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范文 > 试题试卷

新课程标准试题

单吊一索男白板

【简介】感谢网友“单吊一索男白板”参与投稿,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新课程标准试题(共11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表示所填内容。

1、(社会发展)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驱动力,(现实生活)的需求亟待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数学自身)的变化促使数学课程改革。

2、加强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材”)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

3、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况、)形成(理论和方法,)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5、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6、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8、《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9、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0从一、二学段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分析,“内容标准”具有(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1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13、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1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15、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6、(“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

17、(科学计算、理论、实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

18、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第三是(文化素养。)

19、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0、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21、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2、数学教学应该

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23、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等。

24、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25、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26、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7、小学数学学科中最庞大的领域是(数与代数)。

28、课程结构体现的三大特点是:(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29、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30、数学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简答题

1、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2、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

答:(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学习。(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3)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6)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3、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

答:1、整合教学与课程。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3、改革课堂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本次教学改革从观念到实践特别强调以下方面:

(1)结果与过程的统一(2)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5、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以第二学段为主)

答: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具体从以下五方面要求评价: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五)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5、义务教育新数学课程标准下谈谈你对数学的认识?

答:《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标准》对数学没有采取简单定义的方法。因为数学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人类实践活动创造的产物,是由诸多元素构成的多元结构;社会与文化不仅推动着数学的发展,同时数学对推动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也起关键作用;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中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从课堂教学的眼光看待数学有:大众数学、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

6、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哪些相应的变化?

答: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①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尊重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③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④尊重有过错的学生;⑤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⑥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和引导。教的职责在于帮助:①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②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③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⑤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氛围;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⑦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个性倾向。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它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7、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

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8、为什么说新的数学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

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也即“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课程目标。它特别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将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最关键的环节。在教育改革的征途中,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力冲击着现有的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

篇2: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21、所谓问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

22、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一般如下:

(1)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

(2)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

(3)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

(4)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

(5)撰写教学案例。

23、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可考虑采用引导发现法;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自学辅导法。

24、问题生成的途径有四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即问题;其二,教师提供问题;其三,学生提出问题;其四,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

25、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

26、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27、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秧田式、小组合作式、半圆式、双翼式、席地式等。

28、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29、教学方法是指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30、演示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实验,利用模型、图片、录音、幻灯、多媒体等指导学生经过观察得到感性认识的方法。

篇3: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通过初中新课程生物教材的学习,我对生物新课程的理解有了更新的认识,受益匪浅。

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培训体会和心得:

一、教学理念进行了改变。新课标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加入到课堂的互动学习中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就能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使自己的生物课程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二、课程目标进行了变化。新教材内容摒弃了一些知识拓展的内容,只保留了一些学习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所必需的事实,为教学留下了许多探索的空间,这样师生能更多地思考和交流,训练师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能够让学生牢固掌握生物基础知识,更主要的是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述、逻辑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进行了变化

1.新的初中生物学课程抛弃学科体系,综合考虑初中学生的发展、社会发展和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对原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增补和整合。

2.建立了科学方法教育的体系,创设了科学方法教育的途径,为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奠定了基础。

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是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随着社会的进步,生物教学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师也要既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又要更新教育理念,还要转变教学方式才能适应新的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篇4: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回顾小学语文教学这几年走过的路,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孩子、学校和教师带来的活力和变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时,新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也是让我们老师们要深思的。可喜的是,我们参与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已经能够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课堂教学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真的精彩。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让我体会最深的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和探究发展。以下我就围绕这几点谈谈自己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体会:

一、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行为。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教师的态度是否和蔼、亲切、有鼓动性,对学生是否民主、尊重、有亲和力,对教学过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才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所以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学生心贴着心,听听他们心中的疑惑,了解他们的喜怒好恶,帮助解决他们想努力解决的问题。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给孩子真正的欣赏,就要给学生以心理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因为“即使在最丑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鲜的东西,无穷的希望。”在教学中,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觉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考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尤其是尊重学生个性,鼓励他们发表感受,谈自己的见解。

