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范文 > 试题试卷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试卷

kissmusic

【简介】感谢网友“kissmusic”参与投稿,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试卷(共14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试卷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试卷

本节课主要教学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材已经提供好了大体的框架和思路线索,教学时可以按照教科书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逐一解决,大体分为三大步骤,先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收集信息,能够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再尝试探索、寻找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最后通过反思解决方法的正确与否,让学生在交流、评价中进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学习了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后教学的,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节应用课,前面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混合运算知识的掌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邹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方法指导

引导法,提示法,学会观察,讨论法,探究法

预设流程

具 体 内 容

激趣导入

(约3分钟)

一顿营养的早餐是一天生活的开始。对将近10个小时不停消耗能量却没有补充的身体来说,早餐格外重要。早餐唤醒了身体,开启了身体高效的新陈代谢;早餐能把能量最先供给到大脑,以便让我们有清晰的思路和判断力进行一天的工作、学习。不吃早餐,不仅会营养失衡、引起胃肠疾病,还会出现身体不适、容易衰老、精神无法集中等各种问题,所以,要想学习好,早餐要吃好哦!

自主学习

(约7分钟)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1. 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1.深入理解,体会方法

(1)一共要考(90 )个,已经烤了(36)个,剩下(54)个没有烤,每次烤9个,剩下的要烤(6)次。

(2)在图示中,把要考的90个看做一个整体,分成( 已烤的 )和(剩下的 )两部分,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必须先求出(剩下的量 ),再用剩下的数量除以每次烤的数量9个,就是要烤的( 次数 )。

(3)尝试解决,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90-36)÷9

= 54÷9

= 6(次)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54(个)

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5)说出自己的想法。

(6)教师精讲,再次理清题意。

2.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问题:

(1)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

精讲点拨

(约5分钟)

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

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

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测评总结(约15分钟)

1.达标测试。

(1)

问题:

① 你知道了什么?

②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

(25+15)÷8

=40÷8

=5(只)

③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明。

④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⑤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问题:

①你知道了什么?

②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你会解答吗?

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60-15)÷5

= 45÷5

= 9(米)

③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④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⑤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 同学们在做操,如果9个人一排,可以站几排?

问题:

①你知道了什么?

②你会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6×3÷9

=18÷9

=2(排)

③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④这道题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吗?

⑤解答正确吗?

2.课堂总结

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3.布置作业

作业:第55页练习十二,第2题、第3题。第56页练习十二,第5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4:

(90-36)÷9

= 54÷9

= 6(次)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54(个)

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篇2: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设计说明

从已知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到比较两个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是学生认识减法的现实意义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注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教学伊始,先安排一个“摆一摆”的游戏,引导学生重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在比较多少时的优越性,从而自觉地接受并掌握这种方法,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2.注重学生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摆一摆”或“画一画”的方法表示题目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明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与“已知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一样,都要用减法计算。从而加深学生对减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圆形纸片 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1.摆一摆,说一说。

师:第一行摆5个圆形纸片,第二行摆和第一行同样多的三角形纸片。边摆边想:怎样摆才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我一眼就看出这位同学摆的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不用数就看出来了,能说说你是怎样摆的吗?

预设

生:我是一一对应着摆的。

师(演示课件):是这样摆的吗?大家觉得这种摆法怎么样?

师:请大家按照刚才的摆法再摆一摆,摆的三角形纸片要比圆形纸片多4个。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是怎样摆的)

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摆,能很清楚地发现谁多谁少。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数量的.多少,体会一一对应方法的重要性,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21页例6情境图。

师:从情境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请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预设

生1:同学们在玩套圈游戏。

生2:已知小雪套中了7个,小华套中了12个。

生3: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2.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1)动手操作,理解题意。

①摆一摆:用圆形纸片将小雪、小华套中的个数分别摆一摆。

②分一分:将小华的圆形纸片分成两部分,看看小华比小雪多多少。

③说一说:图中的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2)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师:你们能列出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预设

生:12-7=5(个)。

师:谁能说说算式中的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预设

生:“12”表示小华套中的个数,“7”表示小雪套中的个数,“5”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中的个数。

(3)明确比的过程和方法。

思考:如果没有小雪套中的7个,能确定小华套中的被分成了哪两部分吗?

