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范文 > 试题试卷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复习试题

YAO99

【简介】感谢网友“YAO99”参与投稿,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复习试题(共10篇),供大家参考。

篇1: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复习试题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复习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1分,1-9题各2分,第10题3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鱼凫(fù) 贾(jiǎ)人 铮(zhēng)铮 恬(tián)然

B.飞湍(tuān) 迁谪(zhé) 饿莩(piǎo) 嘲哳(zhā)

C.逡(quān)巡 钿(tiàn)头 迸(bèng)裂 扪(mén)参

D.数罟(gū) 暮霭(ǎi) 教坊(fáng) 崤(yáo)函

2、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痒序之教 侧身西望长资嗟

B.转轴拔弦 坐中泣下谁最多

C.良将劲驽 故不积跬步

D.虽有稿暴 度长契大 比权量力

3、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 ( )

①铁骑突出刀枪鸣 ②暮去朝来颜色故 ③恬然自安

④曲终收拨当心画 ⑤整顿衣裳起敛容 ⑥曲罢悯然

⑦相逢何必曾相识 ⑧老大嫁作商人妇 ⑨今漂沦憔悴

A.①③④⑦ B.②⑤⑥⑧ C.③⑥⑦⑨ D.④⑤⑦⑧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去来(助词,无意)江口守空船 B莫辞(拒绝)更坐弹一曲

C却(退回)坐促弦弦转急 D声非加疾(快)也

5、将下面的诗句按春、夏、秋、冬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③④①②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

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或师焉,或不焉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振之以威怒 D. 句读之不知

7、下列名句及其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B.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李白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8、对下面诗句的意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B“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瑟”虽只是乐器,在我国诗歌中已浓缩为“哀婉”的特殊意象,就象“杨柳”已浓缩为“离别/送别”意象一样。

D<<登高>>写出了去国怀乡、骨肉分离、病魔缠身、漂泊憔悴、落魄潦倒、冷酷辛酸,全诗句句充满着凄楚悲凉和伤感孤独。

9、下面对诗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既表达了对琵琶女的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州的郁闷心情。“天涯沦落”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感情体验,隐含了社会变化、政治衰落给人造成的痛苦。

B、“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两句叙述江边送客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获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渲染了送别时的凄凉愁惨的气氛。

C“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中“千呼万唤”呼应上文的“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可见琵琶女出场是不得已。“半遮面”的肖像描写表现了她由于身世低微,怕人瞧不起,不好意思,不愿见人的心理。 :

D“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沉吟”的神态与询问有关,反映了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起…‘敛容”,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克服内心障碍,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

10、阅读下面从《高老头》中节录的'片断,回答问题。(3分)

“一个也不来”A(大学生)嚷道,“让我写信给她们。”“一个也不来,”老人坐起来接着说,“BC她们有事,BC她们在睡觉,BC不会来的。我早知道了。直要临死才知道女儿是什么东西!朋友,你别结婚,别生孩子!你给他们生命,他们给你死。你带他们到世界上来,他们把你从世界上赶出去。她们不会来的!我已经知道了十年。有时我心里这么想,只是不敢相信。”

高老头死了,BC两个女儿谁也没有来,他的钱都给女儿花光了,到死连入殓的衣服都没有,是A(大学生)卖了自己的表才给他入殓的。”

选文中的A指 ;B指 ;C指 。

二、课内阅读题(21分,11-15题 各3分,16题6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5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奋六世之余烈 烈:功业

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击退

B.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言:言论,这里指著作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践:削平因:凭借

C.隳名城,杀豪杰 隳:毁坏 销锋镝 镝:箭头

D.振长策而御宇内 策:马鞭子。

12、对下列加点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②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③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④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A.两个“以为”意思相同,两个“兵”意思相同。

B.两个“以为”意思相同,两个“兵”意思不同。

C.两个“以为”意思不同,两个“兵”意思相同。

D.两个“以为”意思不同,两个“兵”意思不同。

13、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奋六世之余烈 六世:指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

B.履至尊而制六合 六合:东西南北天地,天地四方。

C.南取百越之地 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

而统称百越。

D.以愚黔首 黔首:古代称老百姓。

14、下列加点的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 ( )

A.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B.以愚黔首。

C.以弱天下之民。

D.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15、解释下列加线词语(3分)

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

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16、翻译下列语句(6分)

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分)

⑵七十者衣帛食肉,移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分)

三、阅读下面古文,完成17——20题:(共15分)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注)武节,泛指武艺兵法。

17、指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含义(4分)

自伤年老失时( ) 是以泣也( )

18、“昔周人有仕数不遇”中的“遇”词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遇事不慌 B 随遇而安 C 知遇之恩 D 不期而遇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人或问之:“何为泣乎?”

译文:

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译文:

20、导致“周人”可悲结局的自身原因是什么?(2分)

答:

四、默写(15分,每空1分,错一个字不给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 。

剑阁峥嵘而崔嵬, 。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塞上风云接地阴。

4、《师说》中定义教师职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师说》)

5、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身死人手,为天下 笑者,何也? 。

6、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7、,此时无声胜有声。

8、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

9、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则何如?

10、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五、语言综合运用(8分)

1、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的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分别调整上下联词

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请将修改后的对联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

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

改后的对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中学生中流行的咏物诗,请仿照其写法,任选一种事物(如“月亮”“玫瑰”……),写出两句话。上下句字数要大致相等。(4分)

示例: 竹

(1)褒扬:每攀登一步,都要做一次小结。

(2)批评:过分地虚心,终不能成为栋梁。

题目: ____________

(1)褒扬:__________________

(2)批评: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7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诗词名句脍炙人口,百读不厌。读名句,可以知古鉴今,可以畅想未来,可以体味情趣哲理,可以涵养道德品行;名句,或许能开启你的心扉,或许能激活你的灵感……

请你以“读诗词名句随想”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注意:①引发“随想”的名句,可以是古诗词中的,也可以采自中外现当代诗作;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

篇2: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6分,每小题2分)

中国上古神话有着一些截然不同的父本,据此呈现出驳杂、破碎、重叠、自相矛盾、风格多样的面貌,本土和异族的意识形态,并置于太平洋西岸的广阔空间,却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的梳理。《山海经》似乎是唯一的例外。它采用中国折扇式的空间叙事,将碎片重新拼绘,然后不断折叠与打开,形成一些奇怪的语词褶皱——“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山海经西山经》),诸如此类。这些副词“又”是褶皱的标记,它掩藏起“西四十五里”或“西六十里”的内部缝隙,将空间改造成一组彼此叠加的褶皱,犹如一把被仔细收起的折扇。

褶皱化的拼图,就是东亚失去神话的痛苦征兆。碎片制造了一种“谜语效应”,那些语焉不详的零碎字词,在跟历史叙事混杂之后,语义及其指向变得更加模糊。在战国和两汉的原野上,到处飞扬着从神话树上飘落的枯叶,仿佛是一堆来历不明的生物遗骸。

早期中国神话的破碎本性,盖源于春秋和战国,而非后世儒生所指认的秦朝。这方面的证据来自《孟子》,其中记录了战国时代卫国太宰北宫锜跟孟子的对话。北宫锜求教周朝爵禄如何排列的问题,而孟子则答道:我也不知详情,因为各国诸侯讨厌这些旧典会妨碍自己的作为,把它们全都毁了。正是这番出人意料的对白,揭出了翦灭上古文化的罪魁祸首,那就是春秋和战国时期的诸侯们。孟说虽有为儒家贴金之嫌,但它却足以为第一代神话的亡佚,做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尽管如此,鉴于上古宗教体系的瓦解和缺席,第二代神话只能长期保持碎片化的容貌,难以形成神话的内在叙事结构。但在今天看来,内在混乱的第二代神话,仍然不失为一种文化瑰宝。它的作者大多为各地移民,引用了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印伊的诸多原型,支离破碎而生气盎然,充溢着明快的童年气息。更重要的是,基于非洲原型的基因力量,第二代神话和第一代神话一样,基本沿用了相同的神名音素标记。正是这种识别标记,维系了两代神话的有限连续性。与此同时,在一个民族觉醒的年代,新神话所提供的素材,足以支撑中国人的价值信念,以重构民族血缘叙事的基本母题。

这是一场双向的精神运动:一方面是春 秋战国诸侯消灭古籍、秦始皇焚书坑儒和项羽的火烧咸阳,这些凶险的事变,导致上古神话的逐级瓦解,形成被洗劫一空的作案现场;而另一方面,战国和两汉文人,孜孜不倦地寻找残留的碎片,在捍卫神名音素标记(参见本书第一章)的前提下,以西亚神系和印伊神系为原型,挪用、捡拾、拼贴、填充、重释和新撰,辛勤勾勒第二代神话的模糊轮廓,形成东亚神系的南北两个支系。这种严重分裂的状态,正是我们所要面对的文化景观。但鉴于汉儒过于热衷血缘世系叙事,并掀起大规模的篡经运动,导致神话的再度受伤,双向运动虽然有过两个相反的向度,而最终的结局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加速中国神话的湮灭进程。最终,我们只能无力地面对掩埋众神的墓葬。

(摘编自朱大可《破碎的中国上古神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中国上古神话有着一些截然不同的父本,呈现出本土和异族的意识形态并置的情形,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的梳理。

B.据《孟子》的有关记载,早期中国神话的破碎本性,并不是来自后世儒生所指认的秦朝,而源于春秋和战国时期。

C.内在混乱的第二代神话,虽然长期保持碎片化的容貌,难以形成神话的内在叙事结构,但一直是一种文化瑰宝。

D.汉儒过于热衷血缘世系叙事,并掀起大规模的篡经运动,导致神话的再度受伤,加速中国神话的湮灭进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山海经》采用中国折扇式的空间叙事,将碎片重新拼绘,然后不断折叠与打开,形成一些奇怪的语词褶皱.

B.战国时代卫国太宰北 宫锜跟孟子的对话, 出人意料地揭出了春秋和战国时期的诸侯们,才是翦灭上古文化的罪魁祸首。

C.鉴于上古宗教体系的瓦解和缺席,新神话所提供的素材,足以支撑民族觉醒年代中国人的价值信念,以重构民族血缘叙事的基本母题。

D.东亚神系的南北两个支系是战国和两汉文人通过挪用、捡拾、拼贴、填充、重释和新撰而形成的,因此,这两种文化景观处于严重分裂的状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褶皱化的拼图,碎片化的“谜语效应”使整个东亚神话失去应有的魅力,使战国和两汉时期的神话与历史叙事混杂,变得语焉不详,更加模糊。

B.一系列凶险的事变的发生,导致上古神话的逐级瓦解,孟说虽有为儒家贴金之嫌,但它为第一代神话的亡佚所做的解释还是合乎逻辑的。

C.第二代神话的作者大多为各地移民,引用了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印伊的诸多原型,且以神名音素标记,维系了两代神话的有限连续性。

D.这场双向的精神运动,虽然有过两个相反的向度,但最终却使中国神话系更加破碎,让人们只能无力地面对掩埋众神的墓葬。

二、古诗文阅读(26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 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易》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和《诗》《书》《礼》《春秋》合称为“五经”。

B.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中会试的称为进士。

C.天圣为北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在我国历史上,一个帝王在位期间不一定只用一个年号,一个年号也不一定只有一个帝王使用。

D.有司是指相关官员或有关部门。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5.下列四个选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B.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C.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D.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3分)

(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3分)

(3)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8.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9.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齐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莼鲈之思这个成语现在已经成为了思念家乡的代名词,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与之相关的两句是“ ,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刘义隆虽有 的雄心壮志,而最后却落得一个 的结局。

(3)被贬于黄州的苏轼在游赤壁时,目击滚滚长江发出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他在“故国神游”中,以酒祭奠江月,唱出了“ _, _”的心底悲歌。

(4)在《廉颇蔺相如列传》里,“ , , _”不仅是对蔺相如隐忍、退让的行动描写,更为后人留下了“回车巷”的'典故,而“_ , ” 这两句语言描写更体现了相如以国家为重、不记个人恩怨的宽容大度。

(5)《声声慢》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诗句是“ , ”。

三、现代文阅读。(16分)

1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第(1)一(4)题。

凡忠必愚:冯道

刀尔登

亡国降臣固位难,痴顽老子几朝官;

朝梁暮晋浑闲事,更舍残骸与契丹。

这是一首骂冯道的诗。作者是元朝的“思想家”刘因。

冯道的挨骂,在于他历仕四朝十一主,拿丧君亡国不当一回事儿。但说起来,“梁唐晋汉周,播乱五十秋”,一转瞬之五十几年,中原五次易主,如走马灯;便是同一朝里,亦君臣互噬,父子相残,一镇之内,杀帅夺旄,习为常事;各路兵将尽是虎狼之性,称孤道寡者不过沐猴而冠,借《沙家浜》里一句词,叫做“忠在哪里,义在何方”。此时能知些廉耻的,便自谓胜人一筹,哪里还顾得上什么主辱臣死?从后梁的张文蔚、杜晓,到入宋的范质、吕端,一批名声尚好的大臣,都是前朝旧人,岂独冯道为然?

冯道另 一挨骂处,是奉使契丹,有汉奸之嫌。不过唐代的华夷之防不像后世那么严,安史乱后,更是严也无从严起。陈寅恪曾论河朔藩 镇为“胡化集团”;中原五代,更有三代是沙陀人建起来的。石敬瑭父事契丹,固然无耻,但心甘情愿给他人做奴才的,从古代到今天,难道又少了?石敬瑭不过是“皇帝”,当天下之重,格外地没面子而已。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遗患二百年,罪过不小,但他自己就是沙陀人,“汉奸”两字,用在他身上,原本不伦不类。冯道虽是汉人,立身沙陀人之朝,又当极废州裂之季,责他以“民族大义”,是以后世人之所见,责前人之所不见。他在契丹的言语,“哄洋鬼子”而已,“弱国无外交”而已;脸皮厚是真的,但脸皮不能如此之厚,他也不用去了。

冯道不以谄媚事人,而能取容于四朝,可见这个人是很滑头的。逢大事则依违两可,不得罪武人,不预废立,这大概就是他的自全之道。冯道善持大体,若说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倒也看不出来。有个人嘲笑他,如果走得快了,怀里一定会掉出兔园策来,他也不以为愧。他的好处是心胸开阔能容人,得罪他的人,他并不报复。诗人杜荀鹤的才能倒高,但刚在朱温那里得宠,便在家中气冲冲地掰着手指头,算计都有谁得罪过自己,准备尽杀之。这等倾险之徒,不如冯道这样的庸人远甚。

五代兵连祸结,黎民深被荼毒,当此之时,忠为下,仁为上。冯道慈悲为怀,活人无数,然而他的口碑居然还不如史弘肇之流的“好汉”,这只能说是老百姓做刍狗做惯了。史弘肇这种人,不逢其会,杀猪屠狗而已。但人如草芥之时,必有视人如草芥者出,选对主子,多杀人,便可为英雄。史上名气最大的,不是大凶大恶之人,就是大仁大善之人,说明社会出了毛病,不是纵人为恶,就是逼人去做常人所难之事。如冯道者,一平常人耳,以其平常混世界,也以其平常挨人骂。

《宋史》批评五代臣子视事君犹如拿钱干活儿,改朝易姓,就像换个东家,一拍两散,——便该如此!司马光骂冯道为奸臣之尤,理由是冯道“求生害仁”。——在司马光的头脑中,“忠”与“仁”已经分不清了。汉代起,忠的地位上升,成为伦常之首。以忠君为大节,把它像草标一样插在头顶上,倒忘了孔子的仁,孟子的义。只知吠非其主,不问善恶是非。这倒省心,最不堪时,至多落顶“愚忠”的帽子——愚忠愚忠,好像还有什么不愚的忠。其实哪里有呢?凡忠必愚。

评说人物,古人也说“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问题是,什么是大,什么是小?以忠为大,则义为小;以节为上,则仁为下。在司马光、欧阳修看来,冯道所做的善事,只是“小善”——如他的廉俭,如他念诵聂夷中的《伤田家诗》来感悟李嗣源,如他劝耶律德光不事杀掠,如他救下违反买卖牛皮禁令的二十人;如武将把抢来的妇女送给他,他置之别室,访得其家送回去;及随辽北上到恒山,见到被辽兵俘掠的士女,掏钱赎出,设法送归乡里。——在忠字当头的史学家眼里,大节既亏,这些小善也就无足道了。

五代的惨剧,本可换回些出息的。但宋儒纷纷而出,把观念的旧山河收拾起来,重入轮回。此后纷纷攘攘,不出矩。至明亡,才有人认真地琢磨些事情。但——仍以冯道为例——无论是王夫之,还是顾炎武、黄宗羲,都以冯道为小人,批评誉冯道为“吏隐”的李贽为邪妄。在三人者,身为胜国遗老,自然要痛骂不忠之人,好像大家都来做忠臣节士,便有万年不倒的王朝了。见王朝而不见国,见国而不见民,见民而不见人,此其所以翻遍坟典,拍破脑袋,也想不出出路者也。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冯道在历史上为人唾骂,原因之一在于他历仕四朝十一主 ,不顾君臣之义。但在作者看来,历史上其实还有一批名声尚好的前朝旧人,因此冯道的行为无可厚非。

B.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冯道作为汉人立身沙陀人之朝,都曾被后人视为汉好,但因当时本来就是乱世,责之以民族大义,是以后世人之所见,责前人之所不见。

C.冯道虽无特殊才能,却心胸开阔;诗人杜苟鹤虽才能出众,却心胸狭隘。在作者看来,杜荀鹤远不及庸人冯道。

D.《宋史》批评五代臣子事君不忠,司马光骂冯道是奸臣之尤,从此“忠”己 成功取代“仁”和“义”,成为儒家的主流价值观。

E.文章以“凡忠必愚”为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凡是无限忠诚于封建君主的臣子都是愚人;其二是凡以“忠”作为唯一价值尺度来评判古人者也都是愚人。

(2)作者刀尔登曾指出“事不宜以是非论者,十居七八;人不可以善恶论者,十居八九。”请结合冯道的有关事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3)作为一篇人物评传,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4分)

(4)作者认为“凡忠必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4分)

第II卷(表达题共52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2.下面六句话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三个是(2分)

l.包钢一中曹继森被北大预录取的消息不翼而飞,曹继森很快成了鹿城家喻户晓的明星,人们在赞叹之余,也开始重新审视体育这条升入大学的“捷径”

2.京张高速铁路沿线地质地形复杂,建设难度较大,有关部门必须求田问舍,才能做好沿途占用土地和搬迁住宅的工作。

3.这儿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秋季拍卖会上刚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4.和千千万万对未来充满信心的 大学生一样,从美丽而纯洁的象牙塔迈进光怪陆离的社会,小陆的心底充斥着惶恐不安的动荡感。

5.1946年5月,王云五担任国 民 党行政院的财政部长,对即将到来的币制改革,他踌躇满志可是不到三个月,金圆券贬值,物价飞涨,民怨沸腾。

6.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银河就不再遥远,宇宙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

B.邵逸夫的传奇人生令人感慨,他随兄十几岁时闯南洋,饱尝20世纪上半叶的动荡之苦,从命运的夹缝里打拼出成功。

C.近年来,政府在户籍管理、土地流转、农民工报酬等方面开始了有利于改善农民工境遇的改革,但从社会基本面观察,国家现行体制还没有为农民工平等的产业工人地位作好全面准备。

D.只有当促 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末端的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组是((2分)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______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_____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_____你还不引人注 目。而______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A.虽然 甚至 因为 如果

B.虽然 或者 除非 只有

C.即使 或者 除非 只有

D.即使 甚至 因为 如果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 ① 。正因如此,我们既要享用互联网, ② 。网络安全与规范文明的网络环境,则是网友必须遵守的底线。当然,任何文明规范的治理, ③ 。只有当法律不断完善,依法治网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网民利益才能更有保障,互联网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16.下面是某网上书店购书流程图,请将其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 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3分)

五、写作(40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围观高考状元成为一道热热闹闹的社会风景线。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有识的教育界人士提醒不应炒作“状元”秀,但是新出炉的“状元”仍为学校、教辅机构、企业家争相追捧,成了商业价值飙升的“小金人”。 围观高考状元,到底在围观什么?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千年“状元”情结,有商业时代对明星效应的炒作,有附着在分数崇拜牛的教育公平期待,此外就是人们对于未来可能的杰出人才的期望。

对于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你有那些感受、理解和思考?请就此写 一篇不少于800的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篇3: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综合试题

关于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综合试题

一、看拼音,我能规范地写词语。(10分)

rèn zhēnhuǒbànshénmelìliangzuòwèi

二、连一连(6分)

学雪晴请姐借

Xuěxuéqǐngqíngjièjiě

三、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各两个。(6分)

心、()木()、()口()、()

四、照样子,变一变。(6分)

1、加一加,例:禾+(口)=和

()+义=蚁木+乔=()

2、减一减。例:查—(木)=旦

奶一乃=()盼—()=分

3、换一换。例:完—(园)

漂—()植—()

五、比一比,我会组词。(10分)

为()量()请()坐()北()

办()最()情()座()比()

六、一字开花。(9分)

七、我会连(8分)

一群诗歌

一个大象

一头木瓜

一首山羊

快假

真夕

朝慢

是非

八、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4分)

( )暖( )开( )里( )云

泉水( )( )百花( )( )

九、在()里填上恰当的词语。(6分)

( )的稻田 美丽的( ) 长长的.( )

( )的草地 火红的( ) 勇敢的( )

十、照样子,写一写。(10分)

例:开心 开开心心 走来走去

快乐 来 去

红火 来 去

来 去

十一、选词填空。(6分)

为办

1、()什么刘老师不在()公室了?