二、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体精神得到发挥、主体人格不断完善、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兴趣盎然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真正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思结合,乐于参与。阅读课中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鲜明的图画,具体逼真的实物,引人深思的提问,根据课题组织活跃有序的质疑探源,根据文章情节组织角色鲜明的课本剧,针对疑难组织人人参与的辩论等,都能比较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提起学生兴趣。习作(写话)教学中教师情真意切的下水文,组织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会使学生觉得习作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表现生活的手段,是交流的需要。

总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如果能时时想着学生原有的思维状态是什么,何种方法是激活思维的最佳切入点,何种手段能使学生人人积极思考,个个乐于参与,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他们创设探究的氛围,组织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活动中领悟,在创新中发展。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体验的教学,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能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探究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精髓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合作中,逐步提高独立探究的意识,增强与人合作的需求感。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交往和合作。这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主攻方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认为,应抓住“小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探究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这就极其需要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语文中进行探究学习,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语文中探究学习,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取知识、方法、情感体验的过程。探究的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过程,领悟学习方法的过程。“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然后获取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由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探究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穿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语文教学才会真正的姓“语”。

篇5:《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新课程标准>强调: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提高自身素质。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教师将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因此,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2、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3、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4、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5、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在实践工作中,应不断总结反思,经常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教学心得等;并和同事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积极探讨,总结经验,积极推广,魏书生的教学法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机遇、是挑战。我们要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空间。

篇6: 《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前几天学校组组织教研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首先说一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是体育与健康课程里最基本的理念也是体育教师必须要掌握的东西,具体如下: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现代科学发展的社会中,努力建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重点强调体育学科特点,把与学生的健康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通过学科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形成健康和安全的良好生活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课程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4、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根据不同地区的教学水平,根据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学科知识,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以上4点内容,我们更应该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为今后的体育与健康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7: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让学生享受体育的快乐课程改革如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带来了令人鼓舞的变化: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课堂和学生生活出现了新的变化;参与、支持课程改革的氛围逐步形成…让人欣喜不已,学习《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正从育体向育体与育人有机结合的方向转变,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一直在积极摸索、思考,自己应定位在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怎样让学生学得更加快乐,一直是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聚焦话题,通过对《体育新课标》的认真学习和积极实施,颇有些感悟与收获。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新课程标准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对于同一教学目标、教材内容,采用新颖独特的教法,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使一些单调枯燥的教材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快、和谐的情感与气氛,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确保人人皆有所获,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快乐体育简而言之就是愚教于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着重围绕《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走进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的选择。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关注的是教学计划、内容是否完成,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出现了喜欢体育但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体育新课标的实施,使广大体育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突出以学生为本,所有的教学内容须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重新选择,建构教材来教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才是增进健康的第一步,心得体会《学习《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体育教师不再是消极地扮演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一个新课程的设计者;体育教师不应是一个只懂得教人如何运动的教练员,更应该是一个具备现代观念和教育素养,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那种师道尊严,新颖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我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自信地想,大胆地说,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经常进行师生互动,通过让学生做小老师,喊口令,做示范,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凸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能接受具有有效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勇于突破以往教法的框框。如我在做准备活动时,轮流选择一学生带队,并组织全班做好带队同学自编的徒手操,让全班同学一起喊口令,既整齐,又使学生易于集中注意力,为学好下一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可采用兴趣导练法竞赛法自主练习法启发法等,使学生爱上学习项目;在教学形式上应采用简化的宽松的、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广播操时,我在教完两遍后,给5分钟的自由时间,让同学讨论,互相学习,并学会本节,然后再进行统一练习,这种形式让同学记忆较深刻,学会快且不易忘记,在进行游戏竞赛时,充许学生进行大声加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体育教师成为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创造者,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新的角色和学生相处,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选择权让给学生,授于鱼不如授于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设想,促进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课堂都能够追求一份诗意,让我们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体育的快乐!