小结:把小华套中的12个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小雪同样多的7个,另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5个,所以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用减法计算。

篇3: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3年级下册72页例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复习。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面积的相关知识,老师看看大家掌握的如何了?

课件出示,指名回答。

师:看来大家掌握的'很好,这节课我们就利用面积知识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民主导学

(一)任务呈现

1、师:这不,最近老师家正搞装修,先在客厅铺一些地砖,但是该买多少块地砖呢?孩子们你们能帮帮忙吗?

2、生质疑,提条件。

3、(出示情境图)师:工人叔正在测量呢,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读条件。

4、教师课件出示示意图。照这样铺下去,多少块就铺满了呢?怎样解决呢?学生先初步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自主学习

师:这样行吗?大家快来算一算吧!先独立思考,列式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三)展示交流

1、请小组成员上台板演成果。全班交流。

2、验证。

师:谢谢大家替老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但是这200块中到底算对了没有?怎样验证呢?

3、小结。

(1)师:再遇到这类问题,你会解决了吗?谁能总结一下?让学生明确两种方法分别是怎样解答。

(2)师: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我们是怎样做的呢?

4、练习

师:老师的厨房也想铺上地砖。(课件出示题)你能发现给出的数据和刚才有什么不同吗?(让学生明确这次是直接给出了正方形地砖的面积而不是边长)到底需要多少块地砖呢?独立列式解答。

三、目标检测

1、出示检测题。

2、结果反馈。请一个学生说正确答案,做对的给自己打3颗星。

3、反思总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4: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设计说明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进行了如下设计:

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突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使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主动地研究和学习,并因地制宜地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的数学,使数学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2、情境教学贯穿全课始终。

本节课的教学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本节课以情境教学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地串联了起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过程紧扣教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地进行引导,使整节课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星星图片或其他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三个同学在开心地折小星星,佳佳折了5个,浩浩折了6个,小芳折了7个。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1)看到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出示问题:怎么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以旧引新,通过创设与教材相同的学习情境,不仅复习了连加的实际问题,巩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加深了对连加算理的运用,还自然地引入新知的学习,从而形成对比,为学习同数连加作铺垫。

合作探究

1、教学教材77页例4,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同数连加问题。

(1)师:过了几天后,他们三人又在一起折小星星了。

课件出示情境图:佳佳折了6个,浩浩折了6个,小芳折了6个。

①你知道了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生1:佳佳折了6个,浩浩折了6个,小芳也折了6个。

生2:3个人都折了6个,3个人折的一样多。

师小结:有3个人,每个人折了6个小星星。

②你想解决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③怎么列式计算?

预设

生1:6+6=12(个) 12+6=18(个)

生2:6+6+6=18(个)

师:第一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算式相同,那么第二个算式你是怎么算的?(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这3个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在图上把它们圈起来。

(2)结合图示完成表格。

①出示1个圈,提问:这个圈表示什么?(表示1个6)

②出示2个圈,提问:这2个圈表示什么?(表示2个6,2个6就是12)

③出示3个圈,提问:这3个圈表示什么?(表示3个6,3个6就是18)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表格:

人数

1

2

3

6

12

18

④读表格。

师:表格中的6,12,18分别表示什么?

