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育随笔

大班教育随笔倾听孩子的心

加加层怪

【简介】感谢网友“加加层怪”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大班教育随笔倾听孩子的心(共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倾听孩子的心声教育随笔

倾听孩子的心声教育随笔

那天我们还在进行幼儿想象画活动,张天妈妈来接了,只见天天拿着自己画好的作品向妈妈炫耀:“妈妈,快看!这是我设计的娃娃!”可天天妈妈并没有表示认可或者表扬,而是说:“你设计的什么东西呀?看刘佳倩、张宇含设计的多好!”天天的脸一下子就变的不高兴了。于是我请妈妈到教室坐下来对她说:“这是张天设计的超能飞天娃娃,别看娃娃的脸长的和我们差不多,但是他具有很多的超人本领哦!来,你给妈妈介绍一下吧!”说完,张天就高兴的指着娃娃头上的圆点说:“这是开关,下雨的时候一按伞就可以打开了,这是翅膀,过河就不需要桥了……”。我请天天在旁边看图书,借机和妈妈进行了简短的交流:画画是孩子情感和认识的一种体现,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创造力,按成人的意愿或者模仿固然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记忆力,但是作为大班的孩子他们更多需要的是自我的一些想法和理解,我们不能一贯的以我们的想法去约束,去要求,在生活和学习中不仅要给他们创造、想象的空间,还要静下来听听孩子自己的解释和心声。妈妈点点头笑着带天天离开了,看着天天一蹦一跳的样子,我也笑了。

有一位美术教育家对儿童画之美发出了由衷感叹——“孩子们都是艺术家。”这是对儿童画最高、最真实诚挚的认可。孩子的想法是最原始的,他们不受太多的限制,不受太多技法的约束,他们画自己所想,画自己所见。对他们而言,画画没有目的,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语言的延伸。一条线、一个圆、一些莫名的符号等等都是他们表达自我认识的一种方式,一种自我情感的发泄。那是他们自己的'语言——一种被称作涂鸦的语言。对小小孩们的涂鸦,我们往往可以接受和认可,即使他们根本看不懂那些作品,也会认可那是在画画,并欣慰与孩子们那些天真的表达。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人们的这种认可往往发生改变:开始用对待成人绘画的眼光去衡量孩子们的“作品”,往往只看画面是不是漂亮,形象是不是准确,而对于画中所表达出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往往会忽视。其实,画画只是一种形式,其目的是激发孩子们去想象、去表现、去获得创作能力的载体,而非锤炼他们纯熟的绘画技法,或者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成为一名画家。

孩子的心声,你听到了吗?

篇2:关注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教育随笔

关注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教育随笔

班级的每位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对每一个孩子都一视同仁,和孩子平等相处,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当孩子犯错误时,细心地了解原因,耐心地进行引导;当孩子有进步时给予激励表扬,给孩子自信。颖颖的胆子有点小,想和老师交流,但又夸不出这一步。同时我们也发现,在上课的时候,她一般不举手回答问题。我们便将平时的观察、上课的表现等在家长来园和家长会中家长交流。我们利用课余的时间找颖颖聊天,特别是看到她主动期待的眼神时,就主动问问她。上课时也将简单的.问题让她回答,每一次都是在很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起先,她看到我们总是很紧张,欲说有止。但时间久了,她有事情也会主动找我们,回答问题也比较主动了,对待别人的问题她也主动告诉老师。看着她的改变我们心里也非常的高兴。就因为我们的主动关注,细心了解,让她从不主动转换为主动,何乐而不为呢?更多地关注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孩子的好朋友,也让我们师生的感情更加融洽,更加亲近。

篇3:教师的教育随笔:倾听孩子的心声

倾听,是一种容纳、理解。

倾听,是一种认同、欣赏。

德国教育学家卡尔·威特说:“我认为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敬,表达关心,也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对任何事情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他的认识又没有受到轻视和奚落,他就变得毫不迟疑、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先是在家里,然后是学校,将来就可以在工作上,自信勇敢地正视和处理问题。”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某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时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降落伞先跳下去。”现场的观众早已笑得东倒西歪,林克莱特却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个自作聪明的家伙,于是他耐心地等待,听孩子把话讲完。没想到,孩子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林克莱特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小朋友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的!我还要回来!”