做作

2、我们都()好数学()业了。

完玩

3、妈妈说要做()作业才能出去()。

十二、把词语补充完整。(6分)

所见村居

牧童骑( )( ),草( )莺飞二月天,

歌( )振林樾。拂堤杨柳醉( )烟。

( )欲捕鸣蝉,( )( )散学归来早,

忽然闭( )( )。( )趁( )风放纸鸢。

十三、补充句子。(6分)

1、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一边一边。

2、天气渐渐热起来了。

渐渐。

3、我为班上。

十四、看图写话,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7分)

篇4:高一人教版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试卷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自信需要有底气,要强化文化自信,我们一定要弄清我们自信的底气何在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底气之根。中华传统文化在发展的早期,各种思想学派精彩纷呈,多角度地体现中华智慧的全面性和丰富性。恩格斯说过:“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发现以后的所有观点的胚胎、萌芽。”这个论断同样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思想学派众多,各有持论,各有辉煌,虽有差异,但不是彼此隔绝。中华传统文化是由各派思想从各种角度切入的关于宇宙人生、治国理政、立德树人相异相成的大智慧,取之不竭、常用常新。

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人文文化,它最关注的是现世而非来世,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关怀,并非没有超越性和神圣性。中华传统文化把为国家为民族而勇于牺牲作为价值,其自身就包含超越性,即超越个人的利益,心中有“大我”而不是“小我”;具有神圣性,因为它怀有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身殉道、以身殉国,而不是临难图苟免,贪生怕死。

中华文化的创造性和时代性特征,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存在。我们的文化历经50发展从未中断,全赖这种创造力。一种没有创造力的文化,就是没有生命力的躯体。尤其处在发展迅速、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当代世界,一个国家仅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而不能创造出与时代相符合的当代文化,不会拥有足以自信的文化底气。文化遗产是历史,它代表先人的创造和智慧。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要有传统性,还要有现代性。因为传统文化遗产要发挥它泽被子孙后世的作用,不能只依靠祖先的荫应,而应该是后世子孙的继承、发展和创造。历史证明,民族文化遗产无论怎样丰富,后代都不可能坐享其成。这是北非、西亚曾经辉煌的文明古国的当代命运告诉我们的真理。

文化自信的底气不仅来自传统的辉煌,而且更有赖于现实的灿烂。当代的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红色文化承载着多少代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心血,无论是昂首阔步带镣长街行,或是被暗暗处决,或者是战死沙场,都是在为理想和信仰而牺牲。这种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而牺牲的理想和信仰,是神圣的和超越自我的。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文化,是为了人民过上最美好生活的文化。可以这样说,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既来自我们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丰富性与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和创造精神,也来自体现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红色文化的革命性、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和导向性。在当代,如果不重视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构成这一现实,就很难全面理解当代中华文化的底气由何而来。

(摘编自陈先达《文化自信底气来自中华文化的特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学派精彩纷呈,各个流派坚持自己的观点,彼此观点截然不同。

B.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性和神圣性,其集中表现为心中有“大我”而不是“小我”。

C.中华传统文化要发挥泽被子孙后世的作用,离不开后世子孙的继承、发展和创造。

D.中华传统文化丰富性与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和创造精神才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恩格斯关于希腊哲学的论断,论证了早期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面性和丰富性。

B.文章第四段重点阐述文化自信的底气与文化源远流长的生命之力的内在联系。

C.文章用北非、西亚曾经辉煌的文明古国的当代命运为例反证了文化创造力的重要性。

D.文章先提出问题,接着从多个角度逐层进行分析,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清楚地知道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才能真正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B.中华文化之所以历经5000年发展从未中断,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创造力。

C.一个国家只有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才能创造出与时代相符合的当代文化。

D.要弄清当代中华文化的底气,就必须认识到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文化重要构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每题共3小题,1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枪王胥得意

就在新兵老兵汗淋淋地背着枪唱着歌从操场上归来的时候,中尉出现在了连队的门口。踏步的队伍立定后,向左转。中尉正好在队列前站着。

干部科的干事指着中尉说这是新来的指导员。连长从队列一旁跨出,三步并成两步。连长的手握住了中尉的手。

连长一脸的欢迎。在干部科干事介绍过中尉的经历和优点之后,连长的掌声就像是点燃了爆竹一样,连队的门前响起一片掌声。经久方息。中尉的脸被掌声击得通红。中尉把左右两侧的眼镜腿正了两下后,又在鼻梁上推了一下。中尉点了一下头。算是和战士们认识了。然后,中尉退到了队伍的尾上。

战士们在值班排长“解散”的口令音还没落时,大喊一声“杀”后,一下子就散在了楼里。中尉在连长、排长们的陪同下往楼里走。

老兵端着一盆水从走廊急急地走。水珠从盆里跳出来,在中尉的脚前溅成了水花。急什么你?连长吼。老兵刹住身,放下盆,贴墙站住,一动不动,紧绷着嘴。连长拿手指在老兵眉心处用力点了一下后和中尉一起往楼梯上迈。中尉回头看了一眼,老兵吐了下舌头,把拇指和食指勾成两个圆圈罩在了眼睛上。中尉心中顿时有了一种被枪刺扎了一下的感觉。

中尉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已经把老兵从家庭到爱好了解透了。其中仅有的一次和战士洗澡时,中尉还发现老兵的肚脐处有三个痦子呈三角形长着,一大两小。大的像黄豆般,小的如绿豆,左边的小痦子上还长了一根一厘米长的汗毛。由此可见,中尉对老兵是相当“关心”了。同时,中尉还发现,老兵在连队有着极高的威信。可以说,一呼百应,包括连长也高看他一眼。因为老兵的档案里装着三个三等功。团里、师里、军里三级比武的,都是第一。在他班里待过的兵,再孬的军事训练在连队也能排个前十名。老兵跑五公里时,在腿上缠两个沙袋落谁几百米不叫欺负人。尤其老兵打枪,瞄七不打八,说十不是九,指哪儿打哪儿。人称枪王。老兵的缺点就是文化少,脾气暴。

中尉每次见了老兵都笑。老兵感觉就是皮笑肉不笑那种笑。有时笑得老兵心里就没了底。

因为老兵是老兵,是连里最老的兵,老兵就要拿出老兵的架子。那次射击之后,老兵把枪在空中抛出一条弧线。枪落在了中尉手里。老兵说,让指导员给大家表演一下枪法。空气一下子凝住了。兵们愣愣的。中尉从左边正了一下眼镜,从右边正了一下眼镜,从鼻梁上又推了一下眼镜。中尉笑了。这么多人,都留点面子。枪在空中划出了一道弧线又落在了老兵手里。

老兵一屁股坐在地上。枪托“啪”地折了回去。老兵挥手骂,你们新兵蛋子看什么热闹,训练去。

火辣辣的太阳正当头的时候,老兵枪膛里的子弹在靶子的中央穿出了五个洞。老兵把迷彩帽倒扣在头上。老兵把靶子往中尉眼前一扔。老兵冲中尉嘿嘿地笑。老虎连可不养不行的人呢。

中尉接过枪。一个点射清脆地响过。中尉问,我眼神不好使,打两枪服不?

打一百枪老虎连也有子弹。

通信员从远处靶沟边跑了过来。两只血淋淋的麻雀落在了老兵和中尉之间。老兵看见麻雀的眼睛已被穿得血肉模糊。

老兵背起枪走了。

圆满完成任务。通信员把一支沾着鸟血的长铁钉举在了中尉的面前。中尉和通信员相视一笑。

老兵再从训练场上出现时比以前训得还认真,辅导新兵比以前更耐心。老兵再也不允许任何人叫他枪王,只不过他一直没弄明白,指导员看似无意的两枪怎么就那么神奇地击中了两只鸟的眼睛。而且有一次指导员和他唠嗑时,还讲到他肚脐处长了三个两大一小一个长着一根一厘米长汗毛的痦子。老兵觉得中尉的身上有一种威慑,尤其是他习惯性地用手左边一下右边一下中间再一推眼镜,然后一笑时。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尉把左右两侧的眼镜腿正了两下后,又在鼻梁上推了一下”一句运用动作等描写,勾勒出一个文质彬彬的指导员形象。

B.中尉心中有“一种被枪刺扎了一下的感觉”,是因为他受到了老兵的羞辱,这也为后文他接受老兵挑战埋下伏笔。

C.中尉仅仅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对老兵有了通彻的了解,哪怕是身上的痞子也了如指掌,可见中尉对工作细致认真的态度。

D.结尾写到“老兵觉得中尉的身上有一种威慑”,表明老兵心中已认为枪法过硬的中尉才是真正的“枪王”。

5.请简要分析老兵这一人物形象。(6分)

6.有人认为画线段有多余之嫌,可以删除;也有人认为该段内容是情节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可删除,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全国两会期间,“三点半难题(学生三点半放学后的托管问题)”备受关注。

全国范围内的学校,是否要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办托管班,在过去十年里经过了一个反复的过程,从儿童成长发展利益化的角度看,大量实证显示,由学校延时看护的解决问题方式,总体上并不利于儿童成长发展。

之所以有很多人倾向于学校看护,是由于他们在观念上进入一个误区,认为孩子只能在学习和家庭两点一线的空间里生活,要么在学校,要么在家庭,父母没有时间看管的时候就交给学校。

事实上,在这种观点的支配下,中国儿童损失了很多成长发展中必要的亲身体验。小学阶段的孩子对自然最为敏感,需要机会去感受自然,当下除了农村孩子还有些这样的机会,城镇孩子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造成孩子后期成长发展的缺陷;中学段的孩子开始对社会敏感,使他们了解社会问题的时期。

而当下由于把孩子几乎封闭在学校和家庭里,只有闻知,缺少亲知,养成大量宅男宅女。知性不是和性格缺陷,让他们此后的发展受到局限,这也是中国学生与国外学生存在差距的一个方面。

(摘编自储朝晖《不能把责任全推给学校》)

材料二:

下面是一小学生对同学进行的调查数据统计:

你三点半放学后常做些什么(选择最主要做的三项)?统计结果是:

如果你能任选而且条件差不多,三点半放学后你愿意常在哪里学习或玩耍(可以多选)?统计结果是:

材料三:

我国有不少群国组织。这是一种独特的制度优势。改革开技以来各类社会组织日渐发达.构筑了广阔的社会空间。不妨借着改革的东风。把”三点率之后”的时间交给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各级共青国.少先队组以可以通过丰富多形的团日,队日活动进行植心价值观教育。妇联可以开展青少年自教育.科协为孩于们半办科晋讲座,文联开设文艺课堂,作协的老师讲讲文学经典,记协拉起小记者的+-其化各类专业性公益性社会组织以及有资质的培训机构也可以各尽所长专与其中。

(摘编自胡一峰(“课后三点半”不应成为一种负担》)

材料四:

近年来,不少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尝试通过“弹性离校”的办法,-“三点半难题”。据报道。自开始,上海市教委就在全市小学逐步试行放学后“快乐30分”活动,供学生自愿参加,一般每周安排四天,每天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快乐30分”结束后,为家庭看护确有困难的学生继续提供看护服务,并鼓励适度延长放学后看护服务时间。2月,教育部也出台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弹性离校”课后服务合法化,并明确定位: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

-“三点半难题”需综合施治。一方面,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听到民众的呼声,并从政策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确保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引导各地、各学校通过适度提供校内课后服务,来缓解家校之间的时间冲突。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给予学校适当补助,也可以采取向家长适当收费等方式保障三点半课后服务活动经费。在这个问题上,政府要切实负起监管责任。对各类第三方机构的性质,安全级别以及收費等进行鉴别,并建立起健全的考核机制和追责机制。此外,家长不要一提收费就神经高度紧张,学校也不要一旦允评适度收费就失去约束。当下的问题在于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而并非将这段时间搞成有偿教育。

另一方面。在三点半之后的活动内容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还要精心谋划,科学合理配置内容。比如像天津市教委要求的,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开展体育、艺术、科学普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播放适宜儿童的影片等。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严禁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摘編自胡印斌《-“三点半难题”需综合施治》)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能在学校和家庭两点-线的空间里生活的观念导致他们倾向于三点半后由学校看护。

B.从儿童成长发展利益化的角度看.学校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办托管班不是解决三点半问题的方式。

C.小学阶段的孩子对自然最为敏感,当下城镇孩子亲身去感受自然的机会少之又少,造成城镇孩子后期成长发展不如农村孩子。

D.当下有些孩子只有闻知,缺少亲知,存在知性不足和性格缺陷的问题,这与孩子几乎封闭在学校和家庭里是分不开。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二显示,选择“在家看电视、上网.玩耍”的超过四分之一,选择“帮父母千活”的近四分之一,说明小学生三点半后活动贫乏。

B.材料二显示,三点半放学后选择愿意在同学、朋友家”学习和活动的学生有32.3%,选择愿意在“家里”学习和玩娶的同学最少。

C.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可以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可以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D.天津市各学校采用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等多种方式,已较好地解决了三点半难题,值得全国各地学校学习和借鉴。

9.结合材料概括如何-“三点半难题”。(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萧颖胄,字云长,弘厚有父风。起家秘书郎。高帝谓萧赤斧曰:“颖胄轻朱被身,觉其趋进转在美,足慰人意。”迁太子舍人。遭父丧,感脚疾。数年然后能行,武帝有诏慰勉之,赐以医药。

颖胄好文义,弟颖基好武勇。武帝登烽火楼,诏群臣赋诗。颖宵诗合旨。上谓颖胄曰:“卿文弟武,宗室便不乏才。”上以颖胄勋戚子弟,自中书郎除左军将军,知殿内文武事,得入便殿。出为新安太守,吏人怀之。后除黄门郎,领四厢直。迁卫尉。

明帝废立,颖胄从容不为同异,乃引颖胄预功。建武二年,进爵为候,赐以常所乘白瑜牛。明帝每存俭约.欲铸坏太官元日上寿银酒枪,尚书令王晏等咸称盛德,颖胄日:“朝廷盛礼,莫过三元,此一器既是旧物,不足为侈。”帝不悦。后预曲宴银器满席,颖胄日:“陛下前欲坏酒枪,恐宜移在此器也。”帝甚惭。

后为庐陵王后军长史、广陵太守,行衮州府事。是年魏扬声当饮马长江帝惧敕颖胄移居人入城百姓惊恐席卷欲向南度颖胄以魏军尚远不即施行魏军亦寻退。和帝为荆州。以颖胄为西中郎长史、南郡太守,行荆州府州事。时江祏专执朝权。此行由祏,颖胄不平.曰:江公荡我辈出。”

初、梁武之起也,巴东太守萧惠训子瓚、巴西太守鲁休烈弗从,举兵侵荆州,败辅国将军任漾之于峡口,颖胄遣军拒之,而梁武已平江、郢,国建康。时颖胄辅帝王,有安重之势。自以职居上将,不能拒制瓚等,忧愧发疾而卒。州中秘之,使似其书者假为赦命。及建康平,萧瓚亦众惧而溃,和帝乃始发丧,诏赠颖胄丞相。丧还,武帝车驾临哭渚次.葬依晋王导、齐豫章王故事。谥日献武。

(选自(南史.萧颖胄传》有时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年/魏扬声当饮马长江/帝惧教颖胄/移居人人城/百姓惊恐/席卷欲南度/颖胄以魏军尚远不即/施行/魏军亦寻退

B.是年/魏扬声当饮马长江/帝惧救颖胄/移居人人城/百姓惊恐/席卷欲南度/颖胄以魏军尚远/不即施行/魏军亦寻退

C.是年/魏扬声当饮马长江/帝惧/敕颖胄移居人人城/百姓惊恐/席抡欲南度/颖胄以魏军尚远/不即/施行/魏军亦寻退

D.是年/魏扬声当饮马长江/帝惧/收颖胄移居人人城/百姓惊恐/席卷欲南度/颖胄以魏军尚远/不即施行/魏军亦寻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帝:帝王溢号,正式的名称为高皇帝,与“太祖”庙号一样通常给予王朝的。

B.烽火楼我国古代边防作为嘹望或利用烟雾或火光来报警而建造的高楼。

C.候:封建制度中的爵位等级。我国春秋时期将爵位等级刘分依次为公候、伯、仲、季。

D.三元:“元”为始开端的意思,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为年.季.月之始.故称“三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颖胄孝行感人。父亲去世后,他因伤感患上脚疾。数年后才能行走,武帝下诏书安慰劝勉他,并赏賜他医药。

B.萧颖胄文采出众。齐武帝登烽火楼时,下令朝廷群臣赋诗.颖胄所写的诗十分符合武帝的心意.得到了武帝的高度称赞。

C.萧颖胄敢于直言。萧颖胄参加官内宴会,见银器满席,就直言陛下应把节俭之念放在这些银器上.明帝听了后很惭愧。

D.萧颖胄忧愧而死。和帝时,萧瓚举兵进犯荆州,颖胄亲自带兵迎敌却被萧瓚等击败.以至于忧愧交加发病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帝每存俭约。欲铸坏太官元日上寿银酒枪,尚书令王晏等成称盛德。(5分)

(2)时江祏专执朝权,此行由祏,颖胄不平,曰:“江公荡我辈出.”(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郧上送韦司士归上都旧业①

刘长卿

前朝旧业想遗尘,今日他乡独尔身。

鄖地国除②为过客。社陵③家在有何人。

苍苔白露生三径,古木寒蝉满四邻。

西去茫茫问归路,关河渐近泪盈巾。

[注]①这首诗作于刘长卿任随州刺史之时,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也已离开家乡三十多年了。②国除。指书司士的爵位被废除。③杜陵:诗中指书司士的家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中“旧业”和“他乡”点明了友人韦司士的游子身份。

B.“独尔身”三字既写出了对友人处境的同情.同时寄寓了自己的羁旅愁恨。

C.“杜陵家在有何人”写出了诗人对家人的担优,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D.本诗将身世变迁与家园旧业兴衰融人一-体.给人挥之不去的感伤情绪。

15.“关河渐近”应该是高兴,但诗中却说“泪盈中”,这矛盾吗?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词人自感苍老,与年轻气盛卓有建树的周公瑾形成对照的两句是

“,”。

(2)苟子《劝学)中认为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

(3)李商隐《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追忆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陶渊明的诗文表面平淡补实,有时甚至感觉味同嚼蜡.但是当你细细品味,却分明有测洌甘泉、缕缕清香。

②在第23届技能大赛上,他作为华电四川公司代表队的一员,为团队荣获大赛团体前三名立下了贪天之功。

③时间真快啊,一转眼,当初非阁着要坐在爸爸肩膀上的小丫头就长成了玉树临风的大姑娘,也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

④大片有大片的鸿篇巨制,短视频有短视频的短小精悍,不能用大小长短来街量视频存在的价值,而是要以内容为王。

⑤近年,该镇充分发挥城乡接合部的优势积极打造特色小城镇建设,对集镇改头换面,集镇品位得到大幅度提升。

⑥如今,读书也不再受限于书籍本身,电子书、网络阅读微博、微信等大行其道,许多读客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④⑥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被列为肥西县大建设波工项目之一的董氏宗祠修缮工程,目前工程勘探设计等前期工作已完成正在招募施工图设计单位。

B.当前正值汛期。各地面临严峻的防讯抗灾形势我们相信,有了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有了全民动手参与,任何灾害都可以解决.