生:表示1个6是6,2个6是12,3个6是18。

篇5: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

一、填空

1. 一筐苹果连筐重36千克,筐重a千克,苹果重(   )千克。

2. 比b的3.4倍少2.5的数是(   )。

3. 正方形的周长是C,边长是(   )。

4. 小明在假日步行旅游,前2小时每小时行x千米,后3小时每小时行y千米。那么 表示(     )。

5. 10以内质数有(  ),合数有(   ),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是(  ),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是(  ),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是(  )。

6. 两个连续的偶数和是162,这两个数分别是(  )和(  )。

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7. 写出一个有约数2,是3的倍数,又能被5整除的最大三位数(  )。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1.是方程。(  )

2.。(  )

3. 甲数比乙数多2,已知甲数为b,则乙数为 。(  )

4. 一个自然数,如果不是质数,就一定是合数。(  )

三、选择题(将表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  )

A. 解方程B. 方程的解C. 方程的`值

2. 下面式子中是方程的有(  )。

3. 方程 ,它的解是(  )。

4. 如果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b,那么(  )

A. a是b的倍数 B. a是b的约数 C. a和b互质

5. 两个质数之和是(  )

A. 奇数B. 偶数C. 质数D. 合数E. 不确定

四、解方程

五、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 一个数的3倍减去5.6,差等于1.6,求这个数。

2. 0.9与x的乘积加上3.1与0.5的乘积等于2.45,求x。

六、应用题(用方程解)

1. 一块长方形地的面积是840平方米,它的长是35米,宽是多少米?

2. 乌龟的寿命可达到1,比老虎寿命的2倍还多16年,老虎的寿命是多少年?

3. 甲乙两城相距2590千米。两架飞机同时从两城相对飞出,经过2小时相遇,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650千米,另一架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4. 一块梯形地的面积是288平方米。它的上底是12米,下底是24米,高是多少米?

七、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 用一个数除96余6,除134余8,除243余9,这个数最大是多少?

2. 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5,最小公倍数是180,这两个数可能是多少?

篇6: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一、填空。

1.( )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 )三角形。它的三个内角都是( ),是( )度。

2. 一个四边形,当它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时,它是一个( )形;当它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时,它是一个( )形。

3.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它的顶角是( )度,它是一个( )角三角形。

4. 10830平方分米=( )平方米( )平方分米

85平方米=( )平方厘米

90公顷=( )平方千米=( )平方米

5. 一个班期末数学考试的成绩如下:

100 98 85 67 95 76 89 100 96 79 88 97 96 84 93 97 100 64 79 88 97 100 91 82 75 95 98 93 87 78 92 61 58 90 80 100 100 95 49 83 77 90

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表:

分数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59以下

人数

(1)得100分的有( )人,不及格的有( )人。

(2)90分以上为优,得优的有( )人。

6. ( ) ( )

7. 根据运算定律在( )里填上适当的字母或数。

( )

( )( )( )

( )+( )

( )×( )+( )×( )

8. 的4倍与的一半的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是( )

9. 一桶水连桶重千克,桶重千克,用去水的一半,还剩( )千克水。

10. 长方形周长是,长是,表示( )

二、判断。

1. 钝角三角形中一定有两个锐角。( )

2. 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向对边作无数条高。( )

3. 下图中,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

4. 方程,的值是没有的,所以没有解。( )

5. 当时,的值与的值相等。( )

篇7: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25分)

1.(4分)四则混合运算包括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运算.

2.(2分)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 _________ .

3.(1分)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 _________ .

4.(2分)A+1818+A 是应用了 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 _________ .

5.(4分)72×35+72×6572×( _________ + _________ )是应用 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为 _________ .

6.(2分)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要知道物体所在的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7.(4分)最大的三位数是 _________ ,最小的五位数是 _________ ,它们的和是 _________ 、差是 _________ 、积是 _________ .

8.(2分)学校在小丽家的东偏北35°的.方向,距离1千米处,小丽家在学校的 _________ 的方向,距离是 _________ .

9.(4分)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_________ 、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_________ 、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_________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_________ .

二、判断:(5分)

10.(1分)0除以任何数都得0. _________ .

11.(1分)758+396758+4004 _________ .

12.(1分)36×(100+2)36×100+2 _________ .