篇8: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作为教师,应该认真地学习新课程,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新的课程标准下,我们的教学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这是我们教师的困惑。认真学习了新的课程标准,聆听了专家的报告,倾听了名师的现场教学,我体会很深。以下是我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新课程,体验教学目标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大纲以学科体系为中心,从知识、能力、情感三的方面来表述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新的课程标准则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教学目标,它与以往的大纲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是有区别的。

其次,学习新课程,品尝学习方式的变革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觉得教师讲,学生听是最适合的教学方式,而新课程标准在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指导下,不再是师问生答的传统方式了。它主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课堂上要求教师尽可能的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而且,这样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再次,学习新课程,品味“以人为本”思想。

新课程的教学关注的是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面对这样的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是不是应多思考一下作为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上健康快乐的生活?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便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的价值等的认识就可能有了进一步发展。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已经成为新课程标准的主要思想。

最后,学习新课程,挖掘新教材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比如,一堂美术课,老师可以设计出十几种教学形式和内容。这都是以往教学中所没有的,这对教师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其实,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教学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还要学会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新课程的学习让我们教师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思想要变,我们的教学方式要变,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是终生的学习者,我们要身体力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篇9: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认识到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问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佳,恐怕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趣味教学考虑的出发点。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耐心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一位教师良好行为的体现。教师的工作是解决学生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其中除了教学上的,还有心灵上的。育人的工作是辛苦的,对待形形色色的问题,不计其数的学生,都要用一颗热情的心耐心地去做。

篇10: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明确了教师不在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调适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因此,新课程对教师在决策、开发、研究能力上提出了许多要求。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我会认真学习有关资料,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领会编者意图,力求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经历真正的“引导”,获得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四大数学内容。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圆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下面就自己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再结合本人几年的实践来谈一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一、教学素材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1、从现实中取得学习资源

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如《吨的认识》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况中感受并认识吨,建立吨这一概念。

2、从具体事实中理解、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小学生都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他们渴望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教师要善于保护并善于激发学生的这种欲望。这些发现和欲望都是基于对现实的理解和发现。浙教版的很多单元结束时都安排了实践活动课。这些实践活动课都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活动注重实效

1、教学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的

有效的教学活动必须目的明确,盲目的活动往往是低效的、无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否落实到位,最关键的是看是否制定了明确的目的。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考虑的应是教学目的,而不是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因为方式和手段都是围绕目的来实施的。

2、教学活动必须是学生的自主活动。

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动手和动脑有机的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的多种感观。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体会活动中的数学成分。如《连加、连减》一课。学生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己说情景、自己说想法、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问题。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而是主动的、创造性的学。(心得体会 )这样的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力,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3、教学活动必须倡导有效地合作学习

现阶段,合作学习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课改课堂上。合作与交流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初步学会基本的合作方法。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何时合作,我觉得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必须合作:

1,所学的知识是难点,学生感到有难度,有困惑。

2,所学的知识是重点,学生需强化该知识点。

3,所学的任务较重,较难,需要大家分工。如果只把合作学习当做形式而放任自流,那时无效的合作。

三、教师角色的变化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2、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再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得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常常了解学生得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查,随时修正。3、教师在课堂的位置,将不在是知识传授着的固定位置——讲台,而在教室里流动起来,将参与道学生活动之中,与学生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

新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我们应该把学和做结合起来,由理论到实践,多看、多读、多写、多做。

篇11: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7月6日——7月10日,我参加了湖南省怀化市语文骨干教师的培训学习,这次学习让我感受颇深。

有的人可能会说:新课程改革不是从20xx年就开始了吗,现在都过去十多年了,还有必要学习嘛!其实,我认为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新课标正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领会,不断完善,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这次学习中,有一个叫向翠仙的老师在给我们上课的时候就谈到了她的一次亲身体会,她说:在新课程改革初期,有的老师在领会新课标的时候存在着很多的误区,认为在课堂上只要运用了多媒体,那节课就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就是一堂好课。她就曾经应邀担任一次公开比武课的评委,在那次比武课中,有一位老师上课很出色,各个方面都表现的很不错,但是她并没有得奖,为什么呢?因为她没有采用多媒体上课。那是不是不用多媒体就不符合新课改了,非也,不需要用还要强用,这不是画蛇添足嘛!但是现在很多老师仍然有这种思想。

这次主要学习了在新课标下怎样进行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认真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贯彻新课标理念,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让我所上的每一堂课都更加丰富多彩。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