构建论文

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构建论文

【摘要】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应以经营职业教育文化力为基础,从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力、解放职业教育生产力、提升职业教育创新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职业素养;文化力;吸引力;结构力;生产力;职业教育创新力

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由培育核心竞争力转向培育核心发展力。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应以“注重内涵发展,办好优质学校”为目标,不是要效益,而是要注重学校核心发展力的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应具有自己的品牌特色、教育教学模式特色、教育文化特色。因此,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应以经营职业教育文化力为基础,从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力、解放职业教育生产力、提升职业教育创新力。

一、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力的实施策略

中等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文化的发展与累积会形成一种特殊的力量,这就是文化力。中等职业学校要想发展就要注重其核心发展力的提升,特别是文化力的提升。职业学校文化的发展形成内涵文化,特色发展是特色优势、竞争实力、品牌发展;内涵发展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规模发展是外延扩张,扩大招生规模依然是主题。

1.职业学校的文化力。中等职业学校文化,是指在中等职业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办学理念、学校制度、教育氛围、办学特色和学校建筑风格等。它包含五个要素:符号、语言、价值观、规范和物质产品。职业学校文化力要素:(1)科研文化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究。(2)语言文化力:推介材料、校训、校歌、校名等。(3)符号文化力:象征物(标志性建筑、雕塑、校徽、校旗)。姿势(校风、学风、班风、教风)。(4)制度文化力:正式制度、潜规则。(5)价值文化力:观念、模式、内容、教学理念等。(6)产品文化力:校园建筑、师资、学生、课程、奖杯等。

2.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现实策略。“十一五”期间,我国教育三大战略: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当抓住机遇,进行文化建设,制定和谐、有效的文化发展战略。设计有个性的职教符号,提炼特色鲜明的职教语言。(1)校风、学风、教风,抽象化转向具体化。(2)学校象征物,大众化转向个性化。①推介自我,由名单化转向名片化。②校训校歌,普通化转向职教化。③创造文明的物质产品建筑,实用型转向艺术型。以往,学校以前尽管单一的教学楼设计往往忽略的建筑的整体布局,严重影响了学校建筑的艺术性。今后,应对学校的建筑物、绿化、雕塑等进行富有艺术型的规划和设计,以凸现学校的整体形象和文化底蕴。

二、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实施策略

1.技术教育转向技术人文教育。技术教育观是缺乏对学习态度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只注重专业技术的培训而忽略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的人格因素,这种教育观认为只要掌握足够的技能就是教育的成功。技术人文教育观注重人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的发展,以人得到充分发展为主的教育。

2.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由单纯学校教育模式转向企业学校联合的工学结合模式。工学结合模式是一种学校办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是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专业实践能力训练、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育模式。

3.内容创新,将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能力本位转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素质本位。

4.过程创新,将短暂学习长期运用的终结学习转向只要工作就要不断补充知识,不断学习的终身学习。

5.理念创新,重视教师,重视学生;重视知识传授,重视能力培养;重视教法,重视学法;重视认知,重视发展;重视结果,重视过程;重视继承,重视创新。

三、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

1.师资,单一型转向双师型。以往,教师要么只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仅从事专业理论教学,要么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仅从事技能训练指导。今后,要求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技能训练。

2.课程,学科型转向职业型。以往,学科课程是依据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的水平从学科中选择内容,重视逻辑结构及其系统性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教授。今后,职业学校应突破传统的课程设置,将大力开发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应的活动课程,为其实践安排时间、提供设备等,创造有利于技能发展的各种条件,保证学生在毕业时能够获得相应的'资格等级证书。

3.学生,就业型转向创业型。以往,以填补现有的显见的就业岗位为价值取向。今后,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

4.制定和谐发展的职校规范。

(1)制度,教条化转向人性化。结合大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薄弱环节,建立和完善各种“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实施德育和促进师生人格完善。