13.(1分)54÷(6×9)54÷6×9 _________ .

14.(1分)25×12×4(25×4)×12 _________ .

三、选择:(填上正确的序号5分)

15.(1分)与○□△相等的式子是( )

A. ○(□△) B. ○(□+△) C. ○□+△

16.(1分)(33+102)÷(3×5)如果没有小括号应先算( )

A. 加法 B. 除法 C. 乘法

17.(1分)与550÷(5×10)结果相等的式子是( )

A. 550÷5×10 B. 550×10×5 C. 550÷5÷10

18.(1分)求比3400的2倍多700的数列式为( )

A. 3400×2+700 B. 3400÷2+700 C. 3400700÷2

19.(1分)长方形的长是35米,是宽的5倍,周长是( )

A. 175米 B. 84米 C. 245米

四、计算:(共33分)

20.(9分)直接写出得数

7×7÷7×7 52+2552+25 125×8250

320+80×3 72÷6÷2 15×6÷9

100÷25×4 0×b 64÷64×7

21.(12分)脱式计算:

(1)(315×4364)÷7 (2)21×9962÷74 (3)2600÷(110036×25) (4)17×(290288÷2)

22.(12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45×98+45×2 452(152+240) 99×27

1120÷16÷7 113×3613×36 179245+321155.

五、列式计算(6分):

23.(3分)25除175的商加上17与13的积,和是多少?

24.(3分)从4000除以25的商里减去13与12的积,差是多少?

六、操作题(6分):

25.(6分)小熊从森林公园南偏东30°的方向上走200米到小猪家,再从小猪家东偏北40°的方向走400米到小猫家,请你画出小熊去小猫家的路线图.

七、应用题(20分):

26.(5分)某化肥厂一月份生产化肥310吨,二月份生产化肥400吨,三月份生产化肥490吨,平均每月生产化肥多少吨?

27.(5分)一匹马每天吃12千克草,照这样节省,25匹马,一星期可吃多少千克草?

28.(5分)工人师傅和徒弟做机器零件,王师傅每小时做45个,徒弟每小时做工35个,他们一起工作8小时,一共做了多少个零件?

29.(5分)蔬菜超市运来土豆810千克,番茄585千克,每45千克装一筐,土豆比番茄多装多少筐?

篇8: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中试卷

一、计算题(36分)。

1、口算:(6分)

3.64+0.48= 50-37.5= 11.6+1.4= 48÷8×9=

400×6= 11×800= 2.5+0.9= 528-53-47=

0.39+0.61= 41.5-41.5= 360÷30= 5×99+5=

2、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6分)

41.2-15.6 21.56+6.74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18分)

6.7+25+3.3+75 103×12 14.85-(4.85+2.5)

15×99+15 9.14-1.43-4.57 ÷125÷8

4、文字题:(6分)

(1)5.38加上9.36与3.72的差,和是多少?

(2)已知两个数的和是85.7,其中一个加数是15.7,

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

二、填空:(共20分)

1、在一个三角形中,∠1=105°,∠2=25°,那么∠3= ,这是一个 三角形;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60°,它的顶角是 ,这个三角形也是 三角形。

2、0.018里面有( )个千分之一;9个百分之一写成小数是( )。

3、把1扩大1000倍是( ),缩小到它的1000倍是( )。

4、用0、1、2、3和小数点组成一个最大的小数是( ),组成最小的小数是( )。

5、在统计图中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叫做( )统计图。

6、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得到的数比原数( )。

7、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 )。

8、95分米=( )米,5432米=( )千米。(填小数)

9、1.96≈( )(精确到十分位);3.068≈( )(保留两位小数)。

10、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度,长方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内角和的( )倍。

三、判断题。(6分)

1.A+B+C=A+(B+C)。 ( )

2.在小数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3.0.596保留两位小数是0.6。 ( )

4.0.80元和0.8元都表示8角。 ( )

