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范文 > 试题试卷

一道中考化学试题赏析

瓶瓶里的猫

【简介】感谢网友“瓶瓶里的猫”参与投稿,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一道中考化学试题赏析(共6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一道中考化学试题赏析

一道中考化学试题赏析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各不同。一年一度的中考过后,笔者习惯研究中考试题.仔细研究各地中考化学后,我为一些地区出现的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新颖试题拍手叫好。其中杭州科学卷化学部分有一道题给我下了深刻印象,下面做一介绍,与大家共赏。

题目:34、(10分)在课外活动中,老师要求学生自制一个总质量为400克左右,不使用电力的四轮小车,并比赛小车在摩擦力很小的水平道路上一次运行的距离谁最远。张明制作了如右图所示的一辆小车,他往试管中加入两种试剂,塞紧塞子,过一会小车向前运动了。

(1)、理论上,在加入的两种试剂总质量相同的条件下,请在下列试剂中选择最符合比赛要求的试剂:①锌粉、②铁粉、③铜粉、④10%的稀硫酸、⑤10%的盐酸溶液。你选择的试剂是(填序号),在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加入的两种试剂总质量相同的条件下,若要使小车的运动速度比(1)中所选试剂时快,应往试管中加入哪两种试剂(填序号,从上一小题中提供的试剂中选)?(提示:10%的稀硫酸比10%的盐酸溶液pH要大)

(3)、若仍选用以上试剂,在不改变试剂质量及道路和动力的条件下,如何使张明的小车跑得更远?请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法

(4)有同学根据同样的推进原理,但不进行化学反应,也能使小车运动。他选用的方法可能是。

解析:(1)要使小车运行的距离最远,在其它条件正常的条件下,燃料越多或电力充足,产生的力越持久。本题条件下,小车运动的改变,即不是依靠汽油等燃料燃烧产生的力也不是电力,而是氢气等气体喷出时的反冲力。氢气产生得越多,作用力越持久,小车运行的距离越远。等量金属跟足量等质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x== ×a(a为金属质量,M为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n为该金属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从以上通式可知,等质量的上述金属跟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Fe>Zn(铜不与上述酸反应)。而10%的稀硫酸与10%的盐酸溶液相比,氢离子浓度小(<)。

所以选盐酸。(2)要使小车的运动速度比(1)中所选试剂时快,选活泼金属Zn。(3)若仍选用以上试剂,在不改变试剂质量及道路和动力的条件下,要使张明的小车跑得更远,就要减小摩擦力。而摩擦力与重力和摩擦系数有关,用轻质材料以减轻车重或减小空气阻力,做成流线型。(4)要使小车不发生化学反应而运动,就是要设法使试管内空气遇冷或受热。可向试管中加固体氢氧化钠、硝酸铵、干冰或给水加热等。

答案:②、⑤,Fe + 2HCl === FeCl2 + H2↑ ;①、⑤;车子用密度小的材料做使质量小点(车体做成流线形等);向试管中加固体氢氧化钠、硝酸铵、干冰或给水加热等。

评价:该试题表现以下特点:

(1)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该命题素材,联系了生产、生活的实际,创设了一定的试题情境来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联系可能用到的相关知识,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立足于社会发展和实际生活的需要,突出化学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学科特点,体现了化学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体会和感悟学习化学的价值。

(2)体现学科渗透该题的又一大亮点是体现学科渗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突出“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中心学科”与其他学科互相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该题是关于化学、数学、物理的有机渗透,涉及到运动、力、压强及数学运算能力.由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大多体现了学科间的渗透综合,因此打破学科界限,设置综合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化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化学与人文学科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建立和发展、共同进步的新理念,也是社会、学科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3)

体现化学计算的应用价值. 中考化学计算题不再考查繁琐的计算技巧,更加注重化学计算的原理与实践、实验、生产、生活相结合,这对培养学生从量的角度来学习和研究科学素养,用量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题的亮点就是体现化学计算在生产生活科研中的运用价值,更重视化学计算思维方法以及原理和实践的结合,体现应用性计算,体现化学计算的实用性。

(4)兼顾知识覆盖面,考查了主干知识.就化学学科而言该题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顺序溶液单元中物质溶于水时的热量变化等重要内容,是初中化学主干的知识。

(5)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试题,能够较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该题第4小题尽可能设置灵活开放、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的问题,着力考查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个性。

篇2: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氮气 D. 氖气

2. 铜丝常用于制作电线,是因为铜具有

A. 抗腐蚀性 B. 较大密度 C. 导热性 D. 导电性

3.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A B C D

4. 下列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支持燃烧 B.无色气体 C.难溶于水 D.密度比空气大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蒸馏水 C.食盐水 D.大理石

6.某品牌紫菜的营养成分表显示,每100 g紫菜含钠291 mg,这里所说的钠是指

A.元素 B.单质 C.分子 D.原子

7. 下列物质中,属于合金的是

A.镁 B.铁 C.铜 D.钢

8.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书写不正确的是

A. 碳酸钠 NaCO3 B. 氯化铁 FeCl3

C. 氧化镁 MgO D. 氢氧化钙 Ca(OH)2

9.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10.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金属资源的是