(2)学制,固定化转向弹性化。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人才不论是从规格、质量、数量上都没有固定的模式,学生毕业后面临着不一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3)规则,孤立化转向服务化。不仅注重积极的显规则对于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而且学校显规则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树立学校显性制度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

[1]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15号).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8号).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篇8:酒店管理职业素质培养论文

酒店管理职业素质培养论文

一、如何理解细节教育

新的管理理念的提出,新的管理方式的出现,使得现代管理越来越精细化、人性化。“细节决定成败”已成为职场的一句流行语,人们越来越关注到细节对他人、自身和企业形象的影响。细节是指细小而又具体的事物、事情、环节或情节。正是因其小而常常被人忽视,因其细而使人感到繁琐,不能长期坚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无不向我们昭示着点滴细节的重要作用。细节教育是在教育的过程中除传授给学生宏观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和技能外,还应从职业角度引导学生形成对工作过程中细小环节的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和细节观念。它是课上与课下、系部与学校、个体与全员、理论与实践、学校与行业相互努力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化工程。

二、行业特性决定了专业的细节教育不可忽视

国内著名的金陵酒店管理集团有一句名言,“酒店无小事,做不好小事出大事”,一句话道出了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的真谛。酒店服务作为一种客我之间高度接触性的行业,服务人员的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客人的感受,决定着客人对饭店服务和管理水平的评价。而且因服务的同步性、不可重复性、无形性和差异性等特点,决定了饭店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时刻为客人着想、为饭店着想的意识,才能在日常的服务工作中给客人以惊喜,为饭店创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在为客人整理房间的过程中,能从枕头的折痕中判断出客人觉得枕头矮了,再为客人多加一个枕头;在客人第二次蹋进饭店大门的时候,能准确地叫出客人的名字……,诸如此类的细节服务每天在不同的饭店发生,看似微不足道,但它却折射出饭店员工至真至诚的服务精神,以客人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作为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为主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如何从细节入手,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和实践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今下列情景的出现已不足为怪:乘坐电梯时,特别是上下课的高峰期,同学们一拥而入或而出,丝毫不懂礼让;见到师长视而不见;进入实训场所,大声喧哗,自身物品胡乱摆放;上课迟到时有发生;从诸多对从事酒店行业的实习生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来看,他们在环境适应、服务意识、心理承受、吃苦耐劳、自我约束等方面与现代酒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现状的存在有的看似细节,不足为道,但是每一个细节都直接展示了学生的内涵和素养,体现着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如何主动适应行业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注细节教育,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酒店管理专业实现内涵提升的必由之路。

三、如何实施细节教育

素质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它由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心素质等几方面构成。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是企业竞争制胜的核心要素,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品牌。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实践证明,仅仅依靠学校、课堂的.实训室,依靠书本知识的学习,是无法培养出学生的实用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的。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实行开放式教学,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在专业教学中增加具有企业丰富经验的专家,使行业企业直接参与到人才的过程之中,以工学结合的途径造就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

(一)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细节教育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教学的力量不仅仅在于传授,更重要的在于鼓励与引导,如何将细节的重要性深入学生思想意识,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将小事做精的态度意义重大。在本专业的教学中,对学生仪容仪表的检查和指导是一项重要的课前教学内容。结合行业企业对员工职业形象的要求对每位学生进行检查和评价,对没有达到标准要求的学生按规定扣除日常考核分,并予以正确的指导,限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管理能力。

上课时使用手机在大学生中非常普遍,这种行为严重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因此,借鉴行业企业对员工手机的管理办法,为各班配备“手机保管箱”,课前要求学生统一将手机放入保管箱,并进行执行情况的考核,此举有效解决了手机困扰问题,受到国内多家媒体的报道和家长的肯定。使用电子文件上交作业,如PPT、WORD文档等形式在现代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但是许多同学完成的电子作业在字体、格式、排版、美化等方面的水平良莠不齐,而行业企业对文件的规范化和美观性要求很高,也兼具节约的成本意识。所以,每次作业上交后,任课教师都会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逐步提高学生电子文档的处理能力和审美意识,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正如许多实习和毕业生所言“我们对自己制作PPT的水平很有自信,因为在校期间每个人都经历了无数次的训练和指导,制作水平和表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类似的例子多不胜举,细节教育的理念渗透于每位教师的心中,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