5把7.6先扩大100倍,再缩小10倍后是76.4。 ( )

6、因为0.3=0.30,所以他们表达的意义也相同。 ( )

四、操作题:(8分)

(1)画出一个直角等腰三形,并求出这个三角形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3分)

(2)请划出路线示意图:从起点向正东方向行200米到路口,在向东偏南25度走300米到公园,继续向东偏北40度走100米到达神奇小学。(5分)

起点

五、应用题。(32分)

1、珠海出租车起步价为3千米收费7元,3千米以上,每增加1千米收费1元。请完成下表:(4分)

路程(千米) 3 4 5 8

收费(元) 7 8 30 31

2、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4分)

3、一根电线,用去32.87米,比剩下的多8.99米,这根电线长多少米?(4分)

4、甲有14.8元,乙有15.2元,两人要合买一个足球,一个足球的价钱是他俩钱数总和的2倍,一个足球多少元,他们还差多少元?(5分)

5、学校植树,四年级植树84棵,是三年级植树的2倍,五年级植树的棵数比三、四年级两个年级植树的总和还多18棵,五年级植树多少棵?(5分)

篇9: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设计说明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思想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体现数学特色的前提下,通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的“有用”。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从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先让学生用3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然后用力拉,再让学生用4根小棒围成一个四边形,捏住对角用力拉,通过比较让学生得出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新知。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探究。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教师应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每人画一个三角形,再让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从而明确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并概括出三角形的概念。这样既能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充分地感知、体验,又能使学生经历探究数学知识的全过程。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是体验成功的最好方式。在学生体会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让学生说说怎么修理松动的椅子等,这就是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角形、四边形教具 投影仪

学生准备 练习纸 长度相等的小棒若干个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创设生活情境。

(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你知道图中呈现的是什么吗?(埃及的金字塔和南京长江大桥)从图中的建筑物中你能找到三角形吗?(学生到屏幕前指出找到的三角形)

2.导入新课。

同学们的眼力可真好,图中有很多三角形。(同时点击课件,抽象出三角形)可见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那它究竟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出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特性的兴趣,引发学生对三角形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思考,为学生探究三角形的特性和了解三角形的作用做好准备。

⊙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60页例1。

(1)先让学生画一个三角形,然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教师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1)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

预设

生1:有3条边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或有3个角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生2:有3条边、3个角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生3: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生4:由3条边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生5: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让学生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3)讨论:怎样说更准确?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3条线段”“围成”。(此处重点解释“围成”就是首尾相连或者说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4)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三角形也有自己的名字。为了表达方便,我们习惯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这样的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同时课件出示三角形ABC)

篇10: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放大,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算完后互相检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楚分别要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

二、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图:

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

随学生回答板书:144×15

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探索算法:

1、学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己怎么算的?有问题么?

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正确的该怎么算?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数是两位的,要分两次乘。

(2)分别用第一个乘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去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第二个乘数分别去乘]另外再指出:个位乘得的积末尾和个位对齐,十位乘得的积和十位对齐。

总结:(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四、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题

1、做想想做做第2题(做在书上)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很容易出错,除了上面说的错,还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特别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还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篇11: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材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1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经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体会观察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中的逻辑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法学法:

1、教法:情境激趣,引导探究。

2、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成问题 激兴导入

1、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师:知道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哪部分内容吗?

师:你看了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向哪移?变化?)

师:带着问题学习会让我们的学习过程更清晰,学习目的更明确。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解决心中疑惑。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利用小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发问。这些问题来自于学生本身的思考,也就是他们急于探究新知的动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和探索中去。)

2、出示孙悟空打小妖的情境动画,将情境中的数据列出,感知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及小数大小变化。

师:课前老师通过和同学们交流知道同学们都爱看西游记,这天师徒四人正行走在西去取经的路上,突然杀出一个妖怪,想不想看当时是什么情况?(放动画片)

(设计意图:孩子好动,喜欢动画,这一环节设计能有效地把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并通过动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索有什么变化规律作好准备,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冲动。)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从情境中提取数据让学生填空

0.009米=(9)毫米 ①

0.09米=(90)毫米 ②

0.9米=(900)毫米 ③

篇12: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混合加减运算。

4、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2、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混合加减运算。

3、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课时:

1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书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运用拓展

1、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1,请你表示0.01可以吗?小组讨在此处键入公式。论一下,你打算怎么样表示?为什么?