A. 回收易拉罐 B. 寻找金属代用品

C. 防止金属的腐蚀 D. 过度开采金属矿物

11.检验集气瓶内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瓶口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C.将燃着的木条接近瓶口 D.靠近瓶口扇闻气味

12.化学变化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A. 元素种类 B. 分子种类

C. 原子个数 D. 原子质量

13.右图是水受热蒸发的微观示意图,不能依据图示进行判断的是

A.水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 B.加热后水分子间隔变大

C.水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

14.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漂白剂。其中氯元素(Cl)的化合价为

A.-3 B.+1 C.+3 D.+5

15. 下列实验安全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该先验纯

C.眼睛里不慎溅入药液,立即用水冲洗 D.碰倒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布盖灭

16.如右图所示,有关电解水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b中的气体是氢气

C.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2

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1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4P + 5O2 2P2O5 B.2Fe + 6HCl 2FeCl2 + 3H2↑

C.2 KClO3 2KCl + 3O2↑ D.Cu + H2SO4 CuSO4 + H2↑

1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a+表示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

B. CO32-表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碳酸根离子

C. 表示氧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

D.H2O2表示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过氧化氢分子

19.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的最佳方法是

A.点燃混合气体 B.通过灼热的CuO

C.通过灼热的炭粉 D.通过足量的水

20.天然气水合物化学式为CH48H2O,外形晶莹剔透酷似冰块却能燃烧,俗称可燃冰。我国科技人员已勘探到海洋中储存有大量可燃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B.可燃冰的开采需要有计划的进行

C.可燃冰中含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D.可燃冰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21.鉴别下列各组物质,其操作正确的是

A.炭粉和氧化铜:观察颜色

B.空气和氧气:分别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

C.过氧化氢溶液和水: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试剂瓶口

D.氢气和一氧化碳:分别点燃,将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22.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以下实验,最终U型管中两侧液面的相对高度不正确的'是(加入试管中的试剂X所占体积忽略不计)

试剂X 试剂Y 相对高度

A 水 氧化钙(少量) 左低右高

B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少量) 左低右高

C 稀盐酸 镁条(少量) 左低右高

D 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碳 左高右低

23.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方案

目的 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 证明碳与氧化铜能发生反应 证明金属锌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 证明燃烧的条件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4.Si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工业中有一句行话“从沙滩到用户”,指的是利用砂子(主要成分SiO2)制取高纯度的Si,其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① 2C + SiO2 Si(不纯)+ 2CO↑

② 2Cl2 + Si(不纯) SiCl4

③ SiCl4 + 2H2 4HCl + Si(高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的目的是将二氧化硅转化成单止硅

B.②③的目的是除去单质硅中混有的杂质

C.上述反应中涉及到2个置换反应

D.上述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25.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将铜片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向盛有一定量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29分)

26.(5分)含碳物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物质中均含有碳元素,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金刚石 B. 干冰 C. 大理石

(2)干冰可作制冷剂,主要是利用了它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的关注,活性炭纤维防护口罩走进人们的生活。由于活性炭具有 能力,因此有良好的防毒、除臭等功效。

(4)“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体现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理念。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日常起居中,长时间不用电器时,要关闭电源

B. 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

C. 讲究卫生,在餐厅用餐时,尽量多地使用一次性餐具

27.(5分)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有显著差异。

(1)CO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利用下图装置,验证CO2的性质。

甲 乙 丙

①甲中的现象是 。

②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丙中下方蜡烛先熄灭上方蜡烛后熄灭,此现象证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

28.(6分) 金属和金属材料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冬天取暖用的暖气片有铸铁材料、铜铝材料等多种。这主要利用了金属的 性。

(2)铁生锈的条件是 ,因此,铸铁暖气片通常在表面刷漆以防铁被腐蚀。

(3)生产、生活中对钢铁的需求量特别大,在炼铁炉中,CO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新型材料纳米铁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的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 纳米级铁粉遇氧气无需加热就能燃烧,生成物的化学式为 。

② 高温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需向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目的是 。

29. (6分)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燃料的利用。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_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燃烧发生的条件是: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________。

(3)为了证明燃烧发生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 实验一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② 实验二中,观察到滤纸条始终不燃烧,由此推知Na2SiO3的化学性质为 _。

③ 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纸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可以证明的燃烧发生条件是 。

30.(7分)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遵循的普遍规律。

A B C

(1)上述实验方案中,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填字母序号),其原因是 。

(2)某反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涉及甲、乙、丙和丁四种物质,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序号 甲 乙 丙 丁

微观

反应前质量/g 68 100 1 0

反应后质量/g 0 x y z

① 丁的化学式为 。

② 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是 (填物质序号)。

③ 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 一位同学在计算x、y和z数值的过程中,列出了以下等式,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x + y + z = 169 B.y + z = 168