(二)在实践过程中渗透细节教育

教育部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本专业构建了基于职业能力提升为主线的双证课程体系,实训、实习课程的比例达到60%,学生许多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习惯的养成正是在校内外的实践环节中形成的。以校内实训为例,学生进入实训规定必须按规定着职业装,提前到岗做好实训室的环境卫生和物品准备工作,清点上课人员,完成自查后向实训老师汇报班前准备情况,教师再进行检查和考核,与现代酒店业的班前准备工作和班前会的要求相同。实训过程中,学生应遵守实训室的管理规定,不得大声喧哗,文明操作,安全操作,不得故意损坏和破坏实训用品用具。实训结束后,学生要按照实训室卫生清扫的程序和要求做好环境卫生的整理工作,填写使用记录表,做到“清洁、有序、定位定量”。

在整个实训环节的设计、实施、考核过程中完全从职业化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与综合素养。校外的专业见习、顶岗实习是学生直接接触和感受职业工作的过程,实践的效果如何不仅影响到合作企业的正常经营与管理,同时也影响到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的评价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取向。因此,校外实践环节是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关注度和投入度最高的部分。新生进校后便邀请行业专家、技术精英、实习生、毕业生到校开展行业知识和职业生涯规划;在即将进入实践岗位前再进行校企对接,让学生全面了解实习单位的企业文化、岗位要求、配套设施、管理制度等;学生实际到岗后开展实习指导老师和学生的“一对一”沟通,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岗位工作,及时解决岗位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在传统节日、寒暑假期间,系部领导带领实习指导老师、班主任等深入实习基地看望和慰问学生,用真情去感动和感染学生,将真情运用到对客服务过程中,此举受到了所有合作企业的赞赏,也增强了企业对实习生管理的重视程度。7月份,本专业派出了20多名学生到青岛海景花园大酒店开展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酒店接待任务繁重,服务标准和考核要求非常严格,但是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快速适应岗位工作要求,用心做事,以情服务,获得了酒店与客人的高度认可,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内,共收到客人的感谢信43封。

(三)在学生管理中渗透细节教育

除在教学和实践中注重对学生的细节教育外,本专业亦将第二课堂和学生宿舍管理作为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培育基地。听讲座是本专业经常开展的一项素质拓展活动,但是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都缺乏记笔记的习惯,往往是讲座结束了,学生也睡醒了。针对这一现状,本专业加强对听讲座的要求与管理,统一印制“听讲座笔记”,将听讲座的出勤情况、内容记录、心得体会都作为对学生素质拓展学分的考核内容,督促学生养成认真听讲、仔细记录、比较反思、尊重守时的职业习惯。宿舍作为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也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基地,借鉴行业企业常用的“六常管理法”,开展学生宿舍“定位定量法”管理。制定统一的物品摆放标准和卫生清扫要求,拍照上墙,便于操作和对比,每天检查考核评比,按国家星级饭店的六个不同星级进行表示,作为学生各项评先评优的条件之一。