1、阅读书上P2的生活中的小数。

2、学生试着解释这些小数的意义。

3、一同探究小数意义。从长度单位“米”来研究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用1米的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有诸多不便。有时不足1米,因此我们可以把1米怎么样?

篇13: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

p.20、21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结合升和毫升的学习安排的实践活动,分敲敲听听和编编唱唱两个部分。敲敲听听让学生通过两个层次的活动,依次:发现不同的容器中倒入同样多的水,可以敲出不同的音;相同的杯里倒入不同量的水,敲出的音也不同。在此基础上安排编编唱唱,让学生选择一组杯子,合理调整各个杯子里水的多少,使之发出不同的音,制成一个杯琴;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制的杯琴敲敲唱唱,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与科学、音乐学科的综合,通过制作、欣赏杯琴,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水、各种容器,敲的小棒等

教学过程:

说明:昨天我已经让个别音乐好的学生到自然教室用试管制作了一个杯琴。

一、请学生介绍杯琴

1、请该生把制作的杯琴亮出来,并分别按顺序敲出1~7七个音,在此基础上,再用该杯琴敲出一个简单的乐曲,激发同学的兴趣。

2、介绍该杯琴的制作过程

(1)确定水的多少对音高的影响。可分别用装满水的和空的、装一部分水的做一比较,很明显地发现水越多,音越低

(2)把7个试管依次从多到少地装入适量的水

(3)敲一敲,并通过调整水的多少来调整音的高低,直到满意

3、老师补充

通过刚才的介绍,大家知道了音的高低和同样容器中装的水的多少有关,其实还和不同的容器有关。

分别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容器敲一敲。

当然在敲的时候,用的力气要均匀,选择的材质要能发出比较清脆的声音。

二、学生分组实验

1、请每组同学把自己带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制作杯琴。

没带齐的组也可以到老师处借烧杯等容器。

2、分组交流

每组可以用杯琴敲出1~7的音,或者可以直接敲出一些简单、熟悉的曲子。

全班评一评哪组制作的杯琴音质最好,音准最准。

三、介绍你知道吗?

在玻璃杯里装上不同量的水,杯子里剩下空气的量也就不同,这样就可以敲出不用的音。有些乐器正是根据这个原理来制作的。

说说书上这几样乐器的名字。

你知道这些乐器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音?请大家课后查资料,并互相交流。

编辑推荐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买文具》教案

学习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借助面积模型,经历探索简单小数乘整数算法的过程。

2.能正确进行简单小数乘整数的口算,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在学习了小数意义和整数乘法的基础上,探索简单的一位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与算理。

2.通过多样化算法,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渗透转化思想。

学习流程:

一、学情调查

1.读出下面小数,结合情境说说它们的含义。

0.2元0.3元0.6元0.4元0.05元

2.填空。

5角=元8角=()元10角=()元1.58元=()元()角()分4.06元=()元()分2.4元=()元()角6角5分=()元

二、质疑探究

1.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课本33页情境图,谁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

(1)课件展示教材上的信息,教师引领提问题。

生1提出问题: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

师:同组交流你的想法。

生2:加法算式为:()

生3:乘法算式为:()

师:在这里,0.24表示的是(),乘法是加法的()。

(3)师:你能用自己的办法算出0.24是多少元吗?动脑试一试。

[尝试计算,四人小组交流算法,算法汇报。]

生4:一个橡皮擦0.2元,四个橡皮擦就是0.2+0.2+0.2+0.2=()元。

生5:0.2元就是2角,4个2角就是8角,8角等于0.8元。所以0.24=()元。

生6:我们用涂色的方法也可以算出0.24=0.8元。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2份就是0.2元,也就是一个橡皮擦的价钱,买4个就涂色4个0.2元,合起来是0.8元。

生7:4个0.2就是()个0.1;8个0.1就是0.8。

师:仔细看笑笑与你的做法一样吗?