C.在无人机“黑飞”愈发猖鳜的今天,部门性规章已无法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及时出台法律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航空安全已刻不容缓。

D.各个村组都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组”.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好,村里有今天这样优美的环境靠的是大家共同努力付出才实现的。

19.下面是清代诗人袁枚的诗《苔)的四句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苔花如米小②白日不到处③也学牡丹开④青春恰自来

A.①③②④B.①④③②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老百姓经常说多吃菠菜有助于补铁,这是有一定的误区的。其实,_①,每100克中仅为2.9毫克。另外,②,如菠菜中的草酸含量较高。草酸含量较高使得口感比较涩,也会影响钙铁等矿物质的吸收,所以有人提出菠菜不能和豆腐等一起吃。其实只要先把菠莱在沸水中掉一下。再和豆腐等一起主调,这样既可以享受到菠菜的美味,③_。21.请阅读下面文字.仿照示例展示文中的推理过程。(5分)

21.请阅读下面文字,仿照示例展示文中的推理过程。(5分)

我国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国有财产的是-罪。法院现已查明.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张某利用职权侵吞了国有财产。判处张某犯有-罪。,

示例:只有年满十八岁,才有选举权。(大前提)他有选举权。(小前提)所以他年满十八岁。(结论)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芬兰教育部宣布正式放弃使用了几个世纪的书写系统,全面取消写字课,采用包括发短信和打字技巧在内的新式教学内容。“抛弃墨水,拥抱键盘”。正式进入数字时代。

材料二:英国BBC称:“对小学生而言,开始使用钢笔书写是一种重要的仪式。”法国心理学家也指出,让学生抄写课文对提高阅读能力有重要帮助,尤其是对于小学三年级以前的孩子。

你认为,在当今时代.取消写字课应不应该?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自主立意,自拟题日,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A“各个流源坚持自己的观点彼此观点截然不同”分析错误:根据原文”各有转论,各有辉煌,虽有差异。但不是彼此隔绝“可知。B归纳不全面。还包据“怀有崇高的理想和信仰”。D说法片面)

2.B(“重点阐述文化自信的底气与文化源远流长的生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错误。应是重点刚述文化自信的底气与创造力的关系)

3.C(从原文“文化遗产是历史,它代表先人的创造和智慧”可知这一推断错误)

4.B(“受到了老兵的羞辱等”说法欠妥。老兵“吐了下舌头,把拇指和食指勾成两个圆圈罩在了眼睛上“并不是对中尉的羞辱,而是挑战,中尉感受到这种挑战)

5.①技术过硬。老兵是连队最老的兵,资格老,枪法硬,团里、军里比武都是第一,档案袋里装着三个三等功,是连队里的“枪王”。②老兵有威信,训练有方。在连队一呼百应,连长和士兵们都高看他一眼。他所带出的兵再孬的军事训练在连队也能排个的前十名。⑤老兵傲慢。有一股蛮气。第一次见到中尉时,老兵做出了不算礼貌的动作。后来.又主动地挑战中尉,都可以看出老兵的蛮气。(每点2分)

6.观点一:不可以删除。结构上.该段承接上文的内容。对上文有一定的补充交代作用.使得情节发展不至于突兀。(3分)内容上,该段内容使读者能了解中尉为了收服老兵运用了智慧与手段,体现了中尉对士兵管理的谋略,(3分)

观点二:可以制除。结构上.除去该段后的后调段内容衔接自然.并不影响全文的阅读。(3分)内容上.如果没有该段的交代中尉的形象会更加完美.读者会感受到-个文武双全的中尉。(3分)

7.C(造成城镇孩子后期成长发展不如农村孩子”说法错误,原文说“造成孩子后期成长发展的缺陷”.并无与农村孩子比较的信息)

8.D(文中只是说天津市教委要求,并无“各学校已较好地解决了三点半难题”的信息)

9.①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资源优势帮助解决”三点半问题”。(2分)②尝试通d“弹性离校”的办法,-“三点半难器”。<2分)③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提高认识、引导各地、各学校是适度提供校内课后服务。(1分)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精心谋划,科学合理配置内容。(1分)

10.D(原文标点:是年,魏扬声当饮马长江,帝惧,赦颖胄移居人入城,百姓惊恐,席卷欲南度,颖胄以魏军尚远,不即施行,魏军亦寻退)

11.C(“我国古代爵位等级则分依次为公供、伯、仲奉”错误,应是“公、侯、伯、子、男”)

12.D(“颖胄亲自帶兵迎敌却政萧瓚等击败”分析错误,颖胄并未亲自带兵迎敌,而是派兵迎敌:“被萧瓚等击败”文中并无此信息)

13.(1)明帝常存节俭之念,想把太宫元日上寿用的银酒枪毁掉,重铸银两,尚书令命王晏等人都称颂明帝的盛德。(得分点:每,屢次,常常:坏,使动用法,使……损坏;咸,都;“盛档”的省略了定语“其”;语意理解,各1分)

(2)当时江祏把持朝中大权,这些安排都由江祏操纵.萧颖胄心中不平.说:“江公是要排挤我辈出京。(关键词:专执,把持;行,行为指前面的任命;由祏,由江柘操纵;荡,排挤;出,由京城往外地调任;语意理解。各1分)

【参号译文】

萧颖胄,字云长。弘仁宽厚,有父亲遗风,自家中征召,授秘书郎。齐高帝曾对萧赤斧说:“颖胄淡红色的官服穿在身上,走动起来更觉俊美,足可称慰人意。”颖胄升迁太子舍人。遣父丧事.因伤感患上脚病。数年后才能行走。武帝下诏安慰劝勉他,并赏赐他医药。

萧颖胄喜好文学,弟弟萧颖基喜好武勇。一次,齐武帝登烽火楼,下诏群臣赋诗。颖胄所作诗深合武帝意旨。皇上对颖胄说:“你能文。弟能武。宗室中便不乏人才。”皇上由于萧颖胄是有功皇亲的于弟,以中书郎任左军将军,知殿内文武事,能够进入皇上便殿。出任新安太宁。官受百姓都怀念他。后来,又任黄门郎,.领四厢值,迁任卫尉。

齐明帝图谋废旧君立新君,颖胄举止行动之间安然不迫不表异议。于是认为颖胄有参与之功。建武二年,颖胄进爵为候。明旁将平常所用拉车的白瑜牛赏赐给他。明帝常存节俭之念有一次想把太官元日上寿同的银酒枪毀掉.重铸银两.尚书令王晏等人也称颂明帝的盛德。颖胄说:“朝廷的大礼.莫过于正月初一这三元之礼,这种器物已是旧物,算不上奢侈。”明帝很不高兴,后来萧颖胄参加宫内私宴。见银器满桌,就说。“陛下先前想要毁坏酒枪,这种节俭之念感怕应该移在这些银器上吧。”明帝听了很惭愧。后来,萧颖胄又任庐陵王后军长史、广陵太守,行南兖州府事。这一年,北魏扬言要攻打南齐。明帝害怕,赦令萧颖胄將城外居民移入城内。百姓大为惊恐。不少人准备举家南渡.萧颖胄认为魏军离得很远,没有立即施行移民计划,北魏军队不久也退了回去。齐和帝镇守荆州时。萧颖胄任西中郎长定、南郡太守,行荆州府事。当时江祏把持朝中大权,这些安排都由江柘祏操纵,萧颖胄心中不平,说:“江公是要排挤我辈出京“。

自初,梁武帝萧衍起兵,巴东太守萧惠训之子萧瓚,巴西太守鲁休烈都不服从。他们举兵侵犯荆州。在峡口打敗辅国将军任漾之。萧颖胄赶忙派兵抵抗。而梁武帝萧衍已平定江州、郢城,包围建康。此时.萧颖胄辅佐和帝,有安邦定国,举足轻重之势。他认为自己位居上将,竟不能击败萧瓚等人。忧愧交加,发病而死,荆州秘不发丧,派与他字体相似者继续伪造他的教俞命令,等到建康平定,萧瓚也因士兵畏惧而溃败,和帝这才发丧。下诏追赠萧颖胄为丞相。萧颖胄灵柩回到建康,武帝车驾临幸哭迎到江边。安葬仪式依照晋代王等、齐代禄章王旧例,谥号为献武。

14.C(C“写出了诗人对家人的担忧.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分析错误,是诗人对友人境遇的担优)

15.不矛盾。(1分)最后一句是诗人设想韦司士快要到家时的状态。(1分)按照常情,快要回到故乡的确是高兴万分,但又担心家人的情况怕家人因为自己的情况遭到牵累.于是就虽现出急切盼回家又怕到家里的矛盾心理状态,各种情绪交织一起,不禁悲从中来,老泪纵横,任凭泪水打湿了衣裳。(2分)而这也正是诗人思乡情结的写照。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诗人此时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烊抒写感人肺腑,真挚动人,真切面富有情致。耐人明嚼。(2分)

16.(1)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7.B(味同嚼蜡:指食物乏味或境遇、语言。文章等枯燥乏味。使用正确。贪天之功:把上天的功劳归于自己。也泛指把别人的功劳算到自己的账上。使用不正确。玉树临风:比喻年轻男子风度翩翩,秀美多姿。使用不正确。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雨精明强千或形容文艺作品等简短精练。使用正确。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使用不正确。大行其道:指某种思想理论或时尚等盛行一时。使用正确)

18.C(A中途易轍.可在“正在”前加”有关部门”;B搭配不当.“灾害”与“解决“搭配不当,可改为”任何灾害可以战胜“:D句式杂糅。”靠的是大家共同努力付出才实现的“应为“靠的是大家共同努力付出”或”是大家共同努力付出才实现的”)

19.D(根据诗歌的韵脚及语意来确定)

20.①菠菜中铁的含量不高

②菠菜也有自己的缺点

③也不会影响到矿物变的吸收(也会提高菠菜的营养价值)(每点2分.大意相同即可)

2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侵吞国有财产的是-罪,(大前提)(2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张某利用职权侵吞国家财产。(小前提)(2分)张某犯有贫污罪。(结论)(1分)

篇5:高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 进入宋代,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城市社会救助日趋活跃,不仅打破了原有的以乡村地区为重点,主要局限于官方主导的贩灾救荒和民间宗族的内部互助的救助格局,而且引发了传统救助结构与模式的一系列变革。

② 宋代城市官方救助体制是在北宋中后期逐渐建立起来的。嘉祐二年(1057年),宋仁宗下诏,令天下设置广惠仓,用以救助各地“在城老幼贫乏不能自存者”。这是宋廷首次颁布面向全国的城市救助政策,也是首个全国性的城市救助机构,由此形成以广惠仓救助城市、常平仓救助乡村的格局。宋室南渡后,城市官方救助的主体由中央朝廷逐渐转向地方政府,各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地开展救助活动,构建不同特色的救助体系。

③ 民间救助是宋代城市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和市民社会意识的不断增强而兴起的。参与城市民间救助的涉及工商业者、官僚士人、佛道人员等众多社会群体。他们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各种社会救助。这虽然与传统施恩思想和官方政策鼓励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出于社会责任和义务意识。时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提到,南宋临安城不少富室事先沿门察看穷困之家,到夜里“以碎金银或钱会插于门缝,以周其苦,俾侵晨展开户得之,如自天降”。

④ ④城市民间救助主要有街区救助和同业救助两种类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南宋临安城的工商富室往往对所在街区的贫乏之人“随时有所资给”。南宋人刘宰所说的建康府“行院”组织,便是同业救助的典型案例。城市民间救助主要是对贫乏困顿之人的饥寒救济,以帮助他们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文天祥谈到家乡江西吉州庐陵一带富室救济活动时说,其所居街里居民千余家,富室“常年家中散米”,各家“以次接续贩粜”,连续不断。

⑤ 际上,城市和乡村对社会救助有着不同的需求,城市救助活动既有别于此前历史上的传统形态,也与乡村民间救助存在很大的差异。

⑥ 宋代城市社会救助活动不再局限于特定的灾荒民众和本族成员,而是面向广大普通贫乏居民,涉及城市社会的各个阶层和群体。救助重点也不再停留于临时性的贩灾救荒,而是转移到日常生活救济。与此相联系,救助内容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饥寒救济,而是扩大到养老、育幼、恤残、助医、防署、助葬等诸多方面,涉及不同贫困群体生存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宋朝官方不仅先后创建一系列专门性的城市救助机构,而且围绕各种救助活动和行为标准颁布了诸多专门性法令和法规,这些法令法规对于救助的主体、时象、内容、方式,以及经费来源、日常管理等,都有着较为明确的规定。民间救助活动虽不及官方的系统,但也呈现出一定的组织性和有序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代城市社会救助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渐渐活跃起来,使传统救助结构与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

B.宋仁宗颁布面向全国的城市救助政策,城市官方救助的主题随之发生了转变,从而构建了不同特色的救助体系。

C.隶属于城市社会救助体系的宋代城市民间救助得益于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和市民社会意识的不断增强。

D.宋代城市社会救助的救助内容涉及到了不同贫困群体生存和生活的各个层面,不再进行简单的饥寒救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证了宋代城市社会救助是一种在官方的推动和主导下官民结合的有别于传统乡村民间救助的救助模式。

B.文章从救助活动的主体、类型、内容等方面,阐述了宋代城市民间救助已经超越了民间宗族救助的范畴。

C.第④段陈述文天祥家乡江西吉州庐陵一带富室救济活动的情况,是为了论证宋代城市民间救助主要有两种类型。

D.第⑥段从救助对象的广泛性、救助活动的系统性、救助行为的规范性等角度阐明了宋代城市社会救助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代以前以乡村地区为主的社会救助的形式、主要是官方主导的贩灾救荒和民间宗族的内部互助。

B.众多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救助主要是出于社会责任和义务意识的,但与传统施恩思想也不无关系。

C.南宋临安城的工商富室的救助和建康府“行院”组织的救助,分别是街区救助和同业救助的典型案例。

D.相对于官方对救助活动和行为标准有着较为明确的规定,宋朝民间救助活动虽有组织性和有序性但缺乏系统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诱饵

贺小波

老朱一脸严肃地坐在阳台上,专心致志地调试着架子上的望远镜。这部望远镜是他在部队当兵的儿子买的,军用的,十倍的焦距,站在楼上能把方圆百米内的东西看得一清二楚。

不大一会儿工夫,望远镜就调试好了,镜头内楼下那辆新买的电动车一览无余地呈现于眼前。老朱脸上这才有了笑意,顺手端起窗台上的茶杯,惬意地抿了口,然后又赶紧把眼睛对准了镜片。

望远镜里的那辆电动车,是老朱买的第三辆电动车,前两辆锁在楼下时被小偷偷走了。他决心抓住这个可恶的蝥贼,于是买了第三辆,天天锁在楼下当诱饵,然后用架在阳台的那部望远镜监控。

终于有一天,一个形迹可疑的人影进入视线,老朱兴奋起来。只见那人走到电动车前,左顾右盼地环视了一圈,然后迅速地蹲下身,也就有三五秒的时间,再站起来时,地上已跌落了一把玥玛锁。

这开锁的速度也太快了吧!老朱看得目瞪口呆,如果是一把普通的锁具还可相信,这可是一把有保险功能的玥玛锁呀!何况这把锁还经过有三十多年开锁经验的自己改装过的!

这时,那人推着电动车快到小区门口了,老朱猛然醒悟,急忙站起身冲向楼下,边跑边喊: “站住,你给我站住!”

那人听见有人在身后喊,回头就看见了追来的老朱,吓得也顾不上电动车了,撒腿就跑。老朱岂能让到手的鸭子飞了,也不管躺在地上的电动车了,奋力朝前追去。

两人一前一后在马路上追逐起来,然而老朱毕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不大会儿体力就跟不上脚下的节奏了,眼看着那人就要消失在人流中,他才突然想起光想着追了,倒忘记喊了。于是,张嘴喊了句:“抓,抓,抓贼呀!”

也许大家都对窃贼怀有一种无名的痛恨,路边围观的人听到老朱的喊声后,迅速朝那人围拢过去。这时,在路边树荫下乘凉的一个环卫大爷,眼见那人跑到了身边,猛然拿起扫把朝他腿下扫去,只听“扑通”一声,那人就趴在地上。围追的路人也到了跟前,拳头、无影脚瞬时如雨点一样落在那人身上。

不大一会儿,老朱也气喘吁吁地追了过来,他怕出人命,急忙制止大家。

“打死他,让他再偷!”人群中有人喊道。

“就是打不死,也让他长点教训。”有人附和。

大家又开始跃跃欲试,恰巧一辆巡逻的警车开过来,说话间,警察已把那人从地上拎了起来。

老朱这才看清那个蟊贼的脸,那是一张娃娃的脸,嘴角绒毛还淡淡的,他一脸的恐惧,左躲右闪着人群投来的愤怒目光。看着这表情,老朱的心猛然间像被什么东西戳了下,一阵收缩。

这时,警察掏出手铐正要给他铐上,老朱忽然面红耳赤地说:“对不起呀,警察同志,这是我儿子,刚才在家跟我怄气,想离家出走,我追不上他,就想了这法让大伙帮我拦住他。”

警察半信半疑地看看老朱又瞅瞅男孩,问: “是真吗?”男孩怯生生地点点头,下意识地往老朱身后挪了挪。

“真是你儿子?”

“是,是。”老朱肯定地点头。

警察收回手铐,训斥了几句后开车走了。大伙儿见是父子闹别扭,就为刚才下手过重向老朱道歉,老朱脸上堆着笑,连声说:“不重不重,不然他不长记性,下次还会犯错。”

听了这话,男孩的脸一下红了。老朱装作没看见似的,朝男孩屁股踢了一脚,神情暧昧地说:“走,回家去!”

男孩乖乖跟在老朱屁股后朝前走去。走了一会,男孩终于忍不住地问道:“叔,你咋帮我呢?”

老朱站住身,定定地看了男孩一眼,语气平淡地说:“我不是帮你,我是在挽救一棵刚破土的幼苗。因为我是个锁匠,所以爱惜这个能几秒开我锁具的奇才。”

男孩不由自主地瞪大了眼睛,惊奇地看着这个说自己是奇才的男人。

老朱不理会他,继续说:“年轻时谁没犯过错?犯了错,不去改就会越走越远。其实,这辆车是我专门设的一个诱饵,就是为了抓住你。”说到这儿,老朱的眼睛一下温柔了,“孩子,克制心魔,就要从抵制诱惑开始呀!”

男孩没有说话,却深深地弯下了腰,给老朱鞠了个躬,然后含泪跑走了。望着男孩远去的背影,老朱下意识地抬起只有四个手指的右手看了看,自言自语说了句: “是呀,年轻都会犯错误,关键是得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啊!”

(选自《中国年度作品(微型小说)》;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头三段交代老朱设置陷阱的来历,同时又照应题目,为下文发现、追赶和逮住男孩作铺垫。

B.有保险功能并被改装的玥玛锁瞬间跌落地上,既突出小偷技艺高超,又和后文老未保护男孩相呼应。

C.“男孩怯生生地点点头,下意识地往老朱身后挪了挪”运用细节描写,说明男孩希望老朱认他做义子。

D.当老朱看清那张娃娃脸时,先前的生气恼怒转变为怜悯同情、表现了老朱浓浓父爱般的情感。

5.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老朱这一形象的特征。(5分)

6.本文的题目是《诱饵》,但探讨的是如何教育失足少年的社会问题。请结合文本,说说面对失足少年我们应该怎么做。(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垃圾散发出来的气味令人难以忍受。但是对于美国废物管理公司而言,这种令人作呕的气味里却充满了生产可再生能源的机会。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报道,美国废物管理公司的发电量为982万兆瓦时。而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的数据,20美国太阳能行业的总发电量为925万兆瓦时。

该公司的垃圾发电主要包含以下这5个过程:1.回收的第一步是收集居民和商用垃圾,并对这些垃圾进行分类。2.细菌可以分解有机废物,这一过程中将会产生天然副产品,即沼气和二氧化碳。3.通过垃圾填埋场中的集气井对沼气进行回收,之后再把收集的沼气运输到附近的浓缩厂。4.浓缩厂对沼气进行脱水、过滤和压缩等处理。5.最后将沼气通过输气管道运送到发电厂,沼气可作为发电机的燃料,进而将沼气转化为电力。

(摘编自海外网《垃圾处理是世界难题 发达国家多转换能源》)

材料二:

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有填埋、焚烧和堆肥三种,垃圾填埋容易对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且填埋场用地长达几十年无法使用,相比之下焚烧方式更为清洁环保。堆肥项目处理规模较小,并不是主要的处理方式,垃圾焚烧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占地面积小,处理相同规模的垃圾占地只需要填埋方式的十分之一,目前一二线城市地价奴升,寸土寸全,很多地区的垃圾填埋场库容已经接近极限,而开设新的垃圾填埋场又要耗费大量的土地资源,焚烧方式更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青睐。加之我国环保方向在由“无害化”向“资源化”发展的过程中,焚烧之后产生的热能可以供暖,也可以发电,更符合未来发展的需求。

材料三:

健全的垃圾分类是垃圾焚烧发电的前置条件,这早就是社会共识。问题是垃圾分类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只有政府才能提供垃圾分类所需的强大基础设施。不论公众的分类冲动多么强烈,如果没有政府提供的强大基础设施来配合,就绝无落地的可能。

垃圾焚烧发电不可避免的环境风险,显然会对周边居民的物业带来一定损失,既有损失就该赔偿。利益只能置换,不能被牺牲,无论当事的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这个原则必须是刚性的,否则,借着所整餐体利益、多数人利益、今天被牺牲的可能是他,但明天就可能是你。

(摘编自百度百科《垃圾焚烧发电》)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资源的紧张、垃圾资源化的利用趋势,决定了垃圾焚烧方式比其他两种处理垃圾的方式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

B.~间垃圾填埋无害化处理量均持续大幅增加,垃圾填埋无害化处理依旧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使用最广的方式。

C.2007~20间,垃圾焚烧处理量最多的年份是年,增速最高的年份是,增速最低的年份是。

D.无论是垃圾填埋无害化处理量还是焚烧无害化处理量都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填埋无害化处理量还是远远高于焚烧无害化处理量。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美国废物管理公司利用垃圾发电的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该公司生产的电量已经超过了当年美国整个太阳能行业的总发电量。

B.美国废物管理公司利用细菌分解垃圾,产生沼气,然后将沼气通过输气管道运送到发电厂发电,将沼气转化为电力。

C.我国一二线城市的垃圾填埋场库容已经接近极限,为了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地方政府更青睐焚烧方式处理垃圾。

D.如果没有健全的垃圾分类,没有政府提供的强大基础设施来配合,那么,垃圾焚烧发电就绝不可能实现。

E.垃圾焚烧发电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居民的物业带来一定损失,无论当事的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都应该对他们进行赔偿。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怎样更好地做好我国的垃圾处理工作。(4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2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3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常蒙优赐显赠,廉士以为荣。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

B.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

C.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

D.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20岁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弱冠即指男子二十岁。

B.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C,刺史,职官名。“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D.致事是指古代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也称“致仕”、“休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隐之儒雅孝顺。他广泛涉猎文史,以儒雅闻名,事奉母亲极尽孝道,使韩康伯之母大受感动,为之悲痛流泪。

B.吴隐之清廉俭朴。他虽有高官显职,但生活勤苦得与贫寒的庶民一样。刘裕赐给他车牛,又为他修造住宅,他坚决推辞。

C.吴隐之饮泉不贪。朝廷任命他为广州刺史,在途经贪泉时,他喝下泉水并赋诗言志,始终坚守了自己“终当不易心”的诺言。

D.吴隐之乐善好施,每月初得到俸禄,只留下自己的口粮,其余部分都赈济给他治下的百姓,家中人靠纺织以供家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5分)

(2)隐之清操不渝,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①。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②,旅游谁背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释】①刘琨,刘琨,《晋书•祖逖传》,记载过他和祖逖共被同寝、夜间闻鸡起舞的故事。②橘柚,相传“逾淮北而为枳”,由于生长之地不同而命运迥异,故《淮南子》说“橘柚有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起笔交代泊船湘江的处境,“锁”写出了阴云笼罩、暮雨将临、孤舟受阻的情形,烘染出沉重的气氛。

B. “江边深夜舞刘琨”一句紧承首句所含之怅惘情绪,透露出诗人因行游受阻而生出怅然之情,只能深夜起舞。

C.三四句正面写湘江秋风秋雨,以“万里”、“千家”极度夸张“芙蓉国”、“薜荔村”,绘出了雄奇壮美的图画。

D.湘江一带,正是橘柚之乡。诗人看见那累累硕果,不禁触景生情,深感自己的境遇和那远离江南生长在淮北的积相似。

E.湘江沿岸,正是屈原足迹所到之处。诗人以屈原自比,尾联写诗人看见渔人,不想与渔人言语,自管吹着长笛回岛。

5.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5分)

(1)《荀子•劝学》中先设两个比喻,说明学习要注意积累,然后引出观点“ , , ”,指出人只要努力学习,就可以具备圣人的思想。

(2)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的诗句是: , 。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当务之急是刹住无序开发,限制排污总量,依法从严从快打击非法排污、非法采砂等破坏沿江生态的行为。

②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新形势下,两名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在昨天被执行死刑,群众拍手称好,认为他们死得其所。

