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范文 > 诗词鉴赏

关于读书的古诗赏析:冬夜读书

sunkaixunuo

【简介】感谢网友“sunkaixunuo”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读书的古诗赏析:冬夜读书(共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关于读书的古诗赏析:冬夜读书

冬夜读书

陆游

挑灯夜读书,油涸意未已;

亦知夜既分,未忍舍之起。

人生各有好,吾癖正如此。

所求衣食足,安稳住乡里。

茆屋三四间,充栋贮经史,

四傍设几案,坐倦时徙倚。

无声九韶奏,有味八珍美,

寝饭签帙间,自适以须死。

岂惟毕吾身,尚可传儿子。

此心何时遂?感叹岁月驶。

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注释

①示:训示、指示。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②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遗:保留,存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③少壮:青少年时代。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始:才。

④纸:书本。终:到底,毕竟。觉:觉得。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⑤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行:实践。躬行:亲身实践。

赏析

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创作背景

宋宁宗五年,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子聿。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篇2:古诗绝句《冬夜读书示子聿》译文及赏析

古诗绝句《冬夜读书示子聿》译文及赏析

【原文】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

示:训示、指示。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遗:保留,存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始:才。

纸:书本。终:到底,毕竟。觉:觉得。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行:实践。躬行:亲身实践。

【译文】

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赏析】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拓展】

人物生平之家世背景

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典籍。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曾任京西路转运副使。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述职,偕夫人唐氏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

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遂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人物轶事之沈园诗谜

据传陆游与唐琬,陆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因唐琬不孕,为陆母所不喜,陆游*与唐琬分离。陆游依母亲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迫于父命改嫁同郡赵士程。

十余年后,陆游春游,于沈园偶遇唐琬夫妇,伤感之余,在园壁题了的《钗头凤》词:“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琬看到后悲伤不已,也依律赋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雨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此次邂逅不久唐琬便忧郁而死。陆游为此哀痛至甚,后又多次赋诗忆咏沈园,沈园亦由此而久负盛名。

篇3:冬夜读书示子聿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前言】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冬夜读书示子聿》就是这样一首哲理诗,其内容饱含了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

【注释】

1、示:训示、指示。

2、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3、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4、遗:保留,存留。

5、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6、少壮:青少年时代。

7、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8、始:才。

9、纸:书本。

10、终:到底,毕竟。

11、觉:觉得

12、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13、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14、行:实践。

15、躬行:亲身实践。

【翻译】

古人做学问总是不遗余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且不断努力,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自己亲身的实践。

【赏析】

这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ù),诗人的小儿子,是要告诉儿子学习的道理。

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遗”,即保留。“无遗力”,毫无保留,全力以赴。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绝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蕴。“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眼见为实。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不要死读书,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当然自己不可以满足在这不完整的书本内容的东西了。 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陆游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使人倍感亲切清新,如沐春风。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第二句阐述了做学问应当持之以恒的道理,同时也强调“少壮工夫”的重要性。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否则只能是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言切切,情深深。

诗的后两句,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是做学问的诀窍。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不凡的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这首诗以思想和哲理取胜,使我们在理性的思辨中受到教益。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条途径。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人们掌握知识、积累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形成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这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一个途径。并且,间接经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运用、检验和发展,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去参加社会实践,不去接触广阔的社会生活,那么你的认识始终“觉浅”,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这种独到的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大有裨益,即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仍然具有较强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篇4:冬夜读书,冬夜读书陆游,冬夜读书的意思,冬夜读书赏析

冬夜读书,冬夜读书陆游,冬夜读书的意思,冬夜读书赏析 -诗词大全

冬夜读书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挑灯夜读书,油涸意未已;亦知夜既分,未忍舍之起。

人生各有好,吾癖正如此。

所求衣食足,安稳住乡里。

茆屋三四间,充栋贮经史,四傍设几案,坐倦时徙倚。

无声九韶奏,有味八珍美,寝饭签帙间,自适以须死。

岂惟毕吾身,尚可传儿子。

此心何时遂?感叹岁月驶。

篇5:冬夜读书,冬夜读书陆游,冬夜读书的意思,冬夜读书赏析

冬夜读书,冬夜读书陆游,冬夜读书的意思,冬夜读书赏析 -诗词大全

冬夜读书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茂陵病後非平昔,瘦骨nz短发疏。

红烛悔从长夜饮,青灯喜对小年书。

圣贤亲见生非晚,忿欲俱空死有余。

破屋颓垣君勿笑,更阑弦诵满吾庐。

篇6:冬夜读书,冬夜读书陆游,冬夜读书的意思,冬夜读书赏析

冬夜读书,冬夜读书陆游,冬夜读书的意思,冬夜读书赏析 -诗词大全

冬夜读书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退食淡无事,一窗宽有余。

重寻总角梦,却对短檠书。

功业虽蹉跌,光阴且破除。

更须求半偈,回向此心初。

篇7:冬夜读书,冬夜读书陆游,冬夜读书的意思,冬夜读书赏析

冬夜读书,冬夜读书陆游,冬夜读书的意思,冬夜读书赏析 -诗词大全

冬夜读书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莫笑灯檠二尺余,老来旧学要耘I寒生点滴三更雨,喜动纵横万卷书。

本著儒冠那免此,可因吏牍顿抛渠?善和旧赐今犹在,剩采芸香辟蠹鱼。

篇8:冬夜读书,冬夜读书陆游,冬夜读书的意思,冬夜读书赏析

冬夜读书,冬夜读书陆游,冬夜读书的意思,冬夜读书赏析 -诗词大全

冬夜读书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霜雪纷纷满鬓毛,凋年怀抱独萧骚。

房栊夜悄孤灯暗,原野风悲万木号。

病卧极知趋死近,老勤犹欲与书鏖。

小儿可付巾箱业,未用逢人叹不遭。

篇9:冬夜读书,冬夜读书陆游,冬夜读书的意思,冬夜读书赏析

冬夜读书,冬夜读书陆游,冬夜读书的意思,冬夜读书赏析 -诗词大全

冬夜读书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平生喜藏书,拱璧未为宝!归来稽山下,烂漫恣探讨。

六经万世眼,守此可以老。

多闻竟何用,绮语期一扫。

幽居出户稀,衰病拥炉早。

青灯照黄卷,作意勿草草。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