经过长期的实施推进,学生宿舍的文明整洁程度大为改观,学生也逐渐从不自觉进入到自觉状态,形成了每天按规范标准整理宿舍的良好习惯,卫生意识和审美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也为日后从事客房岗位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举受到校企合作单位的好评与赞叹,许多企业认为“从宿舍管理就可以看出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高”,还将此法运用到饭店员工的宿舍管理中,实现了校企文化的互动与融合。通过教学、实践和管理的多方努力,学生对细节的重要度认识有了明显提高,认识到细节对自身的发展、职业岗位的要求关系重大,体现在日常的行为习惯中能够从小处着手,关注细节,讲究文明礼仪和自我管理,主动为他人服务。在工作岗位中能够时刻关注客人的需求,用心做事以情服务,踏实做好每项工作,不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教育权威调查机构麦克斯公司在对学院届毕业调查中显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对口就业率为69%,居全院近40个专业之首,流动率为40%,为全院最低。上述数据从侧面反映了本专业学生的职业忠诚度高、就业流失率低等一系列特征。

篇9:学生体育素质培养论文

有关学生体育素质培养论文

[摘要]学校体育教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与核心,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如何搞好学校的体育教育,笔者通过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体育意识体育素质体育兴趣培养

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是当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在现代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其最终目的是培养终身健身者。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而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对终身体育的实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学校体育教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与核心,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有助于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有效的衔接起来。目前的体育教育从以发展运动技能为主的体育教育向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终身体育教育转变,这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竞技体育”等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注重对运动技术的传授,对考试项目的测试,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及能力,忽视体育运动的过程,使学生的体育锻炼大多随着学生时代的结束而结束,对终身体育的发展极为不利。目前初中生在校期间能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很少。初中生对终身体育的观念及意识还未形成,因此学校应该多灌入终身体育的知识,更好地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以趣味性、竞赛性激发学生爱好体育

体育教学中的各项活动项目本身含有竞赛形式组织教学活动,利用竞争心理的因素,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游戏与竞赛以其特有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很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青少年求知欲旺盛,求胜心切,喜欢鼓励与表扬,根据这些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带有趣味性和竞赛性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的兴趣。”心理学家赫洛克对106名四、五年级学生作难度相同的加法练习。他把学生分为四组,其中一组为控制组,只练习不给予评论,其余三组,甲组为受表扬组,乙组为受训斥组,丙组为受忽视组,只让他们听其它两组表扬和训斥。结果表明,受表扬组成绩有明显提高,其次是训斥组,控制组成绩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坚持以表扬为主,多用良好语言刺激,可以增强学生情绪的正面变化,对于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最好不直接提出批评,用正面提出要求为好,这样,有利于防止负面作用的产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

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成为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体育习惯是指重复发生而形成需要的体育行为方式。它的生理机制是一定的情境刺激和有关的动作,在大脑皮层形成巩固的暂时性神经联系。体育课行为习惯是个体参与体育,并不断重复地把体育意识转化为行为后,逐渐形成的一种需要与行为的倾向。课外活动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不是课堂教育简单重复和延伸。(1)开展课外健康教育活动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各自的爱好和特长。(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和综合能力。(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符合学生生理、心理成长的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中,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的重要途径。(5)课外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从事组织工作、人际交往的能力。体育运动又不仅仅只在体育课中进行,其实每时每刻无不运动,比如走路、起自行车、同学之间的玩耍、打闹。所以社会上都在流行一种“生命在于运动”的思潮。

四、加强体育理论教育

体育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是一门人体科学,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是以研究人的生长、发育健康等为目的只有在遵循人体自身运动规律的情况下进行的身体锻炼对人体才有好处,所以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这一点,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理论教育是使学生明确终身体育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只有重视对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的传授,才能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因此学校体育必须把体育理论教育提升到应有的位置,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从而指导终身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更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结构,要牢固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以适应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在体育课上,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学会自学、自练的能力,大力开展快乐体育,以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最终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10:中职学生能力培养的职业素养分析论文

中职学生能力培养的职业素养分析论文

摘要:职业教育旨在为社会输送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和素质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关系着学生的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研究,借助SPSS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力图了解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现状,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可能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能力培养;职业素养