③“山水吉安魅力庐陵”摄影大赛,共征集到各类摄影作品多幅,其中不乏珍贵的历史资料,记载了吉安的沧海桑田以及重大历史事件。

④在二中当实习老师时,她对自己的学生毫不吝音那些溢美之词,看着孩子们绽放出那么纯粹的笑容,她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

⑤有的人拿礼尚往来、人情世故做幌子,暗地里大行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的勾当,根本不把政抬规矩纪律权威当回事。

⑥学生回答现代文阅读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低下,常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因此,加强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十分重要。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公共厕所是展示城市文明的一扇“窗口”,公共厕所的便利程度,标志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标志着城市公共服务意识的提高。

B.朝韩领导人会晤进一步明确了各方强化政治解决包括朝核问题在内的朝鲜半岛问题,会晤取得的积极成果有利于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

C.如果不改变话语表达方式,一味止步于“我说你听”的单向灌输,理论宣传就会缺乏传播力、影响力,就会陷人“自说自话”的尴尬境地。

D. “应激性”是生物对刺激做出反应的特性,这种特性对生物体是有利的,但是,“应激性”把生物行为要达到的目标并没有表述出来。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令尊年过七旬仍然勤于农耕,作为他的孩子,我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B.显然那里有许多类似的工作,薪水比这里更高,我准备辞职,另谋高就了。

C.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大家都来探望恩师。

D.笔者在此不揣浅陋,谈一些个人不成熟的看法,恳请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中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为什么要寻找暗物质和暗能量?大量观测表明,宇宙中可见物质仅占很少一部分, ① 。目前,人类只了解了宇宙5%的成分。宇宙中的暗物质约为可见物质的5倍,而且在本质上与可见物质有显著的不同。现有暗物质探测器仍然最善于择检出正常物质的拉子,而要检测暗物质拉子则困难许多。这就意味着, ② ,肯定会突破原有的物理学理论框架,导致重大变革。因此, ③ 。

21.演绎推理中最常见的是“三段式”推理,它由两个前提(一般性前提与特殊性前提)和一个结论(特殊性结论)组成。请参照以下例句,写出完整的“三段式”推理。(5分)

例:知识分子是劳动者,教师是知识分子,所以教师是劳动者。

① 商品是劳动产品, ,所以, 。

② , ,所以,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青春仿佛是一种宣言,它昭示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激情;青春也是一种姿态,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青春也是一种勇气,带着加速度在奔跑,渴望找到未来的答案……

正值芳华的青年人最大的资本,恰恰是最容易被自己忽视的青春。对”青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 (A项,“颠覆性的变革”错,过于绝对,原文是指“一系列变革”;B项,“城市官方救助的主体发生了转变”是在“宋室南渡后”;D项,“不再进行简单的饥寒救济”错,不是“不再进行”,而是“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饥寒救济”)

2.C(C“是为了论证宋代城市民间救助主要有两种类型”错,是为了论证“城市民间救助主要是对贫乏困顿之人的饥寒救济,以帮助他们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3.D(“缺乏系统性”错,原文是说“民间救助活动不及官方的系统”。)

4.C(“男孩希望老朱认他做义子”错,是要老朱救自己以免遭警察拷上。)

5.老朱是一位年轻时犯过错误而又重新改过的中年男子。①开锁技术高超;②嫉恶如仇又善良、宽容;③处事灵活得体。(概括2分。每个小点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6.①对失足少年要宽容、关心、爱护,不要盲目施暴和惩罚。②要让失足少年看到自身的长处,意识到自身价值,树立信心;③要让失足少年学会抵制外界的诱惑。④要给失足少年尊严和改过的机会。(每点2分,共6分,答对3点即可,需结合文本分析,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7.B(“持续大幅增加”错,年与20相比垃圾填埋无害化处理量基本持平。)

B.A.C (A项,“居世界领先水平”的说法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谈及该公司技术地位。C项,原文是指一二线城市的很多地区,而不是一二线城市的全部地区,扩大了范围。)(选对一项给2分,全对给5分。)

9.①要将垃圾综合利用,变成可再生能源。②在垃圾处理方式上,要重点发展垃圾焚烧处理方式。③加强政府管理职能,推动垃圾分类工作。④建立环境损害补偿机制。(每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10.C(原文标点: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

11. B(“文武官员”错,吏部掌管文官的任免,武官的选用由兵部负责。)

12. D(“他治下的百姓”应为“自己的亲戚及族人”。)

13. (1)等到卢循侵犯南海,吴隐之被卢循所俘获。刘裕给卢循写信,命令他让吴隐之返回京城。(关键词: “寇”“为……所……”“得”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2)吴隐之清廉的节操始终没有改变,常受到优厚的赏赐,被赐予丰厚的封赠,廉洁的士大夫们都把这作为荣耀。(关键词: “锡”“显赠”“以为”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吴隐之,字处默,是濮阳鄄城人。吴隐之容貌很美,善于谈论,广泛涉猎文史,以儒雅著名。二十岁就孤高独立,有清正的操守,虽然家中没有一石余粮,但绝不取不合道义而来的东西。他事奉母亲孝顺谨慎,到他为母亲守丧时,哀伤伤身超过礼制的规定。家中贫困,无人鸣鼓,每至该哭泣之时,都有双鹤鸣叫,又有群雁聚集,当时人们都认为是吴隐之的孝心感动了仙鹤和大雁。吴隐之与太常韩康伯是邻居,韩康伯的母亲是一位贤良聪明的妇人。她每次听到吴隐之的哭声,就放下筷子不再吃饭,为之悲痛流泪。后来,她对韩康怕说:”你如果掌管国家官吏的任用权,应当推举像这样的人。”到韩康伯担任吏部尚书时,吴隐之遂被任用为清官,累官做到晋陵太守。吴隐之在郡清廉俭朴,妻子自己出去背柴。后调任左卫将军。他清廉,虽有高官显职,但俸禄赏赐都分给自己的亲戚及族人,冬天没有被子。他曾洗衣时,没有替换衣服,竟然披上棉絮,他生活勤苦得与贫寒的庶民一样。广州地区倚山靠海,是出产奇珍异宝的地方,一个小箱所装的珍宝,可供人生活数世。因此前后刺史皆贪赃枉法。朝廷想要革除五岭以南的弊病,叫吴隐之为广州刺史。离广州治所二十里处的地名叫石门,有一道泉水,被称为贪泉,传说人只要一喝,就会有无尽的贪欲。吴隐之到达这里,对他周围的亲信说:”不看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就能使心境保持不乱,越过五岭就丧失清白的原因,我现在知道了。”于是他来到泉旁,舀上泉水喝下去,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广州,清廉的节操更加突出,经常吃的不过是蔬菜和干鱼,帷帐、用具与衣服等都交付外库,当时有许多人认为他是故意作假,然而他却始终如一。到卢循侵犯南海,吴隐之被卢循所俘获。刘裕给卢循写信,命令他让吴隐之返回京城。过了许久卢循才同意吴隐之还京。吴隐之乘船返回时,没有装载多余的东西。他回到京城后,只住数亩地的小宅院,篱笆与院墙又矮又窄,内外共有六间茅屋,连妻子儿女都住得很挤。刘裕赐给吴隐之车牛,又为他修造住宅,他坚决推辞。后来他被调任中领军,但清廉俭朴之风不改,每月初得到俸禄,只留下自己的口粮,其余都分别赈济亲戚、族人,家中人靠自己纺织以供家用。经常有困难缺乏的情况,有时两天吃一天的粮食。身上总是穿布制的衣服,而且破旧不堪,妻子儿女一点也不能分享他的俸禄。晋安帝义熙八年,吴隐之以年老请求退休,九年,吴隐之去世。吴隐之清廉的节操始终没有改变,常收到优厚的赏赐,被赐予丰厚的封赐,廉洁的士大夫们都把这作为荣耀。

14.BE(B第二句抒写的是雄心壮志,格调高昂,令人感奋。E尾联化用典故,屈原身处逆境,尚有一渔父与之对话;而现在诗人的情况却是渔人看见他竟不与之言语。自管吹着长笛回岛去了。选对一项给2分,全对给5分。)

15.①志向高远的豪情。诗人心郁闷而志不颓,面对滔滔湘水,更加壮怀激烈,学刘琨闻鸡舞剑,表现了他干时济世的远大抱负。

②思念家乡的悲苦。诗人以“橘柚”自况,羡慕其适得其所,而悲叹自己远离家乡、生不逢时,客居他乡。

③不被理解的悲愤。诗人客居异乡,渔人看见他竟不与言语,一种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壮志难酬的慷慨不平之情油然而生。(每点2分,共6分,)

16(1)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2)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一空1分,共5分。如有增字、漏字、错字不给分。)

17.B(当务之急是指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合乎语境。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是褒义词,不能用于犯罪分子。沧海桑田: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使用正确。溢美之词:指过分赞美的言词。不合语境。礼尚往来: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现在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对你怎么样。合乎语境。言不由衷:指说出的话不是发自内心的,心口不一。望文生义,不合语境。)

18.C (A项,两面对一面,应将“城市公共服务意识的提高”改为“城市公共服务意识是否提高”。B项,成分残缺,缺少“强化”的宾语,应在“半岛问题”后加“的立场”。D项,语序不当,“并没有”应放在“把”字的前面。)

19.D (A“令尊”敬辞,用来称别人的父亲;B“高就”用于别人,敬辞:C“垂念”指别人对自己的挂念。)

20.①暗物质和暗能量占绝大部分 ②如果找到了暗物质粒子 ③暗物质探测具有重要意义(每处2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

21.①电脑是商品 电脑是劳动产品

②领导干部应该带头学习法律 他是领导干部 他应该带头学习法律

(写对一句给1分,共5分。符合三段论要求即可给分。)

22.材料解析:青春是青年时代皎洁的繁花,青春是旧事物重新焕发的神采,青春是草木蓬勃生长的青葱色彩。学生可就材料列举的一种观点行文,也可另选有关“青春”的其他观点行文,还可综合几种观点,体现辩证思考。

以下立意仅供参考:

(1)珍惜青春(2)“青春”立意、文体不明,36分以下给分。立意准确、文体明确的文章,根据行文逻辑和语言定分,语言、逻辑俱佳者,48-60分之间;语言、逻辑较好者,36—48分之间;语言啰嗦、逻辑混乱、内容空洞者,36分以下。

篇6:高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共73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摘编自《人民日报》1月2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C.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D.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微信的诞 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D.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 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花瓷细腰鼓[来源:Z§xx§k.Com]

杨轻抒

眉间坊是一条街。为什么叫坊不叫街,好像没人说得清楚。街不宽,也不长,四月的风卷着落花从东头过来,百米之后就消失在了西头的车流里。街还不直,微有弧线——之前电视台曾经做过城市航拍,其中就有眉间坊的镜头,看到的人说,咱这眉间坊从空中看就像人字的那一撇。

鲁老师一个人住在眉间坊一座三间平房围成的小四合院里。地是红砖铺的,年岁久了,一地青红,青红的小院里堆积着春日的阳光,几朵槐花在阳光里飘落。围墙是灰砖砌的,高过人头,爬满七里香。

院门半掩,街坊四邻常看见鲁老师在院子里写写字、喝个茶什么的。有时候鲁老师也念些旧文,只是鲁老师念旧文的时候要打节奏,打节奏用的是一个瓷的细腰鼓,两头蒙皮,是什么皮大家不知道,但那瓷鼓晶莹而深透,秋水一般。鲁老师腰悬瓷鼓,左击右拍,嘴里念:“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来源:学科网]

鼓声穿云裂石,鲁老师满面沧桑。

街上的人偶尔也来串串门,送点时下的青瓜小葱什么的,但都不进去,就站在门口。站在院门口能看到鲁老师客厅里挂着的字,字是: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关于鲁老师,一直就有很多的猜测。

有人说鲁老师书香门第,早年是留过洋的,会几国外语;也有人说鲁老师祖上是有名的富商,传下宝贝无数;当然,也有人说,鲁老师就一个离群索居的退休老头,儿孙都在国外,多年不曾回来过。

不管怎么着,大家都知道鲁老师是个文化人,都很敬重他。

常进鲁老师院里的是老宋。老宋是厂里的水暖工,也懂点电,所以谁家管道破了,电不通了,都请老宋去看看。老宋经常到鲁老师家去,因为鲁老师那房子也老了,经常有个下水道堵了,灯泡坏了之类的事情。开始时,鲁老师家有事,悄悄喊声老宋,老宋就去了;后来老宋也不让鲁老师喊了,差不多了就去鲁老师家检查检查。有事处理个事,没事就坐在院里看鲁老师打腰鼓念旧词儿。

人总是要老的,鲁老师眼看着就一年一年老了。老了的鲁老师也写写字,也打打鼓,但是看见过的人都说, 鲁老师写字手已经开始发抖了,打鼓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节奏感了。大家就想,要是鲁老师哪天忽然走了,谁来给他送终啊?

这个问题渐渐成了眉间坊所有人的心结。

当然,想归想,却没有人说破,只是大家走过鲁老师家门前的时候,会忍不住停一下脚步,或者不自觉地回头望上一眼鲁老师那青灰的院门,看见墙上的七里香花瓣又掉了不少,对联上的字又淡了一些……

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听见老宋的叫声,大家都跑过去。鲁老师半躺在院子里的一把藤椅上,脸色青灰,冲大家笑了笑,笑得很艰难。大家说快把鲁老师送医院吧,鲁老师摇头,意思是不必了。鲁老师看看桌上那只腰鼓,又慢慢抬眼看着老宋。

那腰鼓黑地、乳蓝白斑,漂亮得不染一丝烟火气——大家第一次这么近地看到那只鼓,也第一次发现鲁老师家里空空荡荡让人心酸。

老宋为难地看看鲁老师。

鲁老师叹了口气,显得特别失望。大家说:“老宋你什么意思?你真要鲁老师放不下?”老宋说:“哪敢让鲁老师放不下?跟鲁老师这么些年,这腰鼓我不是不会打,我是怕我念得不好,不像鲁老师那样。”大家说:“你念得不好我们帮你念,你打鼓可以吧?”

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

老宋深吸了一口气,拿起腰鼓,开始拍打,那声音清越而悠远,仿佛带着几千年辽远的气息。大家一起念:“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

没有人问大家是啥时候学会那些旧词的,所有人都觉得那腰鼓的声音清丽而深重,像暗夜里的昙花开放,像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荡,整个城市,不,整个天地之间,都浸透了瓷鼓的声音……

后来,不知过了多少时日,有操着外地口音的人来眉间坊打听鲁老师的那只花瓷细腰鼓,说:“那可不是一般的东西,是鲁山段店窑烧制的,是唐钧瓷的鼻祖‘黑唐钧’,是皇宫的贡品,连皇帝都用过,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呢!”眉间坊的人说:“就你懂?你懂为啥不明白‘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也是祖上传下来的?”

那人赧然,掩面而去。

4.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以“眉间坊’’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小说开头部分又特别交代航拍镜头下“人字的那一撇”暗示了与“做人”相关的小说主题。

B.小说中描写了鲁老师居住的“小四合院”,青红的小院、飞扬的槐花相交织,渲染出神秘阴森的氛围,烘托出鲁老师离群索居的特点。

C.作者描写鲁老师击鼓时“鼓声穿云裂石”“满面沧桑”这一场景,意在表现鲁老师技艺的高超,以及众人对鲁老师文化人身份的敬畏。

D.“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是因为鲁老师觉得老宋得到自己的真传,可以和自己一样打鼓念旧词而感到欣慰。

5.小说中“七里香”三次出现各有作用,请分别加以分析。(5分)

6.文中的鲁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文本进行概括。(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叶嘉莹:一生与诗词相恋

92岁高龄的叶嘉莹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中获颁-“终身成就奖”。此前数十年间,她身挟满腹诗书,走遍中国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三四岁时,父母便教她背诵诗词。而她的伯父叶廷又,是一位有很深古典文化修养的中医。在伯父的引导下,深居大院的叶嘉莹常常把院子里的草木作为对象,吟诗作词。1941年,叶嘉莹高中毕业,进入辅仁大学专攻古典文学专业。在辅仁大学,叶嘉莹遇见了她铭记一生的恩师顾随。顾随古典文化功底极为深厚,他对诗歌的讲授令叶嘉莹如痴如醉。师生二人常常诗词唱和,被师友传为佳话。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假使苦水(顾随别号)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但他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的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①”。

如果顾随泉下有知,最高兴的肯定是叶嘉莹果然如他所期望那般做到了“别有开发”和“能自建树”。师徒二人在诗词世界里研读的轨迹,也有相似之处。顾随是受蔡元培之命学习西洋文学,得益匪浅;而叶嘉莹则在机缘巧合下,前往北美访问 交流,在此期间接触到了西方文学理论。叶嘉莹发现,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便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国的古典诗词。这种将中西理论融合的研究策略很快为叶嘉莹的诗词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以西方文学理论解析古典小词,成为叶嘉莹治学的重要特点。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文学院院长陈洪评价叶嘉莹说:“融合中西以推进词学研究,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

在海外教书时,叶嘉莹常常感慨,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在翻译成英文后就要逊色不少。而用英文授课,也让她常常有不能阐尽其意之感。1979年,凭借一封寄给国家教育部的言真意切的信,叶嘉莹终于可以回国教书。从那年起,叶嘉莹便犹如候鸟一般,按照时令奔波于大洋两岸。她讲授古典诗词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1993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一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

她自认,这一辈子,她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在当年顾随的课堂上,她埋首苦记,犹如录音机一般一字不差地把顾随的讲课“录”了下来,并在几十年后整理出版。另一件事,就是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台湾大学教授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这是她留给人们的两把钥匙。有了它们,人们要去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去感受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吟诵之美,尽可以循迹而得。如今,她也在打造自己的钥匙。她教书70年,留下来的讲课、讲演录音,有2000小时以上。学生们正在帮助她整理成书。等到出版之日,喜爱诗词的人们又将迎来一场精神盛宴。

她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面的美好、高洁的精神,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她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把不懂诗的人牵引到里面来。“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做的事情。”“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有删改)

【相关链接】

我很不喜欢“才女”这两个字,有人说过我是穿裙子的“士”。我身体是女性,但是我的品格是士大夫的“士”,就有中国儒家传统的“士”的品格和持守。(节选自《叶嘉莹:我是穿裙子的中国“士”》,有删改)

【注】①马祖道一是禅宗洪州宗的祖师,师承南岳怀让禅师。

7.下列对传主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学贯中西。她在北美访问交流期间,系统学习西方文学理论,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中。

B.诗词研究自成一派。她师承名家,对诗词的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西,别有开发,能自建树。

C.注重人才培养。她出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出资设立奖学金和学术基金来鼓励年轻人。

D.个性鲜明。她身为女性,饱读诗书,却不喜欢人家称呼她“才女”,喜欢人送的雅号“穿裙子的士”。

8.下列对作品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叶嘉莹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为讲授古典诗词奔波于大洋两岸,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B.叶嘉莹诗书满腹,与她书香门第的出身,和幼年时期就开始吟诗作词,后又得遇名师指点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C.叶嘉莹治学极有特点,她借鉴西方的文学理论来推进中国词学研究,这在海内外是独一无二的。

D.叶嘉莹反对将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文讲解,她认为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翻译成英文后会逊色不少。

E.叶嘉莹成为诗词研究大家,得益于她深受中国儒家传统熏陶,年轻时埋头苦读,教书时不断积淀。

9.作为一代大家的叶嘉莹,对诗词研究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4分)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狄仁杰以资授汴州判佐,工部尚书阎立本黜陟河南, 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惊谢曰:“仲尼云:‘观过,斯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明珠,东南遗宝。”特荐为并州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①犯法,善才绳之。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高宗大怒,命促刑。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仁杰固谏,侍中张文瓘(guàn)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②之例,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仁杰曰:“陛下作法,悬诸象魏③,徒流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高宗意乃解,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编入史。又曰:“仁杰为善才正朕,岂不能为朕正天下耶?”授侍御史。

后因谏事,高宗笑曰:“卿得权善才便也。”时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惧之,仁杰按之,请付法。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曰:“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高宗乃许之。由是朝廷肃然。

【注】①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②张释之:西汉人,以善谏闻名。辛毗(pí):三国魏人,以力谏闻名。③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也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B.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C.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D.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陟”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来源:学。科。网]

B.“陛下”原来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 ,后来引申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逆龙鳞”比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触之者则必杀人。后人用“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

D.“徒流”是古代刑法。“徒”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流”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狄仁杰凭着资历、声望被授予汴州判佐之职,却被吏人诬告,当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得悉他的冤情后连忙向他道歉,并推荐他为并州法曹。

B.将军权善才查办了犯法的飞骑兵,得罪了飞骑兵,飞骑兵为了报复,到唐高宗面前捏造权善才的罪行,诬告其砍伐昭陵的柏树。唐高宗听了悲伤得痛哭流涕。

C.狄仁杰坚持为权善才进谏,在侍中张文瓘挥动笏板命令其出去时,狄仁杰援引古例强行劝谏,称赞高宗有如尧舜,最终说服了高宗,挽救了权善才的生命。

D.第二、三两段关于狄仁杰执法的故事,刻画人物以语言描写为主,通过典型事件和生动的人物对话,充分表现了狄仁杰高超的辩才和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从课文中选取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6分)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14~15题。

孤雁儿①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孤雁儿》写于李清照晚年,赵明诚去世之后。

鹧鸪天•暮春

黄升

沉水香销梦半醒,斜阳恰照竹间亭。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

莺宛转,燕丁宁。晴波不动晚山青。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

14.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梅心惊破”句,是拟人手法。词人赋无情之物以知春的灵性。词人着一“惊”字,就将梅花开放的形状和神情都活现出来了。

B.《孤雁儿》一词开篇就写主人公躺在藤床纸帐里,早上睡醒起来,情绪即不大好,心中说不尽的郁闷忧愁,从而奠定了全词伤春的基调。

C.“戏临小草书团扇”,这句摹写闺中佳人在精美的生绡白团扇上临摹字贴、戏学草书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主人公追求高雅生活的闲情逸致。

D.李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黄词用叙事的手法,把女主人公的寂寞情怀、怜花心事,曲折深入地传给了读者。

E.两首词都写到了“沉香”,李词借时断时续的香烟更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黄词则用炉香渐消,天还未暮以突出永昼难消与心境之孤寂。

15.两词中的女主人公都充满了愁思,但心境不同,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出了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代价才开辟了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苦闷心情的词句是“ , 。”

(3)白居易《琵琶行》“ , ”两句不仅高度概括了琵琶女和诗人自身的遭遇,而且表达出境况相似的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同情的深厚情意,控诉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

(4)杜甫《望岳》中,“ , ”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豪情,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了作者志向的高远、坚定。[来源:Z。xx。k.Com]

第Ⅱ卷 表达题(共77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作为演说家,他一登上舞台,就神采奕奕,舌灿莲花,独特而又有魅力的气场和丰沛的内容很快就能让观者听者叹服。

②在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我国河北省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蟾宫折桂,喜获殊荣,被授予联合国环保“地球卫士奖”。

③经过政府的大力治理,再加上百姓们的积极支持,这里终于变得海晏河清、风光旖旎了。

④一篇文章,一旦“镶嵌”了“金句”“金词”,则富丽堂皇,而谁又会知道,这背后是作者对词语的大量占有和辛苦打磨。

⑤辽宁省著名书法家沈延先生,出身儒门,自幼跟从其父读经学史,作诗临帖,舞文弄墨,弱冠之时,已然称誉乡里。

⑥“中国诗词大会”上,首位出场的选手李尚荣——一个7岁的小女孩,在台上对答如流,活泼可爱,玲珑剔透。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地名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是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见证、情感的寄托,切忌不可因长官意志或眼前经济利益而“任性”修改。

B.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市委市政府不仅表现出了应有的责任感和 担当意识,媒体也显示出了难得的宽容和真诚。

C.会议指出,要全力推动地籍管理和不动产登记工作再上新台阶,确保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全面落地,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发新停旧”。

D.“全国向上好青年”推选活动旨在寻找、发现、推选身边的好青年,引领广大青年崇德向善,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19.下面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一首五言律诗,填入划横线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 。

, 。

①树色随关迥 ②帝乡明日到 ③犹自梦渔樵 ④河声入海遥。

A.①④③② B.③②①④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20.下面关于《红楼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饮的仙茶叫“千红一窟”,品的酒叫“万艳同杯”,听的歌曲名叫“红楼梦”。

B.被宝玉邀请陪读,进家塾念书的人是秦钟,所以后来才有“起嫌疑顽童闹学堂”的情节发生。

C.王夫人是林黛玉的舅母,薛宝钗的姨母,王熙凤的姑母。

D.《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黛玉听曲时,令她“心痛神痴,眼中落泪”的诗词戏文辞句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传统文化作为历史遗产,在时代性、阶级性上难免与现代社会生活存在矛盾和冲突。

① ,并不足以证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完全对立的。 ② ,还有人类性和超时代性的一面。这种人类性和超时代性的内容,决定了文化的历史继承性和连续性。所以, ③ :对于那些陈旧的积习要加以彻底的否定;而对于其中的精粹思想,则非但不应否定,还应大力发扬。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老六说:“我前世穷怕了,今生不想再当穷人了。”阎王说:“今生的事,好说。我且问你,今生你有两个去向,一个是一万个人供养你一人,另一个是你一个人供养一万个人,你愿意走哪条路?”