C.(100-x)∶z = 32∶64 D.(100-x)∶(y-1) = 8∶3

三、实验题(共3个小题,共20分)

31.(6分)根据下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用A装置制备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仪器a的下端必须伸入反应物液面以下形成“液封”,其原因是 。

32.(6分)小红同学为探究R、X、Y和Z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以下实验。

(1)将红色金属R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到 ,证明R是铜。

(2)如上图所示,将X、Y和Z分别加入三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观察到金属X、Y的试管中均有气泡产生,金属Z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① 金属X的试管中,最终还能观察到溶液变为浅绿色,证明X为 。

② 金属Y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Mg B.Ag C.Hg D.Zn

③ 四种金属中,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后的是 ,为进一步确定位于氢后金属的活动性相对强弱,还应补充的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试剂可自选)。

33. (8分)研究小组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铁的探究活动。将木炭、氧化铁及试管充分烘干,并将木炭和氧化铁混合均匀、研磨。取适量上述混合物于试管中,用图1所示的装置加热(试管竖直向上,可使加热时的热量尽少散失)。

【提出问题】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剩余固体X含有哪些成分,质量分别是多少?

【查阅资料】

铁的氧化物被还原时,是从高价铁的氧化物逐级还原成低价铁的氧化物,最后还原成金属铁。铁的氧化物及其部分性质如下:

Fe2O3为红色固体; Fe3O4和FeO均为黑色固体。其中,Fe3O4具有很好的磁性,能被磁铁吸引。三种氧化物均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盐酸,分别发生如下反应:

Fe2O3 + 6HCl ══ 2FeCl3 + 3HO

Fe3O4 + 8HCl ══ 2FeCl3 + FeCl2 + 4H2O

FeO + 2HCl ══ FeCl2 + H2O

黄色的FeCl3溶液中滴入无色的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该实验常用于检验FeCl3;FeCl3溶液遇单质铁发生反应:2FeCl3 + Fe = 3FeCl2,溶液变为浅绿色。

【猜想】固体X可能含有:①Fe ②FeO ③Fe3O4 ④ ⑤C

【实施实验】

目的:确定固体X的组成。

步骤 操作 主要现象 结论

I 取部分冷却后的固体X倒在滤纸上,用磁铁充分吸引。 部分固体被吸引到磁铁上 可能有Fe或Fe3O4

II 取滤纸上的剩余固体少量,放入图2所示的试管a中,通入氧气,用酒精灯加热。 固体剧烈燃烧, b中溶液变浑浊 一定有C

III 另取滤纸上的剩余固体少量,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一定没有

IV 取步骤I磁铁上的固体少量,放入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产生 。 一定有Fe

V 在步骤IV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 。 溶液不变红色 一定没有Fe3O4

【反思改进】

同学们讨论发现,用上述实验方法不能确定固体X中一定没有Fe3O4,理由是 。

为确定固体X中是否含Fe3O4并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同学们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步骤 操作 数据

I 重新取部分冷却至室温的固体X,称量其质量为m1。 m1 = 17.9 g

II 将称量好的固体X全部放入图3所示的锥形瓶中,称量整套装置及药品的质量为m2;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放入足量稀盐酸后关闭旋塞,待没有气泡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再次称量整套装置及药品的质量为m3。 m2 = 317.9 g

m3 = 317.3.g

III 将锥形瓶中剩余的固体过滤、洗涤并干燥,称量其质量为m4。 m4 = 1.1 g

【获得结论】

(1)为确定固体X中是否含Fe3O4,m1 ~ m4中应该用到的数据有 。

(2)固体X的成分及质量分别是 。

四、计算题(共2个小题,共6分)

34.(3分)家用漂白剂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 ),其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l2+2NaOH ══ NaCl+NaClO+H2O。

若要制备149 kg的次氯酸钠,则理论上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35.(3分)贝壳中含有大量碳酸钙,对废弃贝壳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高温煅烧贝壳,生产主要成分为氧化钙的建筑材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 CaO + CO2↑。

某工厂回收了200 t废弃贝壳,其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1 %,则理论上可生产含氧化钙质量分数为98 %的建筑材料多少吨?

篇3:从中考化学试题看初中化学课改教学

从中考化学试题看初中化学课改教学

从分析近两年中考化学试题出发,提出了在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几条建议:适时走出课堂,联系生产生活;加强培养学生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作 者:袁丽娟  作者单位:大连市一二三中学,辽宁,大连,116000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7) 分类号:G63 关键词:中考化学试题   化学教学   改革  

篇4:中考古诗词赏析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

答:“阔”字更好。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

答:“失”字更好。原因:

(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

(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篇5:中考古诗词赏析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

【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1.请描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含义。

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它昭示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篇6:中考古诗词赏析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题目解读】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常见的表达技巧有: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

(3)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兴、拟人、夸张、双关等。

【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题型示例】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

答: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