生8:一样。我认为()

师:多媒体演示面积模型;4个0.3=()

生9:淘气总结得也很容易懂。

2.师:买3把尺子需要多少元?(鼓励学生将前面学习的方法加以运用,独立、主动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并经历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再尝试提出不同问题,并列式计算。

生10:化成角简单。0.4元=()角3个0.4元=()角

师:多媒体演示面积模型;3个0.4=()

生:同组交流。

0.4是()个0.1,3个0.4是()个0.1,是()

三、达标检测。(多媒体依次出现,便于汇报反馈)

1.教材第34页练一练13题。

2.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4题。探讨:0.011000=()

3.0.6+0.6+0.6+0.6+0.6=()()

0.34可以看成是()个0.3连续相加。

0.083=()+()+()

一本作文本0.9元,买4本多少元?(只列式)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四、拓展延伸。(多媒体出示)

☆我们周村小学大门口的街道旁栽了一行柳树,每1.2米栽一棵,那么从第一棵到第六棵共有多少米?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营养午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营养与健康常识,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

3.懂得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5分钟)

了解营养与健康常识,懂得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

1.学生观看对比照片,并提出问题。(预设为何有这么大变化?)

2.学生自由回答问题(可能是由于爱吃)

3.学生试着追问。(预设:怎样饮食才科学?)

4.谈话:这是老师以前的一张照片,和现在老师的样子对比一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5.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6.教师小结变化的原因。(由于不注意科学饮食,所以才变得这么胖)

7.谁还能追问?

8.这是一个相当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板书课题

9.课件出示以前的照片。

10.学生对老师的身材对比后进行简单的评价,并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11.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予以小结,点评。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亲身经历的身材变化,让学生在对比中感知科学饮食的重要性,更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活动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30分钟)

1.了解营养与健康常识,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

3.学生齐读营养专家的话。

4.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说给小组同学听,各组讨论后汇报。

5.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6.学生分组检验,看看是否符合营养标准,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可用计算器计算)。

7.学生汇报检验过程、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尽可能荤素搭配方能符合营养标准)

8.学生独立思考配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检验、修改,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本组最满意的方案来。写好的由汇报员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

9.学生分工合作,统计全班最喜欢的菜式。

10.究竟怎样吃才有营养,我们一起来听听营养专家是怎么说的?

11.提问:你是怎么理解营养专家的话,的?(营养专家说的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中的不低于是什么意思?脂肪不超过50克中的不超过又是什么意思?)

12.谈话:那么谁知道如果我们长期获取的热量和脂肪过多、过少会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不良的后果?

13.引导学生按照专家提供的这两条基本的营养标准,检验一食堂师傅推荐的三种菜式,是否符合营养标准。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4.引导汇报交流发现:怎样配菜才能容易达到这两条标准?

15.根据你的发现,能结合营养专家所说的两条标准,在这些菜中也选择三道菜搭配出符合标准的菜谱来吗?你觉得在配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6.引导学生统计全班最喜欢的五道菜式。

17.课件出示营养专家的话。

18.课件出示食堂师傅推荐的三种菜式。

19.课件出示检验结果。

20.课件出示菜谱,及其营养成分。

小组互评对不低于不超过的理解是否正确。

学生依据专家提供的两条基本的营养标准,判断食堂师傅推荐的三种菜式,是否符合营养标准,并说明理由。

学生互评相互的发现,并提出不同看法。教师对学生讨论结果的合理性予以评价。

学生小组内互评方案,评出最佳方案。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过程的设计我力图充分地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把探究、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有效的探究过程中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让学生经历信息的选择与处理的过程,经历观察、猜想、探索、比较、选择、判断、调整、统计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自己主动参与此活动,并且自己喜欢去验证自己搭配营养午餐的实践活动。

三、活动三:回顾总结、引申问题(3分钟)

懂得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1.学生自由对老师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

2.先相互交流对自身饮食习惯的评价,再全班交流。

3.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给老师提一点合理化的建议吗?