老六一听,不假思索就答道:“肯定是一万个人供养我一个人了!”然后,千恩万谢地高兴而去。

30年后,老六又回到阎王面前,并说阎王骗了他。阎王笑道:“怎么就说我骗你呢?”老六说:“听了您的话,我做了一辈子的乞丐。”阎王说:“那就对了,一万个人供养一个人,指的就是乞丐呀!”

要求:选 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答案

1.C(选项中“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的表述绝对化,原文为“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2.D(选项中“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的表述理解错误,原文是“ 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3.A(选项中“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倒置或强加因果。)

4.A (B.“神秘阴森”不恰当;C.更多表现鲁老师的伤痛和感慨;D.原因分析不全面,应该是老宋和众人领受到传统文化而使鲁老师感到欣慰)

5.①第一处:描写鲁老师家的四合院“爬满七里香”,表现鲁老师生活的环境清幽雅致。②第二处:以“七里香花瓣”的掉落渲染冷清的氛围,暗示鲁老师年老的孤独、生命的衰颓。③第三处:以“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荡,形象地表现了鲁老师所坚守的传统文化对眉间坊人的深远熏染。(每点2分,总分5分,意思相近即可)

6.鲁老师是一位子孙不孝、历经人世沧桑、晚年离群索居的老人;是性情高雅、坚守传统文化、呼唤孝道的文化人;他用自己 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人,使人心向善、向美。 (每点2分,共6分。)

7.A(叶嘉莹是否系统地学习了西方文学理论,文中并没有直言。)

8.CD(5分,答对一项3分,答对两项5分)(C选项错在“这是独一无二的”。原文中陈洪评价叶嘉莹,说的是“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所以,并不是“独一无二”的。D项错在“她反对将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文”,文中并无此意。)

9.①理论研究上,引入西方文学理论,在诗词研究上有所创新。②培养人才上,设立奖学金和学术基金奖掖后学,推动诗词研究。③继承推广上,整理出版了恩师顾随的讲课实录;托人录下并推广戴静山教授的古典诗词吟诵。④学术成果上,留下了丰富的讲课、讲 演录音资料,正在整理成书。(答对一点得一分,满分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0.C

11.A (“黜”“陟”的意思说反了。)

12.B (“捏造”“诬陷”不准确,从下文狄仁杰的判断来看,权善才的确有“砍伐陵柏”的行为。)

13.(1)法律既然没有恒久的固定的标 准,那么天下人该往哪里放置自己的手脚呢?陛下您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请从今天开始吧。(“恒”“万方”“措”各1分,大意3分)

(2)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先”“后”各1分,前后分句因果关系明确1分,大意1分)

14.B C(5分,答对一项3分,答对两项5分。B.“伤春”错,词人笔下之春为“春意盎然”之春,开篇奠定的是忧愁的基调。C.“表达了主人公追求高雅生活的闲情逸致”错,“戏临小草书团扇”应是主人公聊以自遣之举,抒发的是主人公的寂寞情怀。)

15.《孤雁儿》中含蓄地写出了对亡夫的思念之情(1分):“梅心惊破”,《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个人悲欢已见笔底;词末三句写出寻寻觅觅之形及怅然若失之感,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借梅花寄托对亡夫的悼念之情(2分)。 《鹧鸪天•暮春》主要表达女主人公青春被禁锢的失落与寂寞(1分)。词的上片,写女主人公春昼梦醒的无聊之状,表现女主人公的寂寞情怀、惜花心事。下片进一层写景抒情,表现了女主人公留春无计、怨春不语的失落心境(2分)。[来源:学#科#网Z#X#X#K]

16.名篇名句默写(8分)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参考译文】

狄仁杰凭资历、声望出任汴州判佐。时任工部尚书的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人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很惊讶地对狄仁杰道歉说:“孔子说过:‘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 没有仁德了。’您狄仁杰真是海湾中的明珠,东南地方的遗落的宝物”,于是特别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法曹。狄仁杰的亲人住在河阳,狄仁杰去赴任时,在并州登上太行山,往南望着天空中一朵白云孤独飘飞,对左右跟随的人说:“我的亲人居住的地方,在白云下面附近的地方啊。”伫立在山上很久,直到云飘远了他才走。

权善才,在高宗在位的时候担任将军。下属中郎将范怀义率卫队在昭陵(太宗之墓)整天整夜地值班警卫,有一个飞骑兵犯了法,权善才依法查办了他。飞骑兵就多次请求拜见高宗,他先情不自禁,痛哭流泪,说权善才等人砍伐了昭陵的柏树,对太宗十分不恭敬。高宗也情不自禁地悲伤痛哭不止,命令杀掉权善才。大理丞狄仁杰据法律判权善才的罪,仅仅是免掉了官职。高宗大发脾气,命令迅速执行死刑。狄仁杰说:“法律是陛下制订的法律,我只是遵守它。为什么因为砍伐了几棵小柏树而杀掉大臣呢?请让我不接受陛下的命令。高宗流着泪说:“善才砍伐了我父亲陵墓上的柏树,我作为儿子是不孝,以至因为这几棵柏树要杀掉权善才。我知道你是一个好法官,但善才等人最终必须判死罪。”狄仁杰坚持谏争,侍中张文瓘(guàn)挥动笏板叫狄仁杰出去。狄仁杰就举出张释之处理高庙一案以及辛毗(pí)处理牵裾一案的案例说:“我听说触犯皇上,违背帝王意志,自古以来是件难事。但我认为不难。如果处在桀纣的时代就难,如果处在尧舜的时代就不难。我有幸遇上了尧舜时代,不怕像比干那样遭到杀害。陛下不接受我的劝告,我死去之后,在九泉之下见了释之、辛毗还会感到羞愧。”高宗说:“善才犯法在情理上不可宽容,按法律虽然不能判死罪,但我的愤恨很深啊,必须超越法律的界限把他杀掉。”狄仁杰说:“陛下制订法律,把它公示在宫阙上,服劳役流放,直到死刑,都有等级次第,难道有犯罪不足以判死刑,但特意命令要赐给死刑的。法律既然没有恒久的固定的标准,那么天下人该将往哪里放置自己的手脚呢?陛下您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请从今天开始吧。高宗的念头这才打消。说:“你能遵守法律,我有个认真执法的官。”命令把狄仁杰的事编入史册。又说道:“狄仁杰能为了权善才而使我守法,难道不能为了我而使天下守法吗?”任命他担任侍御史。

后来狄仁杰又有规谏,高宗开玩笑地说道:“你是记得谏权善才之事的便宜了吧。”当时左司郎王本立依仗皇帝的宠爱,把持政权,朝廷大臣都害怕他,狄仁杰却把他抓了起来,请高宗依法处置。高宗却特许宽容他,狄仁杰便上奏说:“即使王本立是国家才能卓越的人,朝廷又哪会缺少像他那样的人?您为什么要怜惜一个犯了罪的人,而使王法招致玷污呢?你一定不想查办他的话,就请特赦了他,再将我流放到边远无人的荒地去,以作为将来忠臣的鉴戒。”高宗这才同意了他的奏请。从此以后,朝廷上下一片肃然的样子。

17.【答案】B

舌灿莲花:形容人口才好,口齿伶俐,能言善道,有如莲花般美妙。蟾宫折桂:谓科举应试得中。不合语境。海晏河清:比喻天下太平。此处望文生义。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舞文弄墨:形容歪曲法律条文作弊或玩弄文字技巧。此处望文生义。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

18.【答案】D

A项,“切忌不可”多重否定失当,去掉“不可”。B项,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移到“市委市政府”前面。C项,“完成‘发新停旧’”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发新停旧”后加上“任务”。

19.C

20.D 所听之曲是《牡丹亭》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等句。“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出自《西厢记》。

21.①然而这种矛盾和冲突

②因为传统文化除了阶级性和时代性以外

③对于传统文化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22.【参考立意】

“一万个人供养你一人”,代表了一种索取与享乐的生活方式;“一个人供养一万个人”,代表的是奋斗与奉献。

(1)最佳立意:奋斗与奉献

(2)人生因担当而有尊严;人生的幸福与成就来自付出与担当;见识决定人生的格局;选择不同,命运也就不同等也符合题意。

篇7:高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文化自觉是对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思和理性审视,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中的主体对自己的文化应该有自知之明,同时也要了解和认识其他文化,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自觉就是对中国文化的反思、反省和审视。自中华文化产生以来,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觉过程就从未停止过。特别是到了近现代,中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反思、反省和审视达到了空前广泛和深刻的程度,涌现出一大批文化名家。即使他们所持观点迥异,但他们均为中 华文化自觉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反省,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中国的文化自觉不无启迪。但是,中国真正的文化自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对中华文化的总体构成和要素,对中华文化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作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认识,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辩证分析和科学认识。

②文化自觉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和艰苦的探索过程,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逐渐提升的。从中国近代文化自觉的艰难认识和探索历程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近代以来,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逐渐被打开,无数志士仁人开始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反省。在这一过程中,先后产生了关于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关系的各种观点和理论,“中体西用”“西体中用”“全盘西化”“儒学复兴”“综合创新”等观点、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影 响。

③当代中华文化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在世界各种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中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又迎来巨大机遇。中华文化自觉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在今天尤显重要。我们必须坚持文明互鉴、开放包容的方针,既不简单拿来,又不盲目排外。我们在文化自觉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补充、拓展、完善,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④文化自觉不仅包含着觉醒、觉悟、反思、反省,还包括对文化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判断文化的价值应该看一种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否具有积极意义,即看这种文化是进步的还是腐朽的;对文化的价值判断必然带来价值选择,即根据人民的利益之所在,批判、摒弃腐朽没落的落后文化,继承、吸收积极进步的先进文化。

⑤文化自信是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肯定和坚守。没有深刻的文化自觉,就不可能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中华文明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古老文明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厚德载物”“见贤思齐”等理念和情怀,有着不可低估的当代价值。正是基于以上文化自觉,我们才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摘编自张友谊《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化自觉是国人对我国文化的反思、反省等,涉及本土和外来文化问题。

B. 文化自觉的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民族、国家、政党、团体等共同体。

C. 当代社会对中华文化的构成、发展历程等的客观认识是真正的中华文化自觉。

D. 文化自觉来自文化自信,建立在文化自信 的基础之上,是对文化的自我反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先给文化自觉下定义,其目的是方便后文对中华文化自觉的论述。

B. 第(4)段论述文化自觉的内容,指出先进文化要体现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发展。

C.文章肯定了近现代文化名家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对中国文化进行辩证分析的贡献。

D. 文章论述了文化自觉的内涵、我国需要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没有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我们就不可能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反省。

B. 生活在本国文化圈的主体只有清醒认识本国文化才能准确判断自己文化的特点。

C.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更需要有文化自觉,并以此找到文化发展的正确道路。

D. 如果不能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价值,就可能无法拥有文化自信,这将不利于社会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除夕雪

除夕夜,雪还在下着,对面的山已经成了刚出笼的白面馒头,被蔼蔼的暮色笼罩着。“咔擦”一声,一棵枝丫在雪的重压之下,带着雪沫扑簌簌地落了下来。然后就是静寂,无边无际的静寂。

一个亮着晕黄的灯光的草屋下,几个孩子倦倦地偎在炭烧火桶边,旁边一只烧煤的炉子,放着一只铝锅,里面“突突”地冒着热气,孩子们眼巴巴地望着。

屋外传来“咯吱咯吱”的响声,老大飞快地拉开木门,门像老牛般哼唧着,光亮随着门的开启逐渐拉宽,像面镜子躺在雪地里,她喊道:“妈!”

母亲挑着两担雪,拖着一地水迹走了进来,老二老三也都一起站到了地上,眼巴巴地看着母亲。

母亲摘下头上的围巾,脸颊冻得通红,说:“以为有最后一班公交,没想到今天三十,中午就没了──”母亲一早就出门买菜了。

拨开筐子里的积雪,母亲扒拉出三棵大白菜,老二失望的眼神垂 了下来,老三委屈地瘪嘴,眼圈泛红,老大瞪了他们一眼, 就去拎起炉上的锅灌水。

母亲剥去了身上的军大衣,那还是父亲留下的,抻了抻衣袖 ,看着这三个瘦骨伶仃的儿女,眨眨眼说:“今天过年我们吃元宝吧。”

“元宝?”几乎是异口同声,目光 也聚光灯般投向了母亲,老三吧嗒着满嘴的口水。

母亲点头,指挥道:“老大,你把这几棵白菜洗洗!”

“老二,去把床下的粉丝拿出来!”

老三才五岁,睁着透亮的黑眼珠注视着母亲,母亲说:“你给我准备一瓢水。”

母亲舀了几碗白面在盆里,吩咐道:“加水!”

老三两只手颤巍巍地端着水瓢,滴了两滴,“不够!”母亲说。又加了一点,母亲直接从 老三手里夺过水瓢,“哗”的一声,水冲到面里,隐了身,母亲操手搓揉了起来,面团像雪球一般滚大,圆滚滚的像个白胖子,母亲安慰般拍打着面团。

洗净的白菜从热水里捞起,切碎,放到摊开的纱布里拧干,粉丝同样烫软,一起切碎,放在一个盆子里搅拌,加盐,又一通拌着,白菜也慢慢泛着喜色。

母亲把擀面杖直接压在了面团上,横一道竖一道,胖子被压扁,抻长。直到一张大面皮摊在桌上,又找来一个罐头瓶子,压在面皮上,一个圆形的面皮就出来了。

“饺子!”老二惊呼道,自从父亲去世后,就一直没有包过饺子,父亲擀面皮是掐一小块面剂,擀面杖搓动两下,一块面皮就飞了出来。不像母亲这样费劲。

饺子七零八落地散在桌上,像一群咧嘴的大肚汉。母亲对老二说:“去烧水吧!”老三在一旁不安分地用手揉揉捏捏,被母亲拍落了,老三撅着嘴,老大在一旁安静地包着饺子。

当水汽弥漫着整个屋子,一只只水饺“扑通通”地跳下水,沉到锅底,母亲掂着锅铲说:“你们三个把对联贴上!”

等三个孩子回到了屋里,三碗热气腾腾的水饺就端到了桌上。母亲颇为神秘地说:“这里面有惊喜,你们谁吃到了,谁明年就有好运哟!”

老二咬了一口,惊叫道:“我吃到了!”就吐出一枚硬币,摊开手掌,熠熠生辉。

老三有些着急,吞了几口溜光水滑的饺子,停了下来,翻着白眼看着老二,母亲吃了一个饺子,鼓励说:“三子,吃啊!”

老三眉头锁住,又解开,叫道:“我也吃到了!”从嘴里就吐出了硬币,在手里扬了扬,那样子比吃了开心果还兴奋。

老大看着母亲,说:“我吃撑了!”就把碗里两个饺子拨到了母亲的碗里,赶紧把碗抽走。母亲牙齿“咯噔”了一声,蹙眉,老三叫道:“妈也吃到了!”

老二拍着巴掌说:“大姐,就你没有吃到了!”

老大鼓起嘴咽着一口,瞪大眼说:“不好,我吞到肚子里了!”

欢乐的笑声爆起,冲破除夕夜白雪皑皑的屋顶张扬开来。母亲转头望向墙上丈夫的照片,嘴咧开,眼圈却已经红了…… (摘编自《小小说月刊》)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一段主要运用形象的比喻和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除夕夜的雪景,突出了草屋环境的寂静,同时也为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

B. 小说通过穿“父亲”留下的军大衣、“父亲”去世后没包过饺子等细节,暗示了“父亲”去世给这个家庭造成的穷困和不幸。墙上挂“父亲”的照片,突出了家人对“父亲”的缅怀思念。

C. 第三段画线句子生动地展现了开门后光线由窄到宽的变化过程,“门像老牛般哼唧着”,也暗示了这个家庭生活的窘迫。

D. 小说中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塑造了孩子们的形象。老大贴心懂事,老二鲁莽性急,老三天真烂漫,人物个性鲜活,真切生动。

5. 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6. 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7-9题。

材料一:

绿色食品标准分为AA级和A级两个技术等级。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按照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AA级绿色食品等同于有机食品。A级食品在生产过程中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摘编自360百科 、百度百科)

材料二:

中、外有机食品市场状况对比分析

种类 食品市场份额 进出口 销售渠道 监管与认证

国外 原产品

加工品 较大 进口

出口 农户直销、联销

专卖店、超市 监管机构健全

认证制度严格

中国 原产品 极小 进口 大型超市为主 有监管机构

缺乏认证制度

(摘编自《我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207月)

材料三:

10月30日,第16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进入第二天,西安市曲江会展中心的A、B3、B4三个展馆人头攒动。西安展团农产品上贴着的“二维码”信息,让许多人对绿色食品有了新的认识,只需扫一下,便可知道农产品的身份信息。

“葡萄在离开园区时便进行了检验检测,数据就写入了监管平台,通过二维码方便消费者查询。对企业来说虽然多了一道工序,但这个小小的贴标却起到了防伪的大作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西安荣华农业一位负责人说。

(摘编自赵辉《陕西:绿色农产品也有“户口簿”》,月2日《西安晚报》)

材料四:

绿色、有机农产品颇受市场追捧。绿色食品比普通农产品价格高出10%至30%,有机农产品要高出50%以上。表面上看,这样的价格很合适,但绿色农产品的成本比普通农产品高不少,有机农产品的成本更是普通农产品的两倍以上。

一些农企意识到品牌是让绿色农产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并开始着手打造绿色产品流通渠道。进入超市为打造品牌的第一步,但超市设置了各种进场门槛,这些费用让企业吃不消。为了破解进入超市不盈利的局面,很多电商企业应运而生。“我们通过互联网让农民的生产过程透明化,以此 重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阿卡农庄总裁江宇虹说,农庄将客户锁定为中高端消费者,采用预付费种植方式,实现了以销定产。目前,700家绿色食品企业已进驻工行融e购,在线销售额近9000万元;中绿生活网对接企业1000家,签约额达3500万元;从全国范围来看 ,进入阿里和京东平台的农户数量更多。绿色、有机食品行业未来会成为食品行业中的朝阳行业。

(摘编自乔金亮《如何让绿色农产品叫好又叫座》,年7月4日《经济日报》)[来源:学&科&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有机食品是一种安全无公害的农产品,它和其他绿色食品的区别是不使用含有化学成分的生产资料。

B.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污染更少,比普通食品营养价值更高,并且更安全。

C.有机食品受到市场认可,但仍存在生产成本高、品牌意识缺乏、产品利润低、消费者信任不足等问题。

D.绿色农产品搭乘信息化快车,既方便生产过程的监管,又可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信任。

9.根据材料三和四提供的信息,你认为我国绿色、有机食品行业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请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 文阅读