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20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划目标和战略举措后,学前教育的发展随之迈进了一个新台阶。与此同时,社会对幼教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是培养和输送幼儿园教师的主力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关系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关系着其自身职业生涯的长远。在学前教育专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如何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已成为职业院校必须考虑的头等大事。因此研究中等职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对于了解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现状,培养其职业能力,增强就业能力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本文以中职学校学前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研究,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力图了解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现状,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提供可能的意见和建议。

一、概念界定与指标体系

(一)核心概念界定1.职业能力能力有两种含义:其一是个人的实际能力,即对某项任务或活动的现有成就水平;其二是个人的潜在能力,即容纳、接受和保留事物的可能性。能力不是指现有的成就,还包括个体具有的潜力和可能性。职业能力是从事某项职业活动所必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个体当前就业和终身发展所需的能力。12月11日教育部颁布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此标准提出幼儿教师的七项专业能力: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和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2.职业素质幼儿教师职业素质,是指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是自身职业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主要表现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心品质等方面。(二)研究指标体系设计根据概念界定和文献资料,本研究的指标体系由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两部分构成。其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分为职业价值观,基本能力,专业能力三个维度。职业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心品质等方面

二、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提升调查分析

(一)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大量阅读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相关书籍与文献,对核心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设计访谈提纲与调查问卷。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方式搜集数据,借助SPSS19.0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目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培养情况。

(二)问卷发放与回收本研究问卷的调查对象为中职在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样本选择,将300多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编号,以余数法的方式等距抽取150名学生作为研究样本,进行问卷的发放。本次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50份,删除无效问卷6份,有效问卷共计144份,填答有效率为96%。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职业价值观测量本文将报考原因,喜欢所学专业的'程度,就业取向,职业评价四个维度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测量。调查学生“您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原因?”家长或教师的意见(25.0%),自己喜欢(53.5%),考分较低没办法(5.6%),其他(16.0%);“进入学校后,您喜欢所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吗?”非常喜欢(7.6%),喜欢(77.8%),不喜欢(13.9%),非常不喜欢(0.7%);“毕业以后会选择从事幼儿教师工作吗?”非常肯定(18.2%),难以确定(63.6%),可能不会(18.2%);“您对幼儿教师工作的评价?”社会地位高(1.4%),稳定有保障(25.2%)工作开心,有认同感(44.1%),对社会贡献大(15.4%),有较好的职业前景(7.7%),对家庭或朋友带来有益的帮助(6.3%)。从测量数据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喜欢自己所学专业,70%的学生对幼儿教师有较好的职业认同感,但却只有18.2%的学生非常肯定自己以后会从事幼儿教师工作,对自己以后的职业选择还较为迷茫。

2.学生基本能力与素质分析

第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1)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本研究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学生们所认为的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调查结果如下:①较好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责任感、诚信度、计算机操作能力等。(90.6%)②较强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态度、专业技能等。(77%)③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54.7%)④思想道德及身体素质(63.3%)。⑤较好的实践技能。(51.1%)⑥应对突发事件与解决问题能力(58.3%)

(2)掌握与欠缺的能力本研究对以上6项能力进行调查,询问“在以上6项能力中,您掌握最好的是?”分析结果显示:54.9%的学生选择基本能力,7.6%的选择专业能力,9.7%上午选择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20.8选择思想道德及身体素质,2.8%的选择较好的实践技能,4.2%的选择应对突发事件与解决问题能力。调查询问“在以上6项能力中,您较为欠缺的是?”调查结果显示:5.6%的学生认为缺乏基本能力,27.8%认为缺乏专业能力,15.3%认为自己缺乏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0.7%的认为缺乏思想道德及身体素质,21.5%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较好的实践技能,29.2%的缺乏应对突发事件与解决问题能力。可见,在所有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中,学生掌握最好的是基本能力,思想道德及身体素质,最为欠缺的是应对突发事件与解决问题能力,专业能力,较好的实践技能力。