4.能再对自己的饮食习惯或身材做个评价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吗?

学生对老师、同学或自身的身材及饮食习惯进行自评或互评,并提出建议。

设计意图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学会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总结式的提高,进一步明确学了知识后自己心中迸出的感悟与想法,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四、活动四:拓展提高、实践应用(2分钟)

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课后独立完成作业

教师口头布置课外实践作业。

课件出示实践作业

1.将全班最喜欢的5种搭配方案,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给父母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午餐或晚餐菜谱。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实践是数学知识的延伸,也是数学知识的来源。

板书设计:

营养午餐

热量不低于2996千焦脂肪不超过50克

篇14: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题试卷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题试卷

一、填空。

1、103402095600是由()个亿()个万()个一组成的,它是一个()位数,读作:(),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亿。

2、被减数除以减数与差的和,商是()。

3、3时20分=()分 ,3080千克=()吨()千克。 3平方千米=()公顷,38个月=()年()月。

4、三亿零二百万是()位数,位在()位,这个数写作()。

5、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如果括号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再算()。

6、小青8岁时,才过了两个生日,她是()月()日出生的。

7、通常把量得的()和()叫名数,带有()个或()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复名数。

8、一个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算式的商是48,余数是127,当除数取最小值时,被除数是()。

二、判断。

1、最小的自然数是1,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

2、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是计数单位。 ( )

3、24只能被4整除。 ( )

4、2×2-2+0×2=2 ( )

5、0除以任何数都得0。( )

三、选择。

1、26900÷700的余数是( )

①3 ②300 ③30

2、把8米的绳子对折,再对折,得到若干小段,每一小段是( )米。

①2 ②1 ③4

3、300÷125简算时可采用第( )种解法。

①300×4÷125÷4 ②(300×8)÷(125×8) ③300÷25÷5

4、时针走一圈是( ),分针走一圈是( )。

①60秒 ②12时 ③1时

四、计算。

1、求未知数。

X÷5=160 450-X=390 X×703=68 85+X=431

2、脱式计算(能用简便的方法用简便方法计算)

184-35-65 15×98+15×3-15 25×125×32 82×99

3、直接写出得数

81÷3 30×17 0÷2 89+34+11 25×9×8 45×101 320-98 3900÷30 36×5×2 150×4

4、列式计算

①50乘125与75的和,所得的积的一半是多少?

②76减去5590除以86的商,再加82,和是多少?

③小明在计算一道加法题时,他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8看成了3,另一个加数百位上的2看成了7,结果得909,正确的和是多少?

五、应用题。

1、为了迎接奥运会,北京华山旅馆增设了35个两人房间,60个三人房间,这个旅馆一共可以多住多少人?

2、利明小学四年级一班栽树112棵,比二班栽树的2倍还多10棵,这两个班一共栽树多少棵?

3、甲、乙二人加工零件,甲每小时加工52个,乙比甲每小时多加工8个,每人每天工作8小时,两人一星期可以加工多少个零件?(一星期按5天计算)

4、修路队第一天和第二天共修路194千米,第二天和第三天共修路163千米,已知三天共修路219米,第二天修路多少千米?

5、把京华社区的治安调查任务平均分给三名察,甲先走访了186户,乙走访了207户,丙走访了127户,这时三人剩下的总数与每人分到的任务户数相等,问三个人各剩下多少户?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