马森,字孔养,怀安人。嘉靖十四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太平知府。民有兄弟讼者,予镜令照曰:“若二人老矣,忍伤天性乎?”皆感泣谢去。再迁江西按察使。有进士嬖外妇而杀妻,抚按欲缓其狱,森卒抵之法。初,森在江西荐布政使宋淳。淳后抚南、赣,以赃败,森坐调大理卿。病归,起南京工部右侍郎。改户部,督仓场,寻转左。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迁南京户部尚书。隆庆初,改北部。是时,登极诏书蠲天下田租半。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帝手诏责令措置,森奏:“祖宗旧制,河、淮以南以四百万供应京师,河、淮以北以八百万供边。一岁之入,足供一岁之用。后边陲多事,支费渐繁,一变而有客兵之年例,再变而有主兵之年例。其初止三五十万耳,后渐增至二百三十余万。屯田十亏七八,盐法十折四五,民运十逋二三,悉以年例补之。在边则士马不多于昔,在太仓则输入不益于前,而所费数倍。重以诏书蠲除,故今日告匮,视往岁有加。臣前所区画,算及锱铢,不过纾目前急,而于国之大体,民之元气,未暇深虑。愿广集众思,令廷臣各陈所见。”又奏河东、四川、云南 、福建、广东、灵州盐课事宜,诏皆如所请。帝尝命中官崔敏发户部银六万市黄金。森持不可,且言故事御札皆由内阁下,无司礼径传者,事乃止。三年,以母老乞终养。赐驰驿归,后屡荐不起。森为考官时,夏言婿出其门,欲介之见言,谢不往。里居,赞巡抚庞尚鹏行一条鞭法。万历八年卒。赠太子少保,谥恭敏。

(节选自《明史•马森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 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

B. 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

C.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 /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

D. 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按察使,主管一省司法,明朝与布政使、都指挥使分掌一省司法、民政、军事,合称三司。

B. 登极,指皇帝即位,此处 指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即位,在位六年即病死,死后葬于昭陵。

C.一条鞭法,指将州县的田赋、徭役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D.谥,即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褒扬的称号,始于西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马森在江西做按察使时,有位进士因宠幸别的女子而杀害了妻子,马森不顾地方巡抚的反对,最终将那位进士绳之以法。

B. 马森认为国家财政日益紧张,既和战事频繁、军费渐多有关,也和皇帝登基减免田租导致国库收入比往年大幅减少有关。

C. 皇帝曾命马森拨户部的六万银两买黄金,但马森坚称应按照旧例皇帝的诏令都由内阁下发,没有从司礼监直接传达的。

D. 隆庆三年,马森以母亲年迈为由请求回家为其养老。皇上赏赐他乘驿车归乡,后来虽有人屡次举荐,他也没有重新做官。[来源:学科网]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淳后抚南、赣,以赃败,森坐调大理卿。

(2)森为考官时,夏言婿出其门,欲介之见言,谢不往。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9分)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洞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全椒:县名。 在安徽省东部,滁河上游。②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熬煮。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本诗关键在于一个“冷”字,首句写出郡斋气候之冷,更写出诗人心头之冷。

B. 领联通过对“束荆薪”“煮白石”描绘刻画了一个艰苦修炼的山中道人形象。

C. 颈联说作者想带一瓢酒去看友人,于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两人的深厚友情。

D. 尾联讲作者自己急于见到好友,便到山中寻找而不得,面对满山落叶面焦急。

15.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每空1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面对赤壁惊险壮阔的自然景象,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将自然风景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2)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他躬耕南阳时的心理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陋室铭》中点明文章主旨,写屋子虽然简陋,但只要居住在里面的人品德好就不会感到屋子简陋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近来,一些不法分子漠不关心孩子的生命,残忍地制造了一系列校园血案。

②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 丰富的想象力。

③无论是从医护人员的群体荣誉出发,还是从社会的公共利益出发,全面深化改革都刻不容 缓。这次改革能不能让医生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呢?我们刮目相看。

④最近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两家分庭抗礼,抢占全省的家电市场。

⑤在中国南海问题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站在正义的立场,为中国发声,他们的危言危行,受到中国人民一致好评。

⑥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消除了他们多年的隔阂,两人和好如初,倾盖如故,大家也为之高兴。

A. ②③④ B.①③⑤ C. ②④⑥ D.①③⑥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写作能力的高低意味着一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多大,甚至也可衡量出一个人对文化的理解程度。

B. 一段时间以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农业的标志和发展方向。

C. 基于当前世界形势和各方期待,此次在中国杭州举行的G20峰会确定了“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D. 程建强通过各种正当或不正当手段收受贿赂,案发后,检察机关查证其共有家产1600余万元人民币,14余万美元。

19.下列画线诗句的意境,与“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一句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3分)

A.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B.三山凌苦雾,千里激悲风。

C.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D.焰随红日去,烟逐暮云飞。

20. 某学院的一则招聘启事中有五处表达不妥当,请加以改正。(5分)

为加大外国留学生来我院学习汉语的需求,拟招聘10名兼职对外汉语教师。待遇报酬从优。具体要求如下:语言、文学、政治等文科专业毕业;硕士及以上学历;年龄不超过40周岁以上;工作态度认真,教学效果高质量;有对外汉语教学经验。有意向的老师请从我校校园网下载应聘教 师信息表。填好后发至邮箱 jianjianlong@163.com。截止日期:7月2日。欢迎各位老师到我校高就。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

21.如图是 紫砂壶成型过程的简要框架,请把这个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 字。(6分)

2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新闻周刊》公布了汉字——“戏”。理由:(1)中国有戏。首艘国产航母下水、C919大飞机、“悟空号”探测到疑似暗物质、“墨子号”实现千公里量子纠缠、雄安新区横空出世……(2)人们更爱“老戏骨”。虽然有人急功近利,戏精上身,但确实还有人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诱惑。(3)全民“游戏”。或“王者农药”或《绝地求生》,娱乐无可厚非,但我们在太多事情上缺乏游戏精神,却又在一些事情上太过游戏。

上述理由你赞同哪一条?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D文化自觉来自文化自信,建立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上……”错误,从原文第⑤段来看,“文化自信是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肯定和坚守。没有深刻的文化自觉,就不可能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正是基于以上文化自觉,我们才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由此可知,文化自信来自文化自觉,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之上。

2. C“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对中国文化进行辩证分析”错误,文中说“他们所持观点迥异”“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反省”,意思是文化名家对中华文化进行了分析,但“从积极消极两方面”“辩证”无从谈起。

3. A如果没有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我们就不可能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反省”错误,“如果……就……”说法错误,当时西方文化打开我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的确促使人们反思和反省,但不能说如果没有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我们就不可能反思。

4. D无“心理描写”,说老二“鲁莽”也不恰当

5. ①坚强乐观。丈夫去世以后,母亲带着三个孩子生活,支撑起整个家庭,在除夕夜给孩子们包饺子吃,营造欢乐的氛围。

②吃苦耐劳。到年三十了,她还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买菜,没赶上公交车,徒步回家,直到除夕夜才回来。

③聪慧能干。她让孩于们一起动手,包饺子,贴对联,感受过年的氛围,让孩子们都吃到硬币,预示着他们能有好运,使他们感到开心和快乐。

④爱亲人。她不仅对三个孩子充满爱,而且对逝世的丈夫也无比怀念。(每点2分,答到其中三点即可)

6. ①前呼后应,结尾段“除夕夜白雪皑皑”与标题和第一段形成呼应和照应,结构更加严密。

②“欢乐的笑声”与开篇形成对比,营造了和谐欢乐的家庭气氛,突出了亲情的温暖和孩子们苦中作乐的坚强乐观,与主题的表达和主体事件的背景相契合。

③突出了母亲悲喜交加的复杂心理。既有对丈夫的思念,又有对迫于窘境、失去父爱的孩子们的悲悯怜爱,更有对孩子们成长懂事的喜悦和欣慰。(每点2分)

7.A据原文材料一,“绿色食品标准分为AA级和A级两个技术等级”,只有AA级绿色食品才不使用有害的生产资料。

8.D(A项,原文中“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不是“含有化学成分的生产资料”。B项,“比普通食品营养价值更高”于文不符。C项,有机农产品包括有机食品,它存在品牌意识不足的问题,但一些农企已经意识到品牌意识是其发展的关键,说“缺乏品牌意识”于文不符。)

9.①利用信息技术,强化生产和销售过程的监管,赢得信任;

②降低生产成本;

③利用网络,优化销售渠道;

④打造消费者信赖的品牌。

(每点2分,答到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

10.A这句话的含义是“国库每年的收入减少,不能满足经费的开支,而且京、通二仓的储藏没有多少。马森查对搜集,举述了十多件事。又列出钱谷出入的数目,劝谏 皇帝节俭”,圈出名词和代词,如“太仓”“岁”“经费”“京通二仓”“森”“帝”等,然后根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因为“太仓岁入少”,因此“不能副经费”;“条行”指分条举述,二者不能断开。

11. D应该是“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12. C项,第一个“马森”应改为“外廷官崔敏”。

13. (1)宋淳后来巡抚南、赣,因贪赃的事败露,马森因此被调任为大理卿。(关键字词一个1分:“抚”,巡抚;“以”,因为;“败”,败露;“坐”,因犯……罪,受牵连;“调”,调任。)

(2)马森担任考官时,夏言的女婿出自他的门下,想介绍他见夏言,他推辞而没有前往。

(关键字词一个1分:“为”,担任;“出”,出自;“门”,指门下;“介”,介绍;“谢”,推辞,拒绝。)

参考译文:

马森,字孔养,怀安人。嘉靖十四年(1535)中进士,被任命为户部主事,后曾任太平知府。老百姓中有兄弟打官司的,马森给他们镜子让他们照照,说:“你们两个人老了,忍心损伤兄弟情份吗?”都感激得流泪含羞而去。又升迁江西按察使。有位进士宠爱别的女人而杀害妻子,抚按想轻判,马森最终使他伏法。起初,马森在江西举荐布政使宋淳。宋淳后来巡抚南、赣,因贪赃的事败露,马森因此被调为大理卿。因病归乡,起用为南京工部右侍郎。改派到户部,督察仓场,不久转任左侍郎。以右都御史身分总督漕运,兼任凤阳巡抚,升任为南 京户部尚书。隆庆初年,调任北部。当时,皇帝登基诏书减免了国家一半的田租。国库每年的收入减少,不能满足经费的开支,而且京、通二仓的储藏没有多少。马森查对搜集,举述了十多件事。又列出钱谷出入的数目,劝谏 皇帝节俭。皇帝亲拟诏书责令他采取措施,马森上奏:“祖宗的旧制度,黄河、淮河以南地区供给京师四百万银两,黄河、淮河以北地区供给边关八百万银两。一年的收入,足以供给一年的费用。后来边陲战事频繁,支出的费用逐渐繁多,第一次变化则外籍部队有了每年规定的给养,第二次变化则本地部队有了每年规定的给养。起初的费用只三五十万两,后来渐渐增至二百三十多万两。屯田的十有七八受亏损,管理食盐也十折四五,民粮运输十有二三被拖欠,全部用补给边关的年度费用弥补。在边关兵马不比过去多,在太仓纳粮之数不比过去增加,然而耗费是以前的数倍。又下诏书减免赋税,所以今日宣告匮乏,比往年更甚。我以前的筹划,计算到细小的财物,不过是解救燃眉之急,但对国家的根本、民众的元气,没来得及深入考虑。希望集思广益,让朝廷众臣各自陈说自己的意见。”又奏请河东、四川、云南、福建、广东、灵州征收盐税的事情,皇帝下诏都听从了他的请求。皇帝曾经任命宦官崔敏拨户部的六万银两买黄金。马森认为不可,而且声称按照旧例皇帝的诏令都由内阁下发,没有从司礼太监直接传递的,此事才被阻止。隆庆三年(1569),以母亲年迈为由请求回家养老送终。赏赐他乘驿车归乡,后来有人屡次举荐,他也没有重新做官。马森担任考官时,夏言的女婿出自他的门下,想介绍他见夏言,他推辞而没有前往。居住乡里,支持巡抚庞尚鹏施行一条鞭法。万历八年(1580)去世。 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恭敏。

14、D 尾联是作者的想象,情感不是“焦急”,而是无奈。

15、①首联借景抒情。用郡斋环境的 清冷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孤寂,引出对友人的思念。

②颔联虚写想象。作者想象友人生活环境的清寂与生活的艰苦,表达对友人的挂念。

③尾联情景交融(或以景衬情)。用落叶满空山的萧瑟之景衬托自己无法找到友人的惆怅与无奈。(每点2分)

16.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7、D

“漠不关心”,对人对事感情冷漠,淡然处之,不放在心上。该成语不能带宾语,故在此是错的。

“想入非非”也可作中性词,解 为“一般人认识力达不到的玄妙境界”,在此是对的。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不合语境,可改为“拭目以待”。

“分庭抗礼”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用于两者之间,在此是对的。

“危言危行”,褒义词,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

“倾盖如故”指的是初识却仿佛故人,在此是错的,因为句中两人曾经非常要好,并非初识。

18.B解析:A项不合逻辑。“高低”与“多大”两面对一面,应将“有多大”改为“的大小”。C项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的主题”。D项逻辑错误,凡是贿赂,手段都是不正当的。

19. 答案:C。解析:题干“空翠渺烟霏”出自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意境特点是空灵优美。C.“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出自王维的《终南山》,写青山上笼罩的雾气若有若无,意境与题干最为相似;A.“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出自陈子昂《度荆门望楚》,意境特点雄浑开阔;B.“三山凌苦雾,千里激悲风。”出自隋朝孔德绍《赋得华亭鹤》,有较强的愁怨色彩;D.“焰随红日去,烟逐暮云飞。”出自李白《句》,强调了“暮”的时间特征,且和“三山凌苦雾”同样未涉及景物的具体色彩。

20.①“加大”可改为“满足” ②“报酬”可删去 ③“40岁以上”可删去“以上”④“高质量”可改为“好”⑤“高就”可改为“任职”

21.示例:紫砂壶的成型过程,首先是通过打泥条、做壶身,并在壶身加上壶柄、壶嘴和壶盖,完成壶身的捏制;而后是对制好的壶身进行贴花、绘画和刻字的装饰加工.

(内容完整,给l分;归属得当,给l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总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22.

中国有戏我梦圆

①时代在迅速变更,社会在快速发展。沧海桑田,日升日落……仿佛在时光旅程中,中国微笑着蜕变,大踏步前行;当“睡狮”苏醒,在东方雄起,举世瞩目,“当惊世界殊!”

②《新周刊》公布20汉字“戏”,理由的第一点我十分赞同,那就是“中国有戏”。有戏在何处?五千年的演进,“戏”不再是本身含义,还承载着鼓舞人心的力量。中国好戏正拉开序幕:你看首艘国产航母下水、C919大飞机首飞、“悟空号”、“墨子号”等等的科研成果都在诉说着,科技创新,引领着经济腾飞的中国好戏连台。作为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大戏”欢呼雀跃。同时也在思考,21世纪主人的我们,该如何接续传承这出大戏?

③中国有戏,是前途和潜力的象征。从60多年前连一根螺丝钉都不会生产、需要要从外国进口,到今天独立研发航母、卫星、飞机等高科技产品。我发现,科技创新与进步正是所能深切体会到的。艰苦奋斗,自主发展,提升能力,依靠学习与借鉴、承传与创新,打开一扇通 向世界科技经济前沿的大门。才能有底气唱出“西方世界,我来了”的好戏!

④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十年前,智能手机在美国苹果公司诞生,商业巨鳄,独占鳌头。现在,华为、小米等发展到世界全球,国外“发烧友”对华为、小米的痴迷甚至远超当年苹果带来的震撼。为什么?震撼的理由是科技含量高,价格便宜。知道落后,就努力追赶。40年的学会终于赶超,或许毛泽东“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豪情给出了答案。

⑤科技进步正反映社会进步。民生与安全是另个重要方面。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国家拥有完整的医疗保障体系,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都不能做到。中国可以让上到富翁、下到穷人都能看得起病,这是美国几届总统努力数年却无法推行的。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前行,进而改善民生福祉,把曾经的空想初步变成现实。厉害了,我的国!

⑥祖国强大,人民才有安全感。《战狼Ⅱ》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在哪里,遇到什么危险,祖国就在我们身后。中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大家说中国有戏,没错,确实有戏,而且好戏还在后头。“一带一路”“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实现。

⑦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为祖国繁荣富强,努力学习,增长知识才干,将来为祖国的发展助力。实 现人生价值,让理想开花。


篇8:高一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人在理智未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者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决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规。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牵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姜白石说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

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从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创造活动尽于这七个字了。“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孔夫子到快要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

1、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格律是诗歌中的不变化者,体现的是整齐、规范和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格律就会变成死板的形式。

B.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这并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而是人不能活用它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C.格律不能束缚天才,天才之作往往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风骨。格律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即使他遵循了格律,诗歌也仍然腐滥。

D.古今大艺术家的创造活动都从格律人手,但后来都达到了脱化格律的境界;是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使他们在整齐之中求变化,避免了单调。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它先于理智而产生,但在理智发达之后,情感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

B.艺术是情感的流露,它也有群性和个性之别,讲究寓整齐于变化,但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

C.诗歌从四言、五言到七言,从古、律、绝到词,体现的是形式的变化,但它们又都讲究格律,体现的又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D.“从心所欲”和“不逾矩”是一对矛盾,艺术家要打破这个矛盾,做到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它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由遗传得来,不易变化;个性则成于环境,会随着环境而变化。

B.作者认为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旨在说明将格律用到出神人化的境界时,就可以超越格律的束缚而达到自由的创作境界。

C.作者认为一味变化也还是单调,所以他不主张从变化人手,认为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D.“从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艺术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也说明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英 雄

佛刘

清明节前夕,爸爸给乡下的奶奶打电话,乡下的奶奶说,今年就不用回来啦,有些事奶奶一个人就都办了。爸爸说,那怎么行呢,即便是我答应,虎子也不会答应啊。乡下的奶奶说,那你们就来吧,其实我也想虎子了。

虎子不是别人,就是我。不算今年,我已经是第四次回去看望乡下的奶奶和叔叔了。一想到乡下奶奶的小院,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向往,我知道,那是我另一个意义上的家。

回去那天的阳光很不错,春风已经把田野吹出了毛毛绿。老远,我就看见了站在村口的奶奶,我大喊一声,像一只脱了缰的小马驹,奔向奶奶的怀抱。

乡下的奶奶流泪了,她喜悦的脸庞上堆满了皱纹。这样的时刻,无论是奶奶、爸爸,还是我,都是幸福的。

乡下奶奶的院落不是很大,有一年下雨,西边的院墙还倒掉了,本来乡下的奶奶是想等当兵的叔叔回家修砌的,可是叔叔没有等来,却等到了爸爸。那一次,爸爸很卖命,他拦住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一个人忙活了两天,虽然墙修砌得不是很好,可是爸爸却累虚脱了。乡下的奶奶说,你这又是何必呢?爸爸说,只有这样,我的心才能安慰一些。

现在,爸爸修砌的那堵墙还好,上面爬满了干枯了的牵牛花的叶蔓,一株枣树探出墙外,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

乡下奶奶的房子已经很旧了。前几年,叔叔牺牲的时候,政府准备出资为乡下的奶奶翻盖一下老房子,却被奶奶拒绝了。奶奶说我这么大年纪了,房子还能用,没那个必要了,如果政府真的关心我的生活,那么就请你们把村里的小学修一修吧。村里的小学被重新翻盖了,学校是以叔叔的名字命名的,我去过一次,还在学校的门口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后来爸爸也想为乡下的奶奶盖一座新房子,可是奶奶依旧没答应。

爸爸常常给乡下的奶奶买很多的东西,但那些东西,是吃的都被她分给了左邻右舍,如果是穿的,就捐赠出去。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再没有比乡下的奶奶更倔强的人了,但大家都无法改变她,只好改变自己。

我没有看到过生前的叔叔,乡下的奶奶常常向我描述叔叔小时候的样子,说那时的叔叔爬墙上树,摸鱼捉鸟,无所不会。等长大了,就变得不怎么爱说话了,但心肠好,碰上邻居有什么帮忙的活儿,总是不惜体力,村里的人都很喜欢他。顺着乡下奶奶的目光,我能够看见那时的叔叔,他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威武的身影常常走进我的梦中,让我流一梦的泪水。

叔叔是个英雄,他死于一次探亲回家的路中,因为两个落水儿童,叔叔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叔叔的事迹感动了那个小城所有的市民,他被大家称为英雄。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自不必说。后来政府遵从乡下奶奶的意愿,把叔叔安葬在了老家,因为在那里,乡下的奶奶可以时常地去看一看儿子。

我和爸爸这次回来的目的主要是给叔叔扫墓,其实即便我们不回来,乡下的奶奶还有那些乡亲也会把叔叔的墓地扫得干干净净的,但是爸爸说,心里不踏实。

清明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中已经有了麦苗的味道。一路上,我们无语,爸爸一手扶了乡下奶奶的胳膊,每年他都是这样的姿态,这样看上去他们更像是一对母子。

乡下的奶奶把爸爸买来的鲜花一一摆放在叔叔的墓碑上。整个过程,她的表情肃穆、慈祥,没有一点悲伤。她说,儿子,你哥和你侄子又来看你了,你看看你侄子已经有你那么高了。爸爸说,给你叔鞠个躬吧,我点点头,然后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透过水泥地,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叔叔的生命,正一点点传输到我的身体中。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都明白了,乡下的奶奶不是我的亲奶奶,叔叔也不是我的亲叔叔,可是自从叔叔救了我,我们就成了一家人。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的是清明节下乡祭扫的事,多处运用了插叙手法,使相关故事的来龙去脉逐渐清晰,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B.小说善于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人物,如对“叔叔”的表现,既有外貌、动作等的描写,也有他人的评价。

C.修砌院墙时,“他拦住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爸爸”因歉疚而急欲补偿的心理。

D.“叔叔”舍身救人,“爸爸”知恩图报,待“奶奶”如亲人,这都体现了人们在面对他人的不幸时真诚相助的可贵精神。

5.小说以“虎子”为讲述人,这有什么好处?(5分)

6.小说以“英雄”为题,为何却用大量笔墨来写“乡下的奶奶”?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3月28日,第五届“财经中国V论坛——人工智能:现实与图景”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尽管当前在一些典型化、标准化领域,人工智能得到了广泛运用,产业正处在快速扩散阶段,但同时也应看到差距。