第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能力分析

(1)资格证书对学生所获证书调查如下:2.1%的获得教师资格证,36.6%的获得普通话证书,6.8%的获得育婴师,34.1%获得保育员,6.1%获得计算机相关资格证书,68.4%获得其他资格证书。由数据可见,教师资格证,计算机相关资格证书,育婴师三项幼儿教师所必备的关键证书证书,所获比例却比较低。需要说明的是,教师资格证是高职及以上学历才能报考,我们的调查对象大都是中职,还不能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所以比例很低。

(2)实习与见习通过问卷询问“您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幼师相关的实习与见习工作吗?您所在学校组织过几次幼师相关的实习?”调查结果为:66.0%的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幼师相关的实习与见习工作,37.5%的学生一次都没有参加过,20.8%的学生参加过一次,40.3%的学生参加过二次,1.4%的学生参加过三次及以上。说明80%左右的学生都参加过学校的实习实践工作。

(3)学生具备幼儿教师基本技能调查

1)计算机操作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主要是指学生能否根据授课需要独立制作课件,我们对学生进行调查“您能根据授课需要独立制作课件吗?”调查结果为:20.6%的学生能根据授课需要独立制作课件,54.6%的学生大多数情况能,24.8%的学生不能。可见,70%以上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根据所授课程独立制作课件,但也有24.8%的学生不能独立制作课件,因此要注重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

2)组织游戏活动与保育能力组织游戏活动与保育能力的测量指标为:设计幼儿游戏活动的能力,自制教玩具的能力,以及保育能力。对三项指标的调查结果如下:“您能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相关的幼儿游戏活动吗?”,能(29.2%),大多数情况能(61.1%),不能(9.7%)。“您会根据游戏活动的需要自制教玩具吗?”经常会(16%),有时会(68%),不会(16%)。“您能协助保育员做一些常规的保育工作吗?”能(72.5%),有时候能(22.5%),不能(5%)。从数据可见,90%的学生能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游戏活动,80%以上的学生能制作相关的道具,95%的学生能够协助保育员做一些常规的保育工作。这表明学生具有较好的组织游戏活动和保育能力。

3)沟通与协调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主要是指能否自如地应对幼儿提出的各种领域的问题。我们询问其“您实习过程中能自如地应对幼儿提出的各种领域的问题吗?”分析结果为,15.5%的学生能,57.0%的学生大多数情况能,27.5%的学生不能。可见,70%以上的学生能够自如的应对实习过程中幼儿提出的问题,说明学生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仍然有27.5%的学生不能更好的进行沟通,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4)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业的能力是指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当幼儿发生意外事故时,能否采取基本的措施进行应对。我们对学前教育的学生进行调查:“您实习过程中当幼儿发生意外事故时,您会怎样做?”采取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确保幼儿生命安全(80.6%),通知家长(0.7%),报告老师或领导(18.1%),求助同学(0.7%)。调查结果显示,80.6%的学生能够采取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确保幼儿生命安全,说明学生们还是有一定的应对实践的能力,还需加强急救措施的培训。

5)教学反思能力本文从反思频率、反思内容、反思的基本形式三个指标对学生的教学反思能力进行测量。结果显示:第一,反思频率中:经常反思的占(62.7%),偶尔反思的占(35.9%),从不反思的占(1.4%)。第二,反思内容中:自己对幼儿的教育方式(61%),幼儿的反应与表现(19.1%),幼儿教学活动实施情况(19.9%)。

第三,反思的基本形式:写教学反思日记(25.5%),查阅相关内容(22.7%),与老师交流讨论(26.2%),与同学进行交流(25.5%)。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在整个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只有不断的反思,才能不断的进步。在被调查的学生中,62.7%的学生在实习时能够做到经常反思,情况较为乐观。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问卷,以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然后借助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一)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测量结果显示:85.4%的学生喜欢自己所学的学前教育专业,70%的学生认同幼儿教师这个职业。而从就业取向来看,只有18.2%的学生非常肯定自己以后会从事幼儿教师工作,63.6%的学生还不能确定,一半以上的学生对自己以后的职业选择还较为迷茫。表明学生对幼师这个职业有较好的职业认同感,但对前途比较迷茫,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需加强职业规划教育与引导。