主持人林克莱特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够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仍保持着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一份亲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这让林克莱特听到这名小朋友最善良、最纯真、最清澈的心语。一颗纯真善良的童。心在言说中得到了释放,在倾听中得到了呵护。这是一次诗意的交流。

倾听与拒绝倾听,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得到的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其实,仔细想想,教育有时简单得只需要一次充满善意、理解与信任的静静的倾听。

有段时间我和孩子们的课堂不知道怎么了,我越来越享受不到课堂的乐趣和与孩子们真心交流得到的快乐了。以前那种与孩子们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心灵的默契好像离我越来越远。学生们的表现让我失望——课堂上无精打采,回答问题时零星举起几只小手……“你们怎么了?注意力不集中,动脑子啊!”我着急的大声提醒他们,训斥他们,他们木然的看着我,表现却不见改观,我心里非常着急。我想既然矛盾的双方是我和学生,与其自己在这里苦闷、烦燥,何不俯下身去,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呢?

于是我找了一个中午的时间,想和我班的孩子聊聊。孩子们很想和我说心里话,但他们一个一个地和我说,显然需要很长的时间。我想出一个办法,想和我说话的同学拿出一张纸。把想说的心里话写在纸上。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出纸,开始唰唰地写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孩子们都写好了,组长开始收纸条。嘿!还真多,每人一张。我开始细细地品味。

“老师,以后作业少布置一点;老师,上课时声音小一点,大了会伤嗓子;老师,您要多注意休息,别太累了;老师,你要多喝开水, 这样嗓子会好受一些……”

“老师,我不想你天天板着脸给我们上课,我喜欢看你的笑容,你灿烂的一笑,我们会高兴一整天的;老师,你辛苦了,我会好好学习的,不会让你失望的,相信我,看我今后的表现吧!老师,你别动不动就生气,生气会伤身体。”

看了孩子的这些真心话,我真高兴。孩子的真话唤起了我的自醒。原来觉得自己还不错,很“威严”,可孩子并不是从心里接受。不是一副板面孔,孩子就很佩服,孩子需要朋友式的老师,能和他们常沟通,说说心里话的大朋友。要经常换位思考,蹲下身去和孩子们交谈。

新课改明确规定:教师要善于蹲下身子欣赏学生,倾听学生,向学生学习,要和学生一起成长。“蹲下身子”是优秀老师成熟的标志。你只有蹲下身子,你才能真正看到孩子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真正感受到孩子的心是世界上最真、最善、最美。我们一定要善于蹲下身子欣赏孩子,倾听孩子,向孩子学习,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篇4:倾听孩子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倾听孩子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一天,阴雨连绵过后,天空突然放晴,我让孩子们画雨后的春天。孩子们正在认真作画,忽然活动室后面传来吵闹声。我走了过去,只见几个孩子正在取笑旭旭:“你见过天上有两个太阳吗?”“如果天上有两个太阳,夏天怎么办?”“老师不是讲过,古代有十个太阳被后羿射死九个,还剩一个吗?”旭旭想说什么却又觉得百口莫辩,只是低着头、撅着嘴。我向旭旭的作品望去,画面上真的画了两个太阳:一大一小,大的虽只露了半张脸,却能看见脸上的皱纹。显得苍老而又慈祥。而小太阳却画得天真、活泼。旭旭发现我在看他的画,不知是怕我批评还是怕我修改,他马上用双手捂住画面。要在以前,我真的会让他擦掉一个太阳。可今天我没有这么做。我对孩子们说:“旭旭平时的想象就很丰富,今天他画了两个太阳,一定有他的道理。\"然后,我蹲下身温和地对旭旭说:“这画里一定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吧?能给我们讲讲吗?”旭旭立即直起腰,大胆地讲述起来:“这个大太阳是妈妈,最近她生病了,所以我们一直没见她上班。小太阳是她的孩子。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替妈妈分担工作了。这不,今天是太阳宝宝第一天上班,妈妈不放心,她在一边偷偷地看着呢!”多么生动、感人的故事啊!充满了爱和责任。我激动得抱住旭旭说:“太阳宝宝真是个孝顺的孩子!你画得好,说得更好!”

这以后,我更加注重倾听孩子,努力读懂隐藏在孩子心灵深处的声音。由此,我了解到了许多的“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妮妮大把大把地抛撒彩色积塑玩具,是想“下场五颜六色的雪”;涛涛拿走养在自然角的`小蝌蚪,是打算“放回河里,让它长成会捉害虫的小青蛙”;晨晨把太阳涂成绿色,是希望“太阳光不再刺伤人们的眼睛”……

有人说,“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确实,倾听孩子,我有了与以往不一样的发现:孩子的“叽叽喳喳”是一种“真知灼见”;孩子的“胡乱涂画”是一种“妙笔生花”;孩子的“手舞足蹈”是一份“怡然自得”;孩子的“捣乱破坏”是一种“敢于探索”……蓦然回首——我也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着!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