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认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第一、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第二、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第三、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第四、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对于部分人士担忧人工智能发展可能造成失业,从而导致社会性问题的说法,人工智能发展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李春平表示,人类的一部分事务性劳动逐渐由机器来替代,这是不可逆转的。“这样的替代,也不纯粹是人工智能技术出现所带来的,还包括其它技术。不过,在很多领域中,并非简单的替代,而更多的是新型技术和行业如何更深度地融合。”李春平说。(摘编自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人工智能产业快速扩散专家称仍要坚持务实发展》,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情况

[注]e:预计的,估算的

(数据源自《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数据报告》)

材料三:

开源化浪潮将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争夺的主战场,而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将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对此,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陈锡民表示:“到了智能化时代,想把事情往前推进,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因为大家都知道做人工智能的基础首先是最基本的大数据,数据从哪来,数据所有权、使用权怎么开放,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人工智能的生态系统大家才都能运用。”

在业内专家看来,人工智能未来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如何更好协同在一起,形成良好的AI发展生态。其次是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大家的行为。最终还是要行业应用,行业深度融合,这是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

“未来人工智能行业要标准化,把一些标准制定出来,这个行业会形成更大的突破。另外,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法规制定问题,也是行业面临的挑战。拿无人汽车来说,自动驾驶这个环节,已经涉及法律法规。一旦法律法规跟上了,人工智能的落地也会更加快速。”金山云高级副总裁、合伙人梁守星坦言。(摘编自《经济参考报》,有删改)

材料四:

韩国信息通讯技术振兴中心发表报告指出,中国政府每年在人工智能领城投入超过350亿元人民币,发展迅猛,与美国的技术差距已从年的2.8年缩短至1.9年;而韩国则原地踏步,仅由2015年的2.4年减为2.3年,已被中国反超。报告指出,韩国仅仅依托个别企业投入,政府至今尚未主导设立任何人工智能研究所,每年对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投入的预算也只有1630亿韩元,仅相当于中国的2.7%。

前几日,特朗普公开挑起中美贸易战,向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总值6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用于限制中国投资购买美国公司技术。此次征税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限制中国正在崛起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关于中美的AI竞赛,比尔·盖茨在接受CNN采访中说,虽然中国AI发展迅速,扶持力度巨大,但中国在AI方面并不能超越美国。现 Alphabet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则表示:在未来的核心技术领域,中国AI技术有望快速赶超美国,成为核心驱动力。由于美国的崛起也是源于新科技的诞生,所以,如果中国真的在AI领域超越美国,将有可能撼动美国全球霸主的地位。

(摘编自互联网,有删改)

7下列关于人工智能产业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近些年一方面发展迅速,形势喜人;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B.中国人工智能应用想要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首先需要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

C.与中国相比,韩国人工智能产业近几年发展相对迟缓,其重要原因在于政府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不够。

D.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其目的就是限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可能造成失业而导致社会性问题的担忧,有人认为大可不必,因为机器逐渐代替人类的一些事务性劳动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B.根据材料二可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20将会掀起一个发展新高潮,预计产业规模将达到200亿元,预计增长率将超过50%。

C.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可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还是一片空白。

D.无论是比尔·盖茨还是埃里克·施密特,他们都承认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速,至于将来能否超越美国,他们的看法有所不同。

9.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0.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衡因上疏陈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们谢罪

B.①遂乃研核阴阳 ②乃幽武于大窖中

C.①宦官惧其毁己 ②武帝嘉其义

D.①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②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乐;“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12. 下列各组语句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戍卒叫,函谷举

B.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①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D.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②大王来何操?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定,不好交接俗人。(5分)

(2)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

曹彦约②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E、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15.诗眼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词句,本诗首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根据语境,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相应语句。

(1).《登高》中杜甫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 _________________, 。”交代了他与琵琶女产生情感共鸣的原因。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外国媒体臆测解放军新战机隐身性能堪比美国的F22“猛禽”战机,其实这些不经之谈是为了继续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

②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今年5月份商丘、开封地区也可以说是五风十雨,气候出现了异常,恶劣的天气给小麦的产量及百姓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③今天,你吃光盘子里的食物了吗?以“光盘”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已经风起云涌,晒出自己的“光盘”的倡议得到了很多人响应。

④在严打整治斗争中,公安干警周密部署,全警动员,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的行动中,他们暴虎冯河,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

⑤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车手,都在这段等待的时间内感到百无聊赖,不能离开车检大厅的他们,想出了各种方法排遣无聊。

⑥从查处的典型案件来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涉案金额动辄成百上千万,个别甚至近亿元,已经到了毫无顾忌、为所欲为的地步。

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阅读经典作品,特别是阅读第一手的经典原著,不仅给我们知识的滋养,更给我们智慧的启迪。

B.在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海明威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英雄,他屡次大难不死,佳作迭出,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事业中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C.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中国本土进行科学研究获得的诺贝尔奖。

D.《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原创真人秀节目,以全新的节目形态、寓教于乐的节目形式,唤醒和弘扬了更多人学习汉字文化的意识。

19.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我一直认为,除了《三国演义》中的小说形象,真实的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历史上获得超常名声,多半是因为这篇《出师表》。 , , 。 , , 。杜甫诗中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就是这个意思。

①也会使一代代拥有英雄情怀的后人追思、感慨

②即便是一次失败的行动

③历史上比他更具政治能量和军事成就的人物太多了

④而一旦有了文学印记

⑤却都没有留下这样的文学印记

⑥因此也都退出了人们的记忆。

A. ②⑤⑥③④① B. ②⑤④⑥③① C. ③⑤④②①⑥ D. ③⑤⑥④②①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菊花的适应性强。它喜爱阳光也耐寒冷。在光照充足的地方,菊花长得更健康、更茁壮;① 。与郁金香等花卉相比,② 。它更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但在潮湿的环境中也能寻觅到它的芳容,无论是用播种还是用扦插的方式,菊花都可成活。③ 使其在中国的华南至东北地区均能栽植。

21. 下图是一则公益平面广告,根据要求答题。(6分)

(1)请简要赏析这则公益广告的创意。(3分)

答:

(2)请根据本则广告的立意和所反映的现实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个世界充满假象,唯有痛苦从不说谎!

记住,爸爸不能时刻保护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战斗,你要战胜自己的恐惧,试着自己拯救自己。

金牌不是从树上长出来的,他需要爱心,努力,还有热情来浇灌。

爸爸这样做是为让你们有自由,以后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

——阿米尔汗《摔跤吧爸爸》

读了上述材料有何感想?从你的学习体验和生活经历出发,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 语 文 参 考 答 案

1.D(3分)(以偏概全,不是“都从”,而是“大半”从格律入手)

2.A(3分)(理解错误,“情感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错误,应该是“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

3.D(3分)(无中生有,“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文中无处体现。)

4.(3分)B(运用正面、有外貌、动作等的描写不正确)

5(5分).①“虎子”是被救者,是事件的当事人,以他的视角讲述,真实亲切。②“虎子”是个懵懂的孩子,以他的视角观察,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客观、自然,主题的表达更含蓄、丰富。(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6分)①便于叙事,可借“奶奶”之口讲述“叔叔”生前的情况。②制造悬念,激发读者探寻“英雄”的阅读兴趣。③深化主题,“奶奶”面对不幸,坚韧而有大爱,也是英雄。(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3分)D(以偏概全,“限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只是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战的目的之一。)

8.(3分)C(“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还是一片空白”的表述绝对化,只能说“亟待完兽”。)

9.(5分)①政府加大相关资金投入:②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推动重大原创成果攻关与突破:③科研机构和企业协同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形成良好的AT发展生态),进行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④大量培养人工智能尖端人才;⑤建立和完善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等:⑥推动行业应用,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每点1分,答答出其中5点得满分,意思相近即可)

10.A(3分)【解析】A前“因”,连词,于是。后“因”,介词,通过。B两个“乃”均为副词,就。C两个“其”均为代词,他。D两个“而”均为连词,表转折。

11.D (3分)【解析】A项“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B项《两都赋》作者班固,《二京赋》作者张衡。C项“拜”指授予官职。

12.B(3分)【解析】B项第一句是省略句,第二句是定语后置句。A项被动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宾语前置句。

13.(10分)1.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5分)

2.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5分)

14.(5分) B 3分、D 2分、【B项“回忆去年在吴门时”说法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滞留舒州”的景象,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D项“又处于贫寒之中”望文生义,“穷年”指一整年。】

15、(6分)首联中的“惊”是诗眼。诗人为冬至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诗眼2分,情感4分)

16.答案:(6分)(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17.(3分)解析:选A ①不经之谈: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用在此处符合句意。②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不合语境。③风起云涌:比喻许多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使用对象不当。④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贬义词。褒贬失当。⑤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使用正确。⑥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使用正确。

18、(3分).解析:选B A项,成分赘余,“第一手”与“原著”皆含有“原始”义;C项,语序不当,“首次”应该在“获得的诺贝尔奖”的前面;D项,“弘扬”与“意识”搭配不当,应该是“唤醒……意识”。

19. (3分).D【解析】③中的“他”指代的是诸葛亮,紧承前文,放在首位;⑤和③构成转折关系,紧承③后;⑥和前两者构成因果关系。④中“而”,和前面构成转折关系,引出①②;根据关联词“即便”、“也”确定,②在前,①在后。 故正确排序为:③⑤⑥④②① 故选:D

20. (5分).①而在少光、寒冷的地方,它也能生长 ②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 ③菊花良好的适应性 (答出1点给2分,全正确5分)

解析 :第一空,前文提到“它喜欢阳光也耐寒冷”,并说了“在光照充足的地方,菊花 长得更健康、更茁壮”,所以后句需要说明在“光少、寒冷”的条件下菊花也能生存。第二 空,“在潮湿的环境……都可成活”说明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第三空,从最后的“均能 栽植”看出,菊花有良好的适应性。

21、(6分)(1)用了拆字组合的方法,把“食”拆成“人”和“良”,点出了食品安全第一, 要提高商家的“人品”,即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食材要用质量过关的“良品”。这则广告反映了广大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食品 安全。以公式的形式出现,更加醒目。

22、作文(60分)【批改参照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立意提示】本题是材料作文。结合材料内容,提取立意。“这个世界充满假象,唯有痛苦从不说谎”,正确认识世界,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一切,正视痛苦,珍惜痛苦的经历;“爸爸不能时刻保护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战斗”,不能依赖别人,增强自己的战斗力,不断提升自己;“战胜自己的恐惧,试着自己拯救自己”,相信自己,依靠自己;“金牌不是从树上长出来的,他需要爱心,努力,还有热情来浇灌”,成功是需要努力、奋斗的,正确认识成功,不断追求探索,做自己人生的主宰者。

文言参考译文: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豪门大户他们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篇9:高一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⑦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⑧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⑨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⑩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鲁迅《拿来主义》)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送去主义”是近代中国继“闭关主义“之后实行的另一种对外政策,过去的“闭关主义”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

B.送去主义者先是送古董,送画,后是准备送活人,能够只是送出去,可见送去主义者的“丰富”和“大度”。

C. 在当时“送去”是“摩登”,送去主义者与自诩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的哲学家尼采一样“发了疯”。

D.送去主义者不给后代留下一点东西,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的子孙只好磕头贺喜,向别人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破立结合,①至⑦段立中有破,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⑧至⑩段破中有立,对“拿来主义”做正面、直接、具体的阐述。

B.文章第④段阐述了“抛给”和“送来”在本质上的一致性;“抛给”即“送来”;第⑥段列举了他国“送来”的大量事实。

C.第⑨段中文章以“大宅子”设喻论证如何对待文化遗产,批判了“孱头”“昏蛋”“废物”等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D.第⑩段重申“拿来主义”的主张并对拿来主义者提出要求,指出要区别对待文化遗产,实行“拿来主义”对建设民族新文化重要且紧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不对外开放,不实行“拿来主义”,就没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快速发展。

B.八十多年前,帝国主义国家“送来”;八十多年后,它们仍有可能给我们“送来“。

C.否定或者肯定传统的文化和外来的文化,都不利于创造新时期自己民族的新文化。

D.失去“运用眼光,自己来拿”的要旨,“拿来主义”就不能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人与海(节选)

桑提亚哥老人已经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了,夜间桑提亚哥一个人躺在自己的小棚屋里,梦见非洲海滩上的狮子,几年前他航海去过那个地方。

在第八十五天,桑提亚哥在寒冷的黎明前的黑暗中,把小船划出了港口,快到中午时,一条马林鱼开始啃起一百英寻深处的那块鱼饵来了。老人轻轻地摆布那条上了钩的鱼,根据钓丝的份量他知道那准是一条大鱼。最后他猛拉钓丝把鱼钩给稳住了。但是,那条鱼并没有浮出水面,反而开始把小船拖着往西北方向跑,老人打起精神,斜挎在肩膀上的钓丝绷得紧紧的。他虽然孤身一人,体力也不如从前,但是他有技术,他懂得许多诀窍,他耐心地等待鱼累乏下来。

日落之后,寒意袭人,老人冷得发抖,有一次那条鱼突然一个侧身,把桑提亚哥拉得脸朝下地跌了一跤,老人的颊部也给划破了。黎明时分,他的左手变得僵硬并抽起筋来了,那条鱼还是一直往北游,一点陆地的影子都瞧不见了,钓丝又一次猛的一拉,把老人的右手勒伤了,老人肚子饿得发慌。就从金枪鱼身上割下几片肉,放在嘴里慢慢嚼着,等着太阳出来晒暖他的身子和减轻手指抽筋的痛苦。

第二天早上,这条鱼蹦出了水面。桑提亚哥瞧见鱼的跃起,知道自己钓到了一条未见过的最大的马林鱼。一会儿鱼又往下沉去,转向了东方,在炽热的下午,桑提亚哥节省地喝起水壶里的水,为了忘掉划破的手和疼痛的背,他回想起过去人们如何称他为“优胜者”和他如何在西恩富戈斯地方一家酒馆里和一个大个子黑人比手劲。

黄昏之际,一条海豚吞食了他重新放上鱼饵的小钩子,他把这条“鱼”提到了船板上,小心不去拉动他肩上的钓丝,休息一会之后,他切下几片海豚肉并且把在海豚胃中发现的两条飞鱼留了下来。那天夜里他睡着了。他醒来时觉得当这条鱼跳起时钓丝就滑过他的手指。他缓慢地把钓丝放松,尽力想把这条马林鱼拖乏。在这条大鱼放慢跳跃时,他把划破的双手放在海里洗,并且吃了一条飞鱼。日出时,这条马林鱼开始打起转来了,老人感到头晕目眩,但他尽力把大鱼在每转一圈时拉得更近一些,他虽然几乎筋疲力尽,终于还是把自己的捕获物拉得和小船并排在一起并用鱼又猛击这条马林鱼,他喝了一点水,然后把马林鱼捆绑在他那条小船的头部和尾部。这条马林鱼比船还长两英尺。哈瓦那港从来没有见过捕到这么大的鱼,他扯起有补丁的船帆开始向西南方向驶去。

一个小时以后,他瞧见了第一条鲨鱼。这条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那一大大片暗红的血朝一英里深的海里下沉并扩散的时候,它从水底深处上来了。这是一条凶猛的尖吻鲭鲨。它窜上来得那么快,全然不顾一切,竟然冲破了蓝色的水面,来到了阳光里。跟着它又掉回海里,嗅到了血腥气的踪迹,就顺着小船和那鱼所走的路线游去。它飞快地游了过来,用耙一样的牙齿撕这条死马林鱼。老人用尽余力把鱼叉往鲨鱼身上扎去。尖吻鲭鲨打着滚沉下去了,带走了鱼叉,而且已经把马林鱼咬得残缺不全、鲜血直流。桑提亚哥知道血腥味会散开来。他望着海面,看着两头犁头鲨游近来了。他用绑在桨的一头的刀子击中了其中的一条,并看着这条食腐动物滑到深海里去了,他杀死了正在撕食马林鱼的另一条鲨鱼。当第三条鲨鱼出现时,他把刀子向鲨鱼戳去。鲨鱼打了一个滚,结果把刀给折断了。日落时又有一些鲨鱼游过来了,起初他起初他设法用舵把朝它们劈过去,但是他双手磨破了皮在流着血,而游来的鲨鱼多得成了群。在暮色中,他望着地平线上的哈瓦那的微弱的灯光,听着鲨鱼一次一次在啮咬马林鱼的尸体。老人此时想到的只是掌舵,和他自己极度的疲乏。他出海太远了,那些鲨鱼把他打败了。他知道那些鲨鱼除了大马林鱼的空骨架之外,是什么也不会给他留下的。

当他划进小港,让小船冲上沙滩时,岸上的灯火都已灭了。在朦胧之中,他只能分辨出那条马林鱼白色的脊背和竖着的尾巴。他拿着桅竿和卷起的船帆,往岸上爬去。有一次他在重压下跌倒了,他耐心地躺在地上,积蓄力气。等他进了自己的棚屋时,他一头倒在床上就睡。

整个下午老人都在睡觉,那孩子就坐在他的床旁边。桑提亚哥正在梦见那些狮子呢。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节选部分出场的人物只有老渔夫桑地亚一个,情节主要是围绕捕获大马林鱼以及由此而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展开。

B.选文中,桑地亚哥与鲨鱼共搏斗了五回,搏斗惊心动魄。最后,老人以伤累的身体只拖回一副鱼骨架,遭到完完全全的失败。

C.小说的叙述简洁明快,在描写第一条鲨鱼出现的情形时,不用一个比喻句,却写出了鲨鱼的凶猛、快捷和当时形势的紧迫。

D.小说中的“大海”“鲨鱼”具有象征意义,而老人在与之进行的殊死搏斗中,捍卫了作为“人”的尊严,是精神上的胜利者。

5.小说中的老人桑提亚哥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6.小说以“桑提亚哥正在梦见那些狮子呢”结尾,这样安排有怎样的好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每天坚持用手机或相机,定时、定点拍摄,这是河南绿色中原环境保护协会“郑州空气一目了然”项目,项目于1月启动,从初始王鹏一个人拍摄,到多名志愿者接力拍摄,已经走过700多个日日夜夜,拍摄背景换成更具有地标意义的二七纪念塔。两年来无论风霜雨雪,严寒酷暑,志愿者们都初心不改。作为郑州民间空气质量观察项目的负责人,王鹏说:“两年来,通过项目团队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用照片记录了郑州的天空历史。相比数据,图片更加直观,给公众一个迅速了解郑州全年空气状况的窗口。”除了拍摄照片,志愿者们还将20郑州空气质量做成饼状图(见左附图)等,对空气污染情况进行分析。

附图:4郑州2气质盘级天数百分比图

(摘编自202月4日“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官方微博”)

材料二:

据路透社1月3日消息,北京市环保局表示,年北京市PM2.5的平均浓度下降到每立方米58微克。以来,政府下令北京市将PM2.5浓度降至60微克以下。此后,该市关闭了近家水泥厂、铸造和家具制造行业的工厂,还关闭了燃煤发电厂并淘汰了200多万辆高排放车辆。2017年10月份开始,北京及另外27个中国北方城市采取上述措施,以确保实现2017年的环保目标。

据德国Energiezukunft网站报道,自2017年10月初以来,由于未达到排放目标,中国数千家工厂和破旧的燃煤发电站关闭。这一措施旨在显著改善空气质量,尤其是在烟雾弥漫的首都北京。中国领导人已经宣布与肮脏的空气做斗争。尽管中国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但近年来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现了惊人的变化。随着《巴黎协定》的签署,政府首次承诺对气候保护目标进行约束性的措施。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扩张目标甚至指向了超额实现气候目标。从起,汽车制造商将不得不将其10%的汽车销售为电动汽车。此外,从起,北京和其他三个城市将成为一个完全无碳的区域。许多新建燃煤电厂的建设项目将被放弃,并将在可再生能源的扩张中进行大规模投资。

据新西兰外交事务网站报道,中国政府已经派出100余个环保督察小组,进驻北京周围的二十多个城市,调查雾霾污染源,为当地政府建言献策,携手解决困扰北方地区的雾霾问题。

(摘编自年2月6日《北京晚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郑州空气一目了然”是民间空气质量观察项目,参加此项目的志愿者们用实时拍摄的形式的形式让公众了解郑州全年空气状况。

B.从2016年郑州空气质量级别天数看,轻度污染天气的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优良天气,重度污染天气所占比例最小。

C.路透社报道突出了2017年北京市PM2.5的平均浓度下降的准确数字,显示出20以来政府指令的环保目标已经完成。

D.德国 Energiezukunft网站报道,为了达到排放目标,显著改善空气质量,2017年10月初以来,中国政府加大了治霾力度。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志愿者用图片和饼状图的形式反映所在城市空气质量,对空气污染情况进行分析,较之过去数字报道,更直观形象。

B.路透社和德国 Energiezukunft网站的报道都关注到北京市治污的措施和空气质量达标的成效,说明它们的看法和报道角度一致。

C.面对中国截至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这一严峻现实,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承诺为实现气候保护目标实行约束性措施。

D.中国政府勇于兑现承诺,近年来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现了惊人的变化,20北京和其他三个城市将成为完全无碳区域。

9.怎样才能确保我国治理大气污染取得良好效果?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B.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C.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D.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在古代与其含文相近的有“授”“除”等。

B.上卿,古官名。周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称为“上卿”。

C.臣,本义是男性奴隶,秦汉以前古人常以此表示谦卑,仅用作官吏对君主的自称。

D.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亲人:;今义指与自己的家庭有婚烟关系的家庭或个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客见识浅短,误会相如。他们认为相如避让廉颇是因为害怕廉颇,他们为蔺相如感到羞耻,纷纷请求离开他。

B.蔺相如豁达大度,顾全大局。面对廉颇的羞辱,蔺相如宽容避让,他说如果他和廉颇二人相斗,会对赵国不利。

C.廉颇居功自傲,心胸偏狭。他轻视相如,认为自己有赫赫战功,蔺相如仅凭口才获得提拔,根本没有立什么功劳。

D.廉顾思于国家,勇于改过。听闻蔺相如的一番话后,他“肉袒负荆”,到相如门前谢罪,之后他二人结为刎颈之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咏怀古迹(其三),完成14-15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4.下列列对这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是(3分)