(二)鼓励学生积极获取职业相关的资格证书资格能力,指的是学生的工作相关证书的取得。调查结果显示,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都不是很强,24.8%的学生不能独立制作课件,同时对于教师资格证,育婴师,保育员等与幼师工作密切相关的证书,学生获取率也较低,应鼓励学生积极报考。

(三)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其薄弱职业能力的培养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具备较好的组织游戏与保育能力,实习与见习机会,但是最为欠缺是应对突发事件与解决问题能力,少部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更好的进行沟通。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学生应对突发事件、沟通协调及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其职业能力与素质。

参考文献:

[1]邓霁岚,周端云.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分析[J].教育教坛,(10):152-154.

[2]赵丽英.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状况及对策研究----以山西某高职高专院校为例[D].湖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李德菊.论幼儿教师的职业素质[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98-101.

篇11: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一、在语文教学中始终贯穿道德品质教育

谈到自己好的行为时,学生气势昂扬、坚定自信;谈到不好的行为时,他们满脸羞涩、充满愧疚。在这样的反思中,学生内心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使心灵得到净化,从而提升了自己的道德修养。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细节,都是道德品质养成的平台。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一定要抓住语文教学的细小环节,让学生时刻反省自己,做一个精神和心灵完善的人。

二、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综合能力的培养

中职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拓展思维,提高综合能力,为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基础。例如,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我组织学生举办了诗歌朗诵会,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朗诵会筹备阶段,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方案:第一,自由组队,自由选择诗歌;第二,表演内容和形式力求创新;第三,给自己的组合取名,确定宣言;第四,挑选主持人,拟好台词;第五,布置现场,营造氛围。学生们都很感兴趣,积极准备。在朗诵会上,学生们的表演别出新意,比如“非常6+1”组合的7名男生在演绎戴望舒的《雨巷》时,用花伞作为道具,融入了自己的想像,很好地再现了诗中的情境。“彧”组合的4名女生在演绎《雨巷》时,极尽变化,很好地表现了诗歌的韵味。“听雪楼”组合的4名女生自行创作诗歌《千年》,演绎了千年的文化,抒发了青春奔放的情怀。此次诗歌朗诵会的成功举办说明,通过活动实践去感受语文美和生活美,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朗诵能力、合作能力及组织能力。

三、在语文教学中设置职业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设置职业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进入角色,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至关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进行口头训练,有时让学生把全班同学当作考官做自我介绍,有时老师充当考官对学生进行现场提问,有时把学生分成谈判双方模拟项目谈判……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说话仪态、应变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值得一提的是,中职语文教学应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使文化课有效服务专业课。比如,在指导学生学写求职信时,笔者就直接把学生带进了微机室,在巧妙地讲解求职信的特点、格式和写作技巧后,直接把课堂交给学生。下课时,每位学生都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的形式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电子版求职信,教学效果非常好。在上《应聘》一课时,我直接把教室的桌椅摆放成环教室一圈的`形式。按照提前布置的任务,学生自己准备好材料,分成组分别饰用人单位和应聘者两类角色。学生之间合作探究,集体讨论,得出最佳应聘方案。此时,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导者,做到了学有所得,得有所用。语文教学应不仅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还应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活动能力。这样的学科内涵,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不能成为专业课程的附属,而应该担负起更为重要的育人任务,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较强综合能力的优秀人才。这样的人才,这样的中职语文教学,才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篇12:初中作文教学应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初中作文教学应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摘  要:在作文教学乃至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改变观念,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把能力教学与素质教学有机的统一起来,