A.首联写昭君出生地的环境。“群山万壑”“赴”荆门,诗人借描写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王昭君这个历史上的奇女子的形象。

B.颔联写昭君的悲苦命运。“一去”,生不能归来;“独留”,死永葬漠北。“独留”,一个“独”字表现了对昭君不幸遭遇的同情。

C.颈联揭示昭君悲剧产生的根源。仅凭画图哪里就能识得佳人的关貌呢?纵然杀尽画工,也是追悔莫及,汉元帝可谓糊涂昏庸。

D.尾联写王昭君的难言之情。千百年来,回荡在空中、萦绕在后人耳边的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是昭君无穷的怨恨和诉说。

15.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苏轼的《定**•莫听穿林打叶声》中体现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 ▲ , ▲ , ▲ 。

(2)传说中,《望海潮•东南形胜》里让金主完颜亮垂涎三尺的杭州美景是 ▲ , ▲ , ▲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北伐中的刘裕驰骋疆场,叱咤风云的两句是 ▲ , ▲ 。

(4)荀子在《劝学》中用以揭示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的君子最终却能超过一般人的原因的名句是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模样(mú) 给予(gěi) 畏葸不前(sǐ) 文君当垆卖酒(lú)

B.聒噪(guā) 马嵬(wéi) 度长絜大(dù) 数罟不入待池(cù)

C.楔子(xiē) 饿莩(piǎo) 撒手人寰(huán) 谨庠序之教(xiáng)

D.炮烙(pào) 债券(juàn) 鳏寡孤独(guān) 君子生非异也(xìng)

18.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阑珊 尾鳍 无瑕顾及 垂涎三尺 B.牙膏 寒暄 咀嚼赏鉴 枯躁无味

C.绚烂 宵坼 人心惶惶 转瞬即逝 D.琐碎 坠地 相形见拙 一蓑烟雨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曹雪芹写贾府众人在贾母面前的敛声屏气是为了更好地衬托王熙凤这个人物的特点。

②在困难日子里,她们举案齐眉,相互鼓励,她非常感谢姐姐平日里对她的贴心安慰。

③今天餐饮业高度同质化,如果走传统餐饮业的老路,那只能是拾人牙慧,没有出路。

④也许我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欢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之人们怕这父爱消失。

⑤昨天平顶山风和日丽,令人感觉非常舒服;今天气温有一定的攀升,但体感同样舒适。

⑥教育孩子不能一味地定规矩,更不能粗暴地耳提面命,而应引导他、鼓励他、支持他。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本星系群”中的一个星系是M31,跟其他旋涡星系一样,它是一个巨大的火轮,成分是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

B.“418军演”之后,中国军舰可能会巡航台海四周,这表明了中国海军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

C.有些恒星可能被由岩石构成的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小星球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演化的某个初级阶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

D.微信有超过六亿的用户,逐渐商业化已经是其发展趋势,在拥有这么多用户的平台做电商想必不是一两个人的想法。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开车时玩手机很危险, ① ,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双重任务的干扰,即当事人同时做两件事时 ② ,这是因为大脑实际上会在两项任务之间来回切换,而不是同时承担两项任务,因此,打电话、听音乐、聊天、看手机上的显示时间等不仅会使跑步姿势变形,而且会分散注意力, ③ ,研究者发现,近五年间,在美国因为边跑步边玩手机而受伤的人,数量每年都大幅度增加。

四、写作(60分)

22.阅读右图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3分)A (“导致”强加因果)

2.(3分)A(“立中有破”“破中有立”两句位置颠倒。)

3.(3分)C (于文不符,“放一把火烧光” 是完全否定,“接受一切”是完全肯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4.(3分)B(“完完全全的失 败”错误,老人只拖回一副鱼骨架,是无可挽回的失败,但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

5.(5分)

(1)机智。对付大马林鱼,“他有技术,他懂得许多诀窍”,“他缓慢地把钓丝放松,尽力想把这条马林鱼拖乏”。(2)勇敢。为了保住自己的战利品,老人先后同尖吻鲭鲨、犁头鲨、游来的多得成群的鲨鱼搏斗。(3)顽强。 已经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不气馁,坚持出海:在保护自己的战利品的战斗中,鲨鱼带走了他的鱼叉,他用绑在桨的一头的刀子击杀鲨鱼,刀子折断了,他设法用舵把朝它们劈过去,舵把折断,再用那裂开了的桨把往鲨鱼身上戳。始终没有放弃和鲨鱼的搏斗,直到鲨鱼把大马林鱼吃得只剩下空骨架。

(答出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若答其他,言之成理者即可酌情给分。)

6.(6分)

(1)在人物刻画上,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狮子为百兽之王,是力量、勇猛、自信、坚强、尊严的象征,代表着一种梦想和激情。文中的狮子就是桑地亚哥,象征了老人的勇敢、顽强、自信和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精神。(2)在情节结构上, 照应开头梦见狮子的情节。和第二自然段中他“梦见非洲海滩上的狮子,几年前他航海去过那个地方” 的情节相呼应。(3)在主题表达上,深化主题。“狮子”这个意象在小说结尾处老人的梦中再次出现,表明:孤独贫困的老人屡遭厄运,但他决不会灰心,老人 将再次用力量和勇气去挑战困难 ,追求心中的希望和梦想。具有象征性的结尾表达了在生活中人应该勇敢地面对失败,不能被失败打垮的主题。

(每点2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者即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7.B(3分)(“重度污染天气所占比例最小”理解有误,应是“严重污染天气所占比例最小”。)

8.B(3分)(“报道角度一致”分析有误,德国网站主要从中国政府角度报道,突出减排措施和发展新能源的目标。)

9.(6分)①由政府发布可 行性行政命令。②各地各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减排治污,发展新能源。③广大民众提高环保意识, 自觉自愿做环保卫士。(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B

11.(3分)C(“仅用作”错。文中门客在蔺相如前谦称“臣”,而蔺相如并非君主。)

12.(3分)C(“根本没有立什么功劳”错,原文是“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13.( 10分)

(1)而且,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其下。

(“素”“羞”“不忍”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把国家的紧急情况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怨仇放在后面啊!

(“者…也”判断句式、“所以”和“先”“后”的意动用法各1分,句子大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D(结尾两句是附会之语,是作者揣想千百年来那深沉、幽怨的琵琶曲表达的是昭君的怨恨之情,并非实指。)

1 5.(6分)①环境的烘托、衬托。如第四句写青冢瑟瑟,暮霭沉沉,以凄凉冷清之境衬托王昭君命运的凄凉,表达作者对王昭君命运的深切同情。②用典。颈联用汉元帝按图招幸使小人有机可乘的典故,揭示了 造成昭君悲剧的原因,表达 了作者对王昭君命运的同情、理解和对统治者昏庸的不满。③借古抒怀(或 类比)。借咏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来抒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飘沦的悲苦之情。

(各2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者即可酌情给分。)

(每点2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者即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 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⑵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⑶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⑷君 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7.(3分)C(A.给予jǐ,畏葸不前xǐ ;B.聒噪guō,度长絜大duó);D.炮烙páo,债券quàn 。)

18.(3分)C(A.“瑕”应为“暇”B.“躁”应为“燥”D.“拙”应为“绌”。)

19.(3分)B(②③⑥不正确,①④⑤正确。)

20.(3分)D(A.句式杂糅,“成分是……”和“由……组成”两种说法糅合在一起了。B.成分残缺,应在“海洋权益”后加“的决心”。C.语序不当。“由岩石构成的”应放在“没有生物的”之后。)

21.(5分)

①跑步时玩手机也同样如此 ②两方面的表现都会变差 ③大大增加受伤的风险

(答对一处得1分,两处得3分,三处得5分。)

四、写作(60分)

篇10: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谁把李白贩卖成了古惑仔

最近,大众传播领域的学术语言越来越像在恶搞:一会儿有人吆喝“孔子是丧家之犬”,一会儿有人叫喊“李白是古惑仔”;左边的场子在用京韵大鼓语言讲经,右边的场子在用单口相声语言说史。一个劣质学术“秀场”,正在商品展销会的角落里悄悄地拉开了灰色的帷幕,试图与吴宗宪、小S争风吃醋,一较高下。

与其说孔子是丧家之犬,不如说今天的学术语言自身更像丧家之犬:它离家出走,自暴自弃,在娱乐文化的垃圾堆边东闻西嗅,四处溜达。与其说李白像古惑仔,不如说今天的学术语言自身更像古惑仔:在街头扮鬼脸、吐舌头、哗众取宠,既挑战了“家长”的权威,又骚扰了过往的行人。学术语言已经沦落到“古惑仔”和“丧家犬”的地步,暴露出传统学术思维方式的致命病理。

既不能感受斗室里枯燥和寂寞的乐趣,又缺乏对学术语言自身应有的热衷和信念,更没有找到进入公众传播领域的有效途径或话语方式,于是选择“离家出走”,到街头去卖狗皮膏药,还制造了一种学术思想进入公共领域的幻觉。这种思维放弃学术话语的理性原则,将它翻译成最时髦、最热门的“无厘头”语言,甚至不惜娱乐化(大话、恶搞、骇人听闻的新名词),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与公众对话。对此,公众惊诧不已——这就是学术?怎么越看越像初次登场的娱乐小明星滑稽、拘谨的业余表演?这种拙劣的方式,是学术思维中的小媳妇心态的表现:在强大的娱乐话语这个“婆婆”面前哆哆嗦嗦,并以模仿“婆婆”为荣。

传统学术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大学讲堂、学术沙龙和专业杂志。公众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一般的报纸和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或“公众论坛”。民间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生活空间(饭局、客厅、酒馆、街道、广场),再加上今天的网络BBS等。在新的公共话语空间的建构过程中,单一的话语形态的孤立状态,没有对话和交锋,只会使它日渐枯萎。让各种不同的话语方式(学术思维、公众诉求、民间语言)相互碰撞,取长补短,或许会使它们同时呈现出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但前提是,彼此必须坚守自身的原则和底线,不是放弃原则而同化为一种更低级的东西。

学术思想进入公共传播领域,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目的是将各类思想从讲堂和斗室的狭小空间,转移到更广阔的公众空间,参与公众对话。但是,如何转移,是否有效,却一直是一个难题。毫无疑问,无论是将传统学术思维强行插进公众传播,还是将学术完全变身为娱乐,都是无效的方法。一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将“左”的道德观与“右”的认识论融合防止僵化保守。这种融合,要求对传播知识的语言进行探索和创新。

今天的学术明星和学术贩子所采用的语言,似乎摆脱了传统学术话语的弊端,其实并没有自己的语言,而是租借娱乐明星哗众取宠的语言。学术话语仿佛从娱乐垃圾堆里随手捡起的一个塑料袋,将孔子、老子、李白们塞在里面兜售。他们从一种极端(抽象化的极端)转向另一种极端(娱乐化的极端)。这正好应了民间的一句谚语:戴了狗皮帽,丢了狐狸皮。

1.不能代表“在强大的娱乐话语这个‘婆婆’面前哆哆嗦嗦,并以模仿‘婆婆’为荣”这个句子中的“婆婆”的一项是:

A. 京韵大鼓 B. 单口相声 C. 商品展销会 D. 吴宗宪、小S

2.对目前部分学术语言“离家出走”的原因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某些学术研究人员坐不了冷板凳,被大众传播领域的热闹景象、吴宗宪小S们的风光无限所诱惑。

B.某些学术研究人员丧失学术尊严,拿历史名人、经典文化开刀,无风险但成名快,并且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C.学术语言在向娱乐语言学习的一些尝试中,没有顾及到自身的原则和底线而迷失了自我。

D.学术语言进入公众传播领域的话语方式完全不可能是娱乐语言。

3.根据全文内容并联系现实,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娱乐文化中有一部分是垃圾文化。

B.学术思想进入公共传播领域,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所以,把网络BBS作为传播学术思想的主要阵地,现在是学术思想参与公众对话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C.将传统学术思维强行插入公众传播是无效的方法,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就是在制造出一种学术思想进入公共领域的幻觉。

D.作者把认为“李白是古惑仔”的北大博士和说“孔子是丧家之犬”的北大教授都认定为是哗众取宠的学术贩子,他们只配到垃圾堆里去捡塑料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知忠州,俗畜蛊①杀人,尚宽揭方②书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③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④陂⑤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众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积官至司农卿,卒,诏赐钱五十万。

【注释】①蛊: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②方书:记载药方的医书。③谭:通“谈”,与……商谈。④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⑤陂(bēi):池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尚宽趣尉出捕 趣:催促B.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 副:帮助

C.谭民易白金,期会促, 期:约定D.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 像:形象

5.下列句子编为4组,全都直接体现赵尚宽“勤于农政”的一组是( )(3分)

①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②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③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④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⑤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

⑥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尚宽善于地方治理。他任平阳县令时,临县有十几名重囚逃逸,杀死居民,且将犯平阳。赵尚宽利用罪犯们嚣张、麻痹的心态,果断出击,将罪犯全部杀死。

B.治理忠州时,赵尚宽到任后,提供药方,教人服用,并对养蛊的人彻底追查,改变了当地蓄蛊杀人的恶俗;还果断拿出官币为当地百姓垫付盐银。

C.治理唐州时,赵尚宽率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垦辟荒田,彻底改变了当地先前土旷民稀的状况,受到了仁宗的的褒奖。王安石、苏轼作诗赞美他。

D.在同州、宿州任职期间,赵尚宽对河中府神勇卒与他们的校尉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了妥善处理,既扑灭了士兵中**的苗头,也让贪婪暴虐的校尉受到了惩罚。

7.把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5分)

(2)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 汪藻①

草草官军渡,悠悠敌骑旋②。方尝勾践胆,已补女娲天。

诸将争相拱③,苍生忍倒悬。乾坤满群盗,何日是归年!

【注释】①汪藻,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己酉:即公元1140年。这一年金兵南渡,占领建康(今南京),刚刚建立起来的南宋政权岌岌可危。②旋:退兵。③拱:敛手。

8. 此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现实?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9. 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龙虎斗 陈玉兰

民国初期,保定府直隶督军曹锟六十大寿,传令:全城各戏班比试,得头名者进宅唱堂会。一时间,各路英雄风起云涌,杀得天浑地暗,最后,剩秦、袁两家决一雌雄。

总督府门前有两支大旗杆,直插云霄,一旗飘着国民党青天白日旗,一旗飘着总督府五色督军条旗。据传,旗杆从无人敢攀,旗杆顶只有侠盗燕子李三常去栖息。

曹锟手下传令:两班主徒手攀大旗杆,谁先到顶,扯起大旗为赢。

秦班主心里掂量着,那五色督军条旗,曹锟视为命根子,昭示自己的权利、气势,如神位般供奉,现正竞选大总统,动其大旗,岂有好果子吃?便犹豫迟迟未动。袁班主一旁讥笑:戏班四五十人的饭口不管?秦班主咬牙跺脚,心一狠,揣上脑袋拼条活路。

两人各立了生死状,搓两阄,一为青天白日旗,一为五色督军条旗,抓哪阄,攀哪旗。秦班主记不得念了多少遍阿弥陀佛,闭眼一抓,战战兢兢半天才敢打开,竟是青天白日旗,心里一阵窃喜,苍天有眼,佑我不死,平时连树都不敢上的秦班主,竟不知哪来的邪劲,“噌噌噌”如猴子般蹿到旗杆顶。低头一看,袁班主并没有动静,站在旗杆下,扬扬手,高喊一声,后会有期,掉头便走,离了古城门,扬长而去。

秦班主赢了这场比武,得了重金,自然成了曹锟府的常客。自此,眼睛长到脑袋顶,一般人眼里夹都不夹,话音自是鼻子里哼出。但他每每想起袁班主,便觉愧对。

一日,一个年轻人来到秦家班,叫板秦班主。秦班主见他人高马大,膀阔腰圆,好一副人才,似曾相识,便有几分喜欢。秦班主不曾理他,任他叫骂。不曾想,年轻人拿秦班主对他的迁就,当软弱可欺,竟放出话来,缩进乌龟壳不出来,徒有其名,怕了不成?秦班主当下血冲脑门,撕旗迎战。

全城人闻此消息,把二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据说,保定军校傅作义将军也在人群中。

但见秦班主一身夜行装束,裹了腿脚;乌黑平头,透着干净利索;头顶十八只青花瓷碗,最上面一只盛满了水,把二胡立于腰间,拉满弓弦,开弓有声,如万马奔腾,似瀑布飞溅,气势滂沱,头顶碗中的水一滴未溢,功夫了得!

年轻人嘴角泛起一抹笑。轻轻拉动手中二胡,如诉如泣,竟是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但见年轻人席地而坐,挽起裤腿,脱掉鞋子,,一只脚夹起胡弦,一只脚夹紧弓子,双脚拉起二胡,弓弦和一,上下翻动,或高或低,或张或弛。秦班主见他技艺十分娴熟,心说这人倒有些本事,又见年轻人双手撑地,双脚离地,头朝下拿起大顶,却仍用双脚把二胡拉得山响。秦班主似觉一股杀气逼来,连打几个冷战。忽见年轻人仍用双手撑地,双脚拉着二胡,稳稳绕场一周,二胡声越发悠扬嘹亮。

这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江湖神仙脚!

寂静中一声惊呼,雷鸣般掌声刺破青天,铜板如冰雹飞向年轻人。

秦班主猛见年轻人脚心一朵紫梅花,分外刺眼,忽地想起,袁班主脚心与此一模一样,那句“后会有期”,霎时如雷贯耳,只觉内心如翻江倒海一般。

年轻人走到秦班主跟前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当年我爹是有名的“猴爬杆”,而且,曹锟已私下应允我爹唱堂会,所抓两阄都为青天白日旗,曹锟意在激起各戏班互斗,为他大寿烘托气氛。我爹不忍,解散戏班,后奔延安抗日剧团,在战斗中牺牲。今儿,我特来为父明志。说着把整整一口袋铜子递给了秦班主。

秦班主羞愧泪流:年轻人,请留步,我有话请教。

那年,一九四九年,阳光分外灿烂,两戏班合二为一,就是古城剧团前身。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龙虎斗”既指当年为大寿堂会,秦、袁两家班主展开的生死对决,也指后来秦班主与年轻人的精彩比武。

B.文中“旗杆从无人敢攀,旗杆顶只有侠盗燕子李三常去栖息”一句,既写出了旗杆之高,也为下文秦、袁二人攀顶扯旗的比武做铺垫。

C.为了给自己的大寿烘托气氛,直隶督军曹锟传令:两班主徒手攀大旗杆,谁先到顶,扯起大旗为赢。这足见其是个贪图权势之人。

D.秦班主赢了比武后,“眼睛长到脑袋顶,但他每每想起袁班主,便觉愧对”,这表明秦班主虽志得意满,但内心对技高一筹却主动退让的袁班主抱有愧疚。

E.年轻人寻到秦班主,跟他叫板比武,不是为钱而来,如将比试所得的铜子递给秦班主,而是为了炫艺而来,如亮出江湖神仙脚。

(2)小说第9段对秦班主的功夫作了细致的描写,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6分)

(3)秦班主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4)这篇小说,谁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辛弃 疾的词大都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B.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危言危行,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支持南京市做出暂停与名古屋市官方交往的决定。

C.金阳新区一些居民违建之风抬头,部分业主占用公用场地非法搭建,或楼顶加层,或凌空搭建,这些违法建筑如雨后春笋,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D.中国古代文化浩如烟海,让我们徜徉其中,含英咀华,尽情感受遥远的馨香。

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上周六在尼克斯队与湖人队交锋时,林书豪凭借其职业生涯最杰出的表现,不仅抢走了科比的风光,成为全场最佳球员,还让科比认识了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B.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9日介绍,发改委正在调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涉嫌宽带接入领域垄断,预计很快将会出台查处结果。

C.虽然美国当前的防务战略是遏制中国,但鉴于双方的高度相互依赖性,没有人希望发生新的冷战,在近期内似乎也不会出现冷战的局面。

D.华语乐坛天后王菲2012郑州演唱会将在河南省体育中心举办。届时,王菲那独特的舞台风格以及天籁般空灵清透的歌声将再次让她的歌迷们大饱耳福。

14.下面的句子组合成一段连贯的话,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梁思成的思想不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在他逝去多年之后,世人渐渐地认识了他,认识了他的思想的价值 ②但是,用来体现他的思想价值的对象——历史文化建筑,却大部分已荡然无存 ③自己所珍爱的东西向他展示了行将消失的暗淡前景,自己却无能为力 ④对于一个致力于传统文化整理、总结和保护的大师来说,还有什么能比他所珍爱的文化被消解更让他痛苦呢 ⑤就如同眼看着一个患病的亲人,在庸医的手中一天天走向绝境,自己的有效施治方案却无人理睬 ⑥他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实面前,常常显得那么脆弱与无力

A. ①②⑥④③⑤ B. ①②③⑤⑥④ C.③⑤①②⑥④ D.③⑤⑥④①②

15. 请仿照下面的示例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但不得改变话题。(6分)

清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枕着这个温柔的枕头,我们得以安心入眠。

16.阅读下面的文字,请简要概括微博小说的优缺点。(不超过25个字)(5分)

微博小说方兴未艾。由于微博小说要在140字内完成起承转合,因此被誉为“以小搏大”的文学。与传统网络小说相比,它具有短、平、快的特性。微博小说的写手必须锤炼语言,去掉那些常常被滥用的形容词、副词,多用动词,文字因此简洁、有力。所以,有论者感叹,以前是千言万语的“灌水”,现在是惜字如金的“蒸馏”。但也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微博小说可能会因为形式与概念上的新鲜而引起一时注意,但终归避免不了成为一种“短命文体”。因为情节的延续性是小说的魅力所在,但微博小说多以语录体为主,这无疑是对小说情节延续性的巨大破坏。此外,微博小说的碎片式结构,也会使其失去生存根本。

六.作文:17.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任意选取角度,组织材料,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