关键词:教学  初中作文教学  人文素质  观念

鲁迅曾说过,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 。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古今中外,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辉煌之处,常常就是作家人格、操守、价值观等人文素质的伟大体现。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人为地把“心”(人文素质)与“言”(写作技巧)割裂开来而单纯地追求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而应该树立起大语文观 ,使作文训练与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相协调――以人的发展为培养目的,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毫无疑问,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应该能反映其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的提高。

纵观近几年我校中考语文成绩,与市区均分有一段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得分较低。去除卷面、字迹因素,笔者认为,大部分农村学生人文素质偏低,使其在作文中所立之意、所选之材、所遣之辞显得粗糙单调、呆板乏味,影响了得分。邻近乡镇的农村初中,想必也存在类似的窘境。因此,有必要更新观念,寻求对策,尽力扭转这种局面,从而站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层面上,为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更深入地发展作出自己的实践努力。现在,先分析一下我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时面临的现状,再探讨三个观念。

现       状

因教学条件所限,我校语文学科的人文素质教学有以下表现:

1、学生方面: 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科学知识的来源仅局限于书本;对周围人和社会缺乏应有的关怀;不关心传统文化;比较热衷于追求表层次的感官享受,缺乏基本的理性思维;理想精神和实证精神薄弱,机械学习和被动学习的终极目的只在考上区内的重点中学,等等。

2、教师方面:自身人文素质、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常缺乏师生之间的广泛对话;人文科学教师还没有形成角色转变的意识;在引导

[1] [2] [3] [4]

篇13:思品课应重视学生六种能力培养论文

思品课应重视学生六种能力培养论文

一、重视培养学生情绪控制的能力

在社会交往中,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也有利于他人和社会。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使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就必须具备谦让、助人、合作、共享和奉献的美德。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和意志,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使自己的情绪服从理智的管理。

七年级思品“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等教学内容的设计,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在组织学生学习这些内容时,可通过分组讨论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懂得:只有能够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

二、重视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新课程凸显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师生互动,这对于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会与他人交流和沟通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获取知识这一教学方式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要求教师课前备课必须作充分的知识准备,教学活动中更多地给学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情景与问题,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探讨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后,要重视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关键,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讨论和表达观点的时间,切忌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否则课堂教学就无法收到实效。

七年级思品教材中有关“学会与他人交流和沟通”、“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教学内容的设计,就是为了逐步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三、重视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社会是复杂的,在思品课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坚持正面导向的前提下,要针对社会时弊有意识地引入某些社会情景,使学生了解社会现象的复杂性,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掌握辨别是非的能力。

八年级思品“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易沾染的一切不良行为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等教学内容的设计,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学中,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同时列举某些典型的社会不良行为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和危害,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思考“假设事例中有不良行为的人就是我,那么我的人生,我的父母将会怎样”,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这时的积极思考,既是学生反省自我的契机,也是培养学生辨别是非能力的时机,这一问题思考后学生是不便于说出口的,教师只要组织得好,也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四、重视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初中生属于未成年人,是弱势群体。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利益的同时,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使学生懂得:“优质的个人生活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而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大家都遵纪守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未成年人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等问题,并组织学生对“未成年人的生活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等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经历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和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

五、重视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九年级思品“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教学内容,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中国人口多,资源有限,环境问题突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懂得:“保护自然是保护我们的未来,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资源是有限的,为了满足人类的长期性的各种需要,又能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必须杜绝浪费,树立节约意识”。

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分组调查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收集一线资料,并布置每个活动小组向当地政府或环保部门写出保护环境的建议等综合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有了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六、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的能力

网络生活既是信息时代的休闲生活,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要正确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掌握正确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信息的独立思考能力,使自己能够负责任地获取有益的健康的信息,为自己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教学中要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批判、学会创新和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结合背景材料针对重点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够将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时,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活动方案,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探究学习,学生也才能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因此组织学生写调查报告、写小论文、设计主题活动方案、开展辩论